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交所網站顯示,當日上交所問詢已受理的擬科創板上市公司虹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虹軟科技”)。截至目前,已有11家科創板受理企業獲問詢。
虹軟科技本次IPO擬發行不低于4001萬股,且不超過5000萬股新股,募集11.32億元。保薦機構為華泰聯合證和中信建投。
虹軟科技成立于2003年2月25日,是一家智能手機視覺人工智能算法供應商,掌握了諸如人體識別、物體識別、場景識別、圖像增強、三維重建和虛擬人像動畫等各類核心技術,主要應用于智能手機、智能汽車、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能零售等多個行業等領域。
招股書表示:虹軟科技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視覺人工智能算法供應商之一。根據IDC 統計,2018 年全球出貨量前五的手機品牌中,除蘋果公司完全采用自研視覺人工智能算法外,其余安卓系統手機三星、華為、小米、OPPO 的主要機型均有搭載虹軟科技智能手機視覺解決方案。
2018年凈利潤暴增,填補歷史虧損
2016年至2018年,虹軟科技營業收入依次為2.61億元、3.46億元、4.58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依次為0.80億元、0.86億元、1.75億元。
從資產負債表中可以看出,2017年末虹軟科技仍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約1億元,而2016年末這一數值為1.84億元。
但是2018 年末,虹軟科技賬面已不存在未彌補虧損,未分配利潤為正。2018全年凈利潤達到了1.75億元,除了彌補0.98億元虧損外,還提取盈余公積83.6萬元,2018年12月股改時0.33億元的凈利潤用作凈資產折股(折股時未分配利潤歸零),期末未分配利潤為0.43億元。
一本萬利,毛利率超90%
虹軟科技的盈利模式是將其視覺人工智能算法技術與客戶特定設備深度整合,通過合約的方式授權給客戶,允許客戶將相關算法軟件或軟件包裝載在約定型號的智能設備上使用,以此收取技術和軟件使用授權費用。
虹軟科技并不生產實體硬件產品,一旦技術研發成功,使用該公司的技術的實體硬件產品進行生產,虹軟科技就可以一直收取專利技術使用費。因此和大部分軟件行業的特性一樣,由于授權許可的算法軟件包一般無需實體硬件的生產、包裝及運輸,因此主營業務成本較低,因此虹軟科技的毛利率較高。
報告期內,虹軟科技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 92.65%、93.94%和 94.24%,均超過90%。
和離職員工做起生意
目前科創板上另一家受理企業當虹科技與虹軟科技淵源頗深,當虹科技的實控人為虹軟科技的離職高管。
當虹科技主營業務為智能視頻解決方案與視頻云服務,和虹軟科技業務具有一定的協同性。
當虹科技曾為虹軟科技參股公司,彼時虹軟科技通過控股子公司上海多媒體持有當虹科技6.30%股權,不過這部分股權已經全部轉讓(轉讓價格為 4,309.20 萬元),虹軟科技實際控制人 Hui Deng(鄧暉)還擔任當虹科技的董事長,目前鄧暉也已離任。
而如今當虹科技的實控人也是董事長兼總經理孫彥龍,曾是虹軟科技的高管,于2005年至2012年在虹軟科技擔任副總裁,如今已經辭去虹軟科技相關職務。
但是兩家企業一直保持的交易關系,虹軟科技一直向當虹軟件采購,交易內容為軟件開發,2017年采購金額為1209.23萬元,占當期采購金額的比例為12%。
虹軟科技還向當虹科技出售商品,交易內容為軟件授權許可,2016年虹軟科技還向當虹科技轉讓著作權、出售軟件產品。
頻頻進行關聯交易,不得讓人懷疑二者似乎存在緊密的利益關系。
對于虹軟科技這類企業而言,商標、專利等無形資產是最重要的資產,而當虹軟件的招股書披露的軟件著作權中,多項軟件名稱是以虹軟命名,當虹軟件的兩名核心技術人員都曾在虹軟科技中任職,讓人質疑虹軟科技是否存在技術失密風險,及其資產的完整性。、
綜上,虹軟科技把握著前沿的視覺人工智能技術優勢,獲利水平高,毛利率超90%,但是和離職員工的關聯交易還需要整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