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8個月的復核工作,恒天然終于做出了以總價約合25億元人民幣出售在華自有牧場的決定,而接盤方是伊利、三元。
業內人士表示,這是一項多贏的交易。對于恒天然來說,其大中華區業務徹底實現成功轉型;而對于接盤方來說,在得奶源得天下的當下,剛剛發出要約收購中地乳業的伊利來說,此次再次毫不猶豫出售拿下恒天然的牧場,伊利持續發力上游搶奪優質奶源雄心彰顯。
10月5日,恒天然發布通告,公司在經過和本土合作伙伴成功經營牧場多年后,同意將以5.55億新西蘭元(25億人民幣)的總價出售其在中國的自有牧場。
中國優然乳業集團有限公司(優然)旗下子公司內蒙古天然乳業有限公司日前同意以5.13億新西蘭元(約合23.1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恒天然在應縣和玉田的兩個牧場群。眾所周知,優然乳業背后實控人就是伊利。
此外,恒天然同意以4200萬新西蘭元(1.9億人民幣)向北京三元風險投資有限公司(三元)出售其在北京漢沽牧場的85%股權。三元持有該農場15%的少數股權,并行使了優先權購買恒天然85%的股份。
恒天然首席執行官Miles Hurrell說,通過建設中國牧場,恒天然充分展示了它對中國乳業發展的承諾。
“我們與本地企業密切合作,分享我們在農業技術和畜牧業方面的專業知識,為行業的增長做出了貢獻?!?/strong>
“我們并不回避這樣一個事實,即在中國從零開始建立牧場一直以來都是一件非常挑戰的事情。但是我們的團隊成功地把我們的牧場發展成為高效的示范牧場,為本地消費市場提供了高品質的新鮮牛奶?,F在是時候把接力棒傳遞給優然和三元去繼續用心經營這些牧場了?!?
據了解,該交易還需獲得中國相關部門的反壟斷許可和其它監管部門的批準,預計將在本財年內完成。
據了解,恒天然的中國牧場業務在FY20財報中交出了令人滿意的表現。中國牧場在FY20財年原奶銷量同比提升8%,同時總利潤同比增長14%。
據了解,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2007年,恒天然開始在中國建立第一個試驗牧場,如今其在中國已建成三個奶牛養殖基地,分別位于河北省玉田縣、山西省應縣,以及與雅培共同在山東齊河縣興建的牧場。恒天然在中國共有存欄3萬多頭泌乳牛,每年生產超過3.3億升牛奶。行業數據顯示,恒天然中國牧場每年出產的高品質原奶,占到中國乳品行業奶源總量的1%。
2018年初,恒天然集團旗下的中國牧場榮獲全球食品安全倡議(GFSI)認可的SQF(安全質量食品)的三級認證,成為國內首個獲得SQF三級認證的牧場,這也是SQF認證中的最高級別。SQF認證是國際公認的鉆石級食品安全與食品質量驗證體系,其秉持的檢測標準比大眾熟知的ISO質量體系認證更為嚴謹,在全球范圍內已獲得美國、加拿大等眾多發達國家及市場認可。
“中國和新西蘭的牧場模式存在很大區別,但是我們看到恒天然多年來一直堅持在中國牧場踐行其在新西蘭建立起的健康與安全標準,始終秉承嚴謹的食品安全標準與世界一流的食品質量體系,這些不僅體現在飼料、喂養、牧場運營這些初始環節,更體現在產品運輸和加工等供應鏈的所有細節”,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表示,正是這種高度的責任感和對產品安全的極致追求才能打造出安全放心、品質優良、全程可追溯的產品。
辛辛苦苦10多年建成這樣的高質量牧場,為何今天卻要出售呢?
對此,Hurrell先生表示,出售中國自有牧場將幫助合作社更加優先考慮具有競爭優勢的業務領域。
“在過去的18個月里,我們一直在復核每項業務的各個環節,以確保我們的資產和投資能夠滿足今天合作社發展的需求”,Hurrell表示,“出售自有牧場符合我們專注于新西蘭奶源的決定。”
據了解,在宣布牧場業務進入復核并推出新戰略的一年多來,恒天然大中華區團隊一直在不斷探索拓展更多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路徑,而不斷成長的中國乳業市場現在也給了恒天然更多高效管理奶源的選擇方式,同時把更多資源和精力轉移到產業鏈下游的產品開發和業務拓展上去。
“中國仍然是恒天然最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我們有超過四分之一的產品銷往大中華區。出售自有牧場業務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專注發展我們在大中華區的餐飲服務業務、中國戰略客戶服務、消費品牌及原料業務”, Hurrell 表示,“恒天然將繼續以創新的方式將來自新西蘭的乳品菁華帶給中國客戶和消費者,加強與中國本土企業的合作。我們在研發中心和應用中心上的投入將支持我們在創新領域進一步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恒天然前不久剛剛發布的2020財報顯示,大中華區業績表現得到了 Hurrell數次點贊,無論是原料部業務,還是 餐飲服務業務、消費品牌部,均實現了顯著增長。譬如原料部,在今年疫情期間克服全球供應鏈面臨的巨大壓力,全力以赴給予客戶在疫情期間更多供應和生產保障,實現所有合同100%完成,遠高于市場平均水平;還有大中華區餐飲服務業務的息稅前利潤在全集團該業務中占比超過了80%。
“恒天然牧場代表著全球牧場的最高管理水平之一,接手這樣級別的牧場,將對優然和三元完善業務鏈條,提升高質奶源供應形成有效助力,而恒天然在出售牧場之后也可以順勢延續新戰略的調整步伐”,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認為,此次牧場交易對恒天然、優然、三元各方而言都是一樁多贏的商業交易。
“目前恒天然在中國的整體戰略進行改變轉型,其剝離上游上游重資產,以便有更多的精力和資源可以傾斜到下游的服務體系、品質的提升,這符合恒天然在中國整體戰略的轉型”,朱丹蓬向胡說有理表示,“其實最近一年來,我們已經看到恒天然新戰略在不斷鋪開和深入。恒天然最近的一些業務新動作其實都是圍繞著如何更好地滿足市場及消費者和客戶的需求為核心而展開的?!?/p>
據了解,4月份,恒天然對旗下在大中華區安佳全線乳制品包裝進行全新升級,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消費者面前,從多維度滿足客戶需求;6月份,為迎合中國消費者不斷變化的消費習慣,恒天然在618活動期間主動擁抱總裁直播帶貨的新營銷模式,實現全線產品線上渠道銷售額同比增長22%的優異成績。在11月份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恒天然還計劃推出包括益生菌、芝士、淡奶油等多款全球首發的創新產品。
8月份,恒天然在上海成立了恒天然集團和美安康上海創新中心,這也是恒天然自去年9月份推出新戰略以來在海外市場設立的第一個創新中心,這也充分顯示了恒天然確實將創新作為未來在中國市場業務發展的核心關鍵詞。
此次若能最終拿下恒天然的中國優質牧場,尤其是對于伊利來說,更是在奶源布局上再下一城。中國下游乳企不斷向產業鏈上游延伸的局面完全凸顯。
2019年7月,主打新鮮低溫奶的新乳業宣布以7.09億元入股蒙牛乳業控股的現代牧業,成為后者第二大股東,因此,新乳業也獲得了穩定的優質原奶供應。2020年5月,新乳業又以17.11億元的價格收購了西北龍頭乳企寧夏夏進乳業。
對于中國低溫奶老大光明乳業來說,也在不斷發力,2019年2月,光明乳業參與競拍江蘇輝山乳業及江蘇輝山牧業,并以7.5億元價格中標。而在近日,又有媒體報道稱,身負巨債的輝山乳業也再次成為“香餑餑”,新希望集團與風行乳業的母公司越秀集團將競購輝山乳業,而這最大的誘惑就是輝山乳業豐富的牧場資源和奶牛存欄量。
作為中國乳業兩巨頭之一的蒙牛也在不斷加碼,今年7月,其以3.9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56億元)認購中國圣牧(1432.HK)約11.97億股的股權,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
伊利也不甘示弱,今年8月,伊利全資子公司以2.03億港元的價格認購中地乳業定增發行股票,成為后者第二大股東。一個多月的后的前不久(9月27日),伊利再次發布公告,擬通過新設立控股子公司Wholesome HarvestLimited以要約收購方式收購中地乳業股份,收購價為16.59億港元(約14.6億人民幣)。而在今天,伊利旗下的優然牧業再次以巨資欲收購恒天然中國優質牧場。
“當下,優質奶源已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方面是國內乳企大力發展低溫巴氏乳等產品,使得生產必需的優質生鮮牛乳缺口加大,乳企對奶源的需求凸顯;其次,乳業響應國家政策加強農業建設,即投入奶牛養殖業的建設和經營”,朱丹蓬表示,隨著消費升級不斷深化后,國內乳業競爭升級,優質奶源已經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
“而作為國際乳業巨頭,恒天然出售中國奶源,也意味著恒天然大中華區業務徹底轉型成功”,乳業營銷人士雷永軍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