大多數(shù)人認知低下,缺乏長期戰(zhàn)略眼光,做事短視。在偉人的《論持久戰(zhàn)》中,告訴了世人如何以弱勝強,這是頂級的戰(zhàn)略思維。我們普通人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可以從底層逆襲,以弱勝強,逆天改命。
偉人的思想,可以用20個字概括:實事求是,調(diào)查研究,對立統(tǒng)一,量變質變,天下為公。這是我閱讀偉人著作10年來的心得。前16個字是哲學思想,后4個字是偉人的胸懷。
下面說一下最核心的東西。對立統(tǒng)一,就是矛盾。市面上絕大多數(shù)人對矛盾的理解是錯誤的,或者是淺顯的。矛盾就是易經(jīng)里的陰陽。
任何事物都是陰陽的統(tǒng)一。這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說我們看問題要一分為二,任何事物都有陰陽兩個方面。比如一個人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一件事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第二層意思是說,陰陽的力量對比是變化的。比如強與弱。今天你強他弱,但不代表你永遠強他永遠弱。你的強,也是一分為二的。你本身有強的因素,也有弱的因素。強與弱這兩種因素深藏在你的素質里面,當你的強的因素占主體的時候,你本身顯現(xiàn)出強的形象。當你弱的因素占主體的時候,你就顯現(xiàn)出弱小的形象。
換句話說。任何人都是強與弱的統(tǒng)一。強者也存在弱小的因素,弱者也有強大的因素。弱者之所以弱,是因為他強的因素被壓制,弱的因素被促進、放大。強者之所以強,是因為他弱的因素被抑制,強的因素被促進、放大。
也可以說,任何人都可以變成強者。這在哲學上是站得住腳的,是不容質疑的。這就是弱者逆襲的底氣。
這還不算完,強弱的力量對比,除了比存量,還要比增量。拿數(shù)學來解釋,更好理解。兩個函數(shù)增減性的快慢,要看導數(shù),這個導數(shù)就是增量除以時間,就是變化率。強弱二者力量的對比,更多的是導數(shù)決定的,這是被很多人忽略的。
偉人在《論持久戰(zhàn)》中,是這樣分析中日力量對比的。
1.中國是一個弱國。弱的一面:民眾一盤散沙,國民政府腐敗,經(jīng)濟落后,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民政府軍隊戰(zhàn)略、戰(zhàn)術僵化,中國沒有重工業(yè),沒有強大的海軍、空軍、陸軍,軍隊缺乏重武器,軍事落后。總之,在民眾組織力,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全方面落后日本。
強的一面: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能夠支持長期戰(zhàn)爭。人口眾多,兵源也多。中國地理是由東向西海拔階梯上升,山地多利于游擊戰(zhàn),戰(zhàn)略縱深大。中國已經(jīng)存在先進政黨,得到人民的廣大支持。在國際方面,西方列強由于在華利益,不能坐實日本獨占中國,因此有援助中國抗日的動機,中國有獲得廣大國際社會援助的可能,屬于得道多助。總之,在物質資源,人口資源,國際資源方面,中國占有優(yōu)勢。
2.日本是一個強國。日本強的一面:民眾組織力強大,經(jīng)濟強大,工業(yè)強大,軍隊武器先進,陸軍、海軍、空軍裝備先進,武力強大。
日本弱的一面:日本國土面積狹小,缺乏戰(zhàn)略縱深。日本資源匱乏,人口少,不能支持長期戰(zhàn)爭。日本政治落后,天皇制具有封建性。軍隊指揮僵化,軍隊作風野蠻。日本在國際方面,不得人心,失道寡助,不能獲得大于中國的援助。
總結:從存量上看,現(xiàn)階段,日本的力量大于我們。從增量上看,我們的潛力大于日本(中國人口多,資源多,就是導數(shù)更大),未來我們的力量會大于日本,因此時間對我們有利,時間在中國的一方。
這就決定了,中國不能速勝,只要不投降就不會速敗。
針對以上中日兩國客觀的分析對比,偉人給出了三步走的戰(zhàn)略。
第一階段,敵之進攻,我之戰(zhàn)略防御。
由于敵人武力強大,鋒芒正勁,此時不能戰(zhàn)略決戰(zhàn)。敵人每占領一個地方,就會派兵守衛(wèi)。因此敵人占的地方越多,進攻的力量就越少。我方的正確策略應該是占領廣大農(nóng)村,開展游擊戰(zhàn),拖住敵人。
此階段以游擊戰(zhàn)為主,運動戰(zhàn)為輔。游擊戰(zhàn)就是小規(guī)模騷擾襲擊敵人,運動戰(zhàn)就是在有利條件下圍點打援、圍魏救趙,迅速集中,迅速分散,打殲滅戰(zhàn)。目的都是消耗敵人有生力量。
第二階段,戰(zhàn)略相持階段。
敵人攻不動了。敵人占領的地方達到了最大值,占用了最大量的兵力去守備,也同時因為第一階段的消耗,沒有更多兵力投入進攻。
此時,敵我雙方進行消耗戰(zhàn),時間在我一方。經(jīng)過長期的艱苦卓絕努力,大量殺傷敵人有生力量,大量繳獲敵人的武器,敵人兵力枯竭,達到此消彼長,強弱易位。
在此階段,以運動戰(zhàn)為主,陣地戰(zhàn)為輔。
第三階段,敵之防御,我之進攻,戰(zhàn)略反攻階段。
經(jīng)過前兩個階段的準備,同時也接受了大量國際援助,使我方力量大于敵方。此時進入戰(zhàn)略反攻階段,徹底消滅日寇。
偉人給抗日戰(zhàn)爭勾畫了大致的輪廓。事實證明,抗日戰(zhàn)爭的確按照這個路線走下來的。中國沒有速勝,也沒有速敗,而是持久戰(zhàn),三步走。
實際上,偉人的《論持久戰(zhàn)》給出了弱者勝強,弱者逆襲的基本原理。
我分兩點來談。
第一,如果想弱者勝強,那就分三步走:防御階段,相持階段,反攻階段。不管是在職場,還是在戰(zhàn)場。遇到強者,如果你想戰(zhàn)勝他,首先要示弱,避其鋒芒,不與之爭鋒,這就是戰(zhàn)略防御。然后你要補強自己的短板,給對手設置障礙,或者消耗對手,在職場上就是出招,不管明的暗的,在戰(zhàn)場上那就是騷擾,襲擊。總之一個原則就是不能讓對手太舒服,讓他疲于應對,消耗其體力,精力,戰(zhàn)力,讓他深陷某一方面或多方面不能自拔。最后等待時機,看到對手疲于應對時,給他致命一擊,或者耗死他。
第二,如果是弱者逆襲,比如底層草根想變?yōu)閺娬撸棺约喝醯囊环矫孀儚姶蟆Uf白了就是要克服自身的弱點。比如說,你缺乏技能,那你要學習一項技能,要分三步走。第一階段,也是戰(zhàn)略防御,我弱敵強。所謂的敵,就是新事物的困難太多。面對困難很多的初期,出于激情,總會堅持一段時間。第二階段,當激情退去之后,就是戰(zhàn)略相持階段。在這個階段投入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產(chǎn)出很少,收獲很少。面對更多的困難,大多數(shù)人就是想退卻,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是不是錯誤的。大多數(shù)人由于堅持不下來,就在這個階段放棄了。第三個階段,少數(shù)人熬過了第二個階段,見證了太多的困難,同時也積累了足夠多的經(jīng)驗。這時候敵我力量對比已發(fā)生質變,我強敵弱,就是說你對該事物已經(jīng)非常的了解,對這個技能已經(jīng)熟練掌握,進入了收獲期。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更經(jīng)典的例子是減肥。絕大多數(shù)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半途而廢,最后減肥以失敗告終。不要找借口,就是你堅持不下來。
如果是和人斗,原則就是彌補自己的短板,同時打擊對手的長板。使己之弱小一面變的強大,使敵之強大一面消耗成弱小。
如果是和己斗,原則就是學習多種技能,補自己的弱點。
只要我們用長期眼光看問題,事先預判到事情發(fā)展的三個階段,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在第二個階段堅決不放棄,那么我們會積累足夠的量變,造成敵我力量的徹底扭轉,從而達到第三個階段,進入收獲期。
很多人是死在了第二個階段上。這些人就是認知低下的人,這些人不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總是把失敗歸結在外界因素。
自從我明白了這三個階段,做任何事都像開了光一樣。只要想做,就一定能辦成。把眼光放長遠,看事情的尺度,放大到5~10年。比如我想學一個技能,花5~10年,即使不能學成頂尖,也能學成中上等。不管你是求學,經(jīng)商,學技術,改變自己的脾氣秉性,提高自身情商,甚至追女朋友,找男朋友,都是這三個階段在起作用。事物的此消彼長,就是這樣變化。事在人為,沒有條件時就要創(chuàng)造條件,這是真正的人生自信。我們都應該像偉人那樣,自信人生三百年,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