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失業,你的存款夠撐幾個月?我采訪了10 人,真相扎心
很多人這才開始清點自己的存款,直面現實——如果不發工資,還能撐幾個月?以前一句“你的死工資,正在拖垮你”,不知戳中多少人心中的隱憂和隱痛。我們采訪了10+人,有人下個月房租都拿不出來,也有人早就做好了準備。我在這家公司干了4年多,沒什么成長空間,所以打算換個工作。年前很幸運找到了新工作,約定年后入職。好在我沒有年前沖動把工作辭了,不然就抓瞎了!現在遠程復工,公司發通知全員降薪70%,并且推遲發放工資,我的心吶......3000多的房貸;
1500的房租;
2000左右的飯錢......
疫情結束后,如果我按原計劃換工作,換房子,連“押一付三”的房租都拿不出來了。哎......這是我工作的第2年,去年11月換了新工作,試用期3個月。趕上疫情,在家宅了快一個月,2月中旬回北京復工,公司以“試用期沒通過”為由,把我裁了。唯一的安慰就是,2月的工資照發......算上過年回家,爸媽硬塞給我的壓歲錢,我還可以撐個小半年。但形勢也不樂觀,畢竟找工作難,等到入職怎么也得拖個1,2個月,也就是我的下一筆收入還遙遙無期啊。最近我在家自己做飯省點錢,一邊開始看工作機會,一邊研究能不能自己做個頭條號之類的,賺點稿費。再不行,我做微商去了。我在體制內工作,收入不高,別的同學月薪都是幾萬起,我還不到一萬。我很早就認清一個現實:不能指著工資活。我還是個男生,得攢一筆老婆本。所以,一工作,我就開始省錢,住單位宿舍,在食堂吃飯,很少社交花錢,把大部分錢都用來理財,慢慢就有了6位數。 “你的存款夠撐幾個月“背后,更本質的問題是,你的收入模型是什么?大部分人的收入全部都來自工資,也就是單一的勞動性收入模型,靠勞動換取報酬。這個模式最大的風險在于,不論是你是兼職的外送小哥,還是月薪5萬的助理,一旦停止工作就沒有收入。這次疫情原因,很多工廠難以復工,很多公司線下業務受沖擊,直接影響的就是我們的勞動性收入。聰明人可能很早就注意到了,賺錢還有另一種模型:資產性收入。即現有資產帶來的收益,這些不需要你額外付出勞動,比如房租、出書版稅、股票分紅......拿最簡單的方式來說,我們可以把每月工資的部分,比如30%-50%用來買理財產品,每天賺取利息,而不是月月光。未來一定還會有其它黑天鵝事件,作為普通人,我們如何更好地避險?linkedln和paypal的聯合創始人ReidHoffman認為,無論在任何時刻,都要有三個計劃——即abz計劃。是你正在從事的工作,這份工作值得你持續投入,也能給你帶來不錯的收入。如果將來你丟了a的工作,它可以升級為a。去年大家討論熱烈的“副業剛需”其實就是指b計劃。指個人資產,它是你的保障,也是你的退路。簡單來說,你需要準備一個兜底的錢,能夠維持你半年到一年的支出。如果有一天,你的ab計劃都失敗了,z計劃可以保證你在一定時期內維持現有的生活水平,給你一次從頭再來的機會。遺憾的是,多數人還停留在a計劃階段,指著一份死工資續命。所以當黑天鵝事件發生時,當被裁員,被降薪時,他們束手無策。想想看,如果此時此刻你有a工作,同時又在嘗試b副業,還有z計劃的后盾支持,還會慌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