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獨家獲悉,AI制藥企業晶泰科技已完成4億美元D輪融資,由奧博資本領投,中國生物制藥集團、厚樸資本跟投,紅杉資本、五源資本等早期股東繼續追加投資。據可靠消息,此次投后估值超過130億人民幣。此次融資距離超3億美元C輪融資還不到1年,1年內超7億美元的融資額度刷新了行業紀錄。 晶泰科技是一家以數字化和智能化驅動的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公司,基于前沿計算物理、量子化學、人工智能與云計算技術,為全球創新藥企提供智能化藥物研發服務。36氪了解到,其核心技術平臺為ID4 (Intelligent Digital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智能藥物研發平臺,它通過結合量子物理、人工智能與云計算技術,能準確預測藥物的多種重要特性,除早期的晶型外,現在還包括活性、成藥性、毒性等等指標,從而綜合加速藥物臨床前研究的效率與成功率。據悉,依托于該ID4平臺,晶泰科技目前已幫助開發了上百條小分子藥研發管線,而其主導藥物發現的項目約有幾十個,且絕大多數都是“first-in-class”。據國金證券顯示,小分子在研管線數量持續穩定增長(2001 年至2020 年復合增長率 4.4%),從長期趨勢來看,小分子藥物仍會長期占據醫藥市場主導地位。而基于新藥研發及生產升本的持續提升及效率的不穩定,AI制藥工具能在極大程度上幫助藥企降低風險。另外,根據官方此前透露,公司已與包括華東醫藥、思路迪、新格元、希格生科、啟德醫藥在內的多家藥企、生物公司達成新藥發現合作,以AI算法同時驅動多個抗癌藥物研發項目,并有數款新藥正加速進入臨床研究。從技術原理的角度來看,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能夠提高制藥數據、信息的處理效率,對于藥物研發過程中的新藥發現,可以代替研究人員有限的知識儲備和想象力,發現原來很難、甚至不可能發現的靶點,這也是AI在制藥領域最大的價值點,AI還可以預測候選藥物的性能如藥物的吸收、代謝、毒性、不良反應等,縮小后期實驗范圍,降低臨床失敗概率,大幅降低新藥研發的時間、資金成本。也因此,AI制藥這一細分領域被資本賦予了較高的期待,像英矽智能、百圖生科就在最近也對外宣布獲得數億美金的高額融資。此次中國生物制藥集團對晶泰科技的注資,則驗證了產業界對“AI制藥”的認可。晶泰科技上一輪投資方背后的一位LP也向36氪透露了他個人“追捧”晶泰科技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