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艾麗
政審:王軍善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融媒體記者 艾麗格瑪
預計2024年eVTOL產業將迎來第一輪商業化爆發周期,而隨著多機型適航認證的加速推進,行業將保持較高增長態勢。低空飛行活動日益增多,低空基礎設施投資拉動成效也將逐步顯現。
賽迪顧問近日發布《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據該報告分析,2023年,受低空經濟政策驅動以及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商業化進程的提速影響,中國eVTOL產業規模大幅增長;預計2024年eVTOL產業將迎來第一輪商業化爆發周期,觀光旅游等特定場景將成為首選,多場景規模應用將持續探索,隨著多機型適航認證的加速推進,行業將保持較高增長態勢。
賽迪顧問智能裝備產業研究中心負責人楊嶺表示,未來,隨著低空飛行活動的日益增多,低空基礎設施投資拉動成效也將逐步顯現,未來幾年我國低空經濟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報告指出,低空要素化、要素場景化、場景經濟化是當前發展低空經濟的本質。其中,低空要素化指加強低空空域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快低空基礎設施建設,將低空空域資源轉變成類似“土地”資源的生產要素,為開展經濟活動提供要素保障。要素場景化指充分發揮資源稟賦,統籌空域、市場、技術、政策和安全五大要素,以低空飛行器制造與運營服務驅動,不斷探索和推廣應用場景,豐富低空飛行與監管內涵。場景經濟化則指場景培育的同時,更為關鍵是挖掘真實需求,形成規模效應,暢通商業模式,從而將低空經濟塑造成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引擎。
>> 2月27日,5座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盛世龍在深圳蛇口郵輪母港附近海域上空飛行。
報告特別提出,低空經濟存在三層萬億發展空間——“第一層萬億”是以低空飛行活動牽引,促進輕小型固定翼飛機、民用直升機、無人機、eVTOL等低空飛行器制造發展,培育更加豐富的低空應用場景與服務新業態,核心產業規模成長空間過萬億元。“第二層萬億”是受低空空域管理與開發利用帶動,拉動的以通用機場、直升機起降點、低空新型基礎設施等相關產業鏈上下游投資空間過萬億元。“第三層萬億”是跨界融合新生態,以制造創新協同促進科技服務發展,服務模式延展促進空中交通運輸發展和飛行體驗促進消費變革等各類經濟活動,間接、引質相關拉動經濟增長的潛力空間過萬億元。
報告認為,低空經濟主要包括低空基礎設施、低空飛行器制造、低空運營服務和低空飛行保障四個環節。根據測算,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5059.5億元,增速達33.8%。其中,低空經濟規模貢獻中低空飛行器制造和低空運營服務貢獻最大,接近55%,圍繞供應鏈、生產服務、消費、交通等經濟活動帶來的貢獻接近40%,而低空基礎設施和飛行保障的發展潛力尚未充分顯現。
2023年,受低空經濟政策驅動以及eVTOL商業化進程的提速影響,中國eVTOL產業規模大幅增長;預計2024年eVTOL產業將迎來第一輪商業化爆發周期,觀光旅游等特定場景將成為首選,多場景規模應用將持續探索,隨著多機型適航認證的加速推進,行業將保持較高增長態勢。
作為低空經濟前沿賽道,中國民用無人機產業發展日趨成熟,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民用無人機已經成為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的主力機型。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民用無人機產業規模達到1174.3億元,同比增長32%。此外,報告也提出低空智聯網、低空安全產業兩大潛力培育賽道。隨著更多企業跨界融入低空產業鏈,關注點將逐步延展至飛行器動力系統、低空運營服務和低空新型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根據賽迪顧問統計,截至2024年2月,中國低空經濟領域共有企業超5.7萬家,從成立時間看,近五年新成立的企業數達到2.1萬家,近十年成立的企業數占比接近80%。
從低空經濟創新資源區域分布看,報告顯示,華東、中南地區創新活躍度最高,華北地區逐步增強。低空經濟專利有效量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其次是華北和中南地區。
有業內人士認為,各地方政府的低空經濟實施指南應盡量聚焦發展低空智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機場優先級不宜過高;而低空經濟所需的“硬基礎設施”(包括通信、導航、監視、氣象等方面)與傳統通航完全不同,二者發展路徑也不一樣,各地需要制定頂層規劃。數據中心、算力中心、通信、導航、監視、低空氣象(低空微氣象過于復雜)、低空三位地理信息(直接決定地面風險)等是重中之重,也是新質生產力涉及的融合創新,需要各地政府重點規劃。
針對低空經濟的未來發展,報告提出要聚力三條主航道,即聚焦“新低空裝備”“新低空場景”和“新基礎設施”,以及加強四個并重,即經濟統計監測與成效評估評價并重,標桿場景示范與規模應用推廣并重,產業特色集聚與區域成片協同并重,優化政策保障與加強安全監管并重的發展建議。
“新”低空裝備:低空飛行器是完成各項低空飛行活動,確保各項任務安全、便捷、高效完成的主要硬件載體,擁有先進的低空飛行器是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的前提之一。把握低空裝備“新”的關鍵是以推動低空飛行器制造的技術變革、動力變革和運營體系變革為主線,加強新型低空飛行器的研制應用。
“新”低空場景:由低空空域充分開發利用帶來的各類應用場景將日益豐富,無人機低空貨運、eVTOL城市空中交通、民用直升機公共服務等領域前景廣闊。推動低空經濟發展關鍵是持續跟進探索新場景,把握低空應用的新成效,充分挖掘自身場景需求,統籌要素資源,并推動相關應用落地,形成示范推廣局面。
“新”基礎設施:低空基礎設施是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的基石,是充分滿足各類低空飛行器的飛行需求以及監管需要的前提。把握低空基礎設施的“新”變化,加快建設省、市、區(縣)三級聯動的低空智聯網,新型低空飛行器起降設施,前瞻謀劃布局新能源航空器能源設施等低空新型基礎設施。
(綜合編輯)
END
審核:艾麗
政審:王軍善
終審:朱永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