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這個行業,由于保單的設計比較復雜,長期以來保險公司保單的獲取主要靠投入大量的人力,高人力成本的投入導致高客單成本,所以也導致了保險公司對于高客單的追求,由于前端成本比較高,保險公司往往忽略了后端理賠的人力投入,最終的結果是消費體驗不佳,所以買了保險的一些人有時會會點被忽悠的感覺。以致于現在每當提到保險業務員這個行業,你的第一印象會是什么?關鍵詞可能會是忽悠、不靠譜、死纏爛打、親朋好友……確實,大多數消費者并不太喜歡,甚至有些反感。接到類似電話第一時間就想說“不需要”。但實際情況是,我國有近千萬人從事這一行業。所謂存在即合理,為什么有這么多人做保險業務員呢?或者說,我們需要這些保險業務員嗎?
我總愛給人講這個故事:我的姥姥很厲害,什么都會,縫被子、做鞋、在衣服上縫一朵花,見過的沒有不稱贊的。我媽媽不會這些,但是也很厲害,會織毛衣,還燒得一手好菜。我這些都不會,但我過得很好,而且原有的一些『技能』也準備丟掉了,比如做飯漸漸被外賣取代、收拾房間漸漸被小時工取代。——時代的趨勢一定是讓社會化分工更加明確,全面逐漸變為專一,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去做。
所以回來看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這些保險業務員嗎?是的,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沒能力也沒精力去學習保險知識、財務知識,提高風險評估能力。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去做。找到我們相信的專業的人,告訴他訴求是什么,根據他給的建議進行決策。這幾乎是無法改變的模式。
于是,他們或許不夠專業,或許良莠不齊,或許他們并不在意你的保障,而更尊崇保費至上的原則。或許有種種的問題,但只要你想買保險,便無法脫離他們。不買保險,或者相信業務員,我們都在被迫做這道選擇題。
最近十年來,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領先全球,從消費習慣上來說,80后90后普遍對電子商務接受度高,而互聯網技術也重塑了保險服務的鏈條,從銷售渠道,客戶教育,理賠效率,客戶體驗和產品設計等方面都有比較好的改善,這樣使保險產品能更加符合客戶的需求。
解決痛點一:傳統保險代理人保單結構單一
截止到17年3月,已成立的壽險公司共計78家,在售的個人重疾險產品有1019款,壽險(包括定壽和終身壽)791款,意外險1057款,醫療險1172款。保險業務員通常只代理一家或幾家保險公司的產品,在給消費者推薦時,肯定不會超出他的代理范圍。即便他有心提供更全面更完善的服務,也不可能同時了解這78家公司每年的經營簡況、近幾年的保費規模、投訴率等信息。更不可能對于上述4000多款產品的條款、費率表、保險說明書了如指掌。
解決痛點二:大數據找出最佳性價比
我舉個例子:
這是四款性價比比較突出的重疾險產品,隱藏了產品名稱以避免廣告之嫌。由于4款產品保險責任相似,我們主要比對價格。我們看標紅的數字就會發現,如果用戶是20-30歲的男性用戶就該買產品2,40歲的男性用戶就該買產品4,女性用戶該買產品3。但是別忽略了投保區域的制約,所以即使你想買,可能也買不到性價比最高的產品。但是這樣分還是比較粗糙,如果我是35歲的男性,我該買產品2還是產品4?這只是4款產品,市場上有幾千款產品,面對這樣浩瀚的信息量,傳統保險業務員如何從中挑選出最適合用戶的產品?
解決痛點三:推薦保險的客觀性
最重要的一點,傳統保險業務員給消費者推薦產品時,雙方的利益訴求是矛盾的。消費者希望購買性價比高的產品,而業務員只會推薦傭金豐厚的產品。由于豐厚的傭金,保費因此升高。為了使巨額保費不那么扎眼,各種看似花哨、其實沒有多少價值的保險責任相繼登場。這就是為什么市場上橫行的都是各種終身、返還、責任復雜、保費奇高的產品。真正性價比高的產品不是沒有,但由于沒有中間的傭金,保險業務員是不可能推薦給消費者的。
主要的互聯網保險類別:1.保險超市模式:雪球保險https://baoxian.xueqiu.com/#/雪球保險通過互聯網提供場景化的各類品種選擇,雪球保險的主要特點是把難懂的保險專業術語變成通俗易懂的語言,這樣做的好處是客戶更容易理解保險,從而找到適合自已的保險。
2.不拿銷售返傭保險經紀人模式:保險經紀人應該是與用戶利益捆綁的,通過自己的經驗與技巧,幫助用戶挑選更適合、性價比更高的保險產品,為用戶節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相應的,作為回報,用戶會支付一定金額的咨詢費。不依賴保險公司的傭金生存,才可能站在用戶身旁,為用戶利益著想。近幾年一個又一個知識付費產品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事前付款,事后打賞,已經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目前市場上有一款叫“探險貓”的產品就是不拿銷售返傭的保險經紀人模式,它主要通過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使得效率和準確度得以巨幅提升。更重要的,它只展示推薦結果,不給保險公司導流,不賺銷售傭金。相信不久得未來,還將出現越來越多與探險貓類似的產品。屆時,中國的保險業必將迎來天翻地覆的變化。 @今日話題@小德 $恒生指數$ 上證指數$創業板(SZ39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