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讓人心酸,更讓人感動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郭冬容,年過七旬。
郭冬容是湖北黃石市鐵山區人,經常提著籃子以撿拾廢品為生。
她的故事原本并沒多少新意,也許是老掉牙的故事:拾金不昧。
12月18日清晨郭老太在垃圾堆撿拾廢品時,在路邊水溝旁發現兩個鼓囊囊的黑白塑料袋。打開一看,里面有一大包錢。她數都沒數,毫不猶疑地蹣跚走了一個多小時,終于見到了九龍派出所民警。一起清點了錢數,共有七千元。又和值班民警趕到現場做了勘察,隨后,郭老太又返回派出所,按規定做了筆錄,前前后后折騰了兩個多小時。
故事至此,也就罷了。但接下來的一幕讓所有的人震驚了!
臨走時,老人不好意思的問值班民警:“同志,我還沒吃早飯,你可以不可以借我一元錢,買兩個饅頭吃?”老人口袋里沒有一分錢!
接下來的一幕更具震撼力。當在場民警紛紛掏出口袋里的錢塞給老人時,老人卻堅持只要一塊錢,說了一句讓他們驚訝的話:“兩個饅頭只要一塊錢,你們快去找失主吧,把錢還給人家。”
連個饅頭都買不起的拾荒老人,面對7000元巨款,餓著肚子折騰兩個多小時送款而不愿拿一塊錢去買早餐。我的心深深被打動了,竟然淚眼婆娑。
我們身邊讓人感動的事和人不少。每年的【感動中國】人物評選,各省市的感動人物評選,見義勇為人物表彰,希望工程、彩虹工程等等等等。他們的事跡或驚天動地,或叱詫風云;或孝感天下,或仁之于蒼穹。說白點就是一種精神在傳播。而我們的民族,我們的社會正需要這種精神。
但這些人物大多給人一種高山仰止,望其項背不可得的感覺。比如航天英雄們、兩彈一星的功臣們、割肝救公爹的王建霞。。。。。。
郭冬容拾金不昧的意義在于離我們太近了。在這個寒冷的冬日,帶給我們的是濃濃的暖流。她的道德取向,她的財富觀是我們的主流價值觀每每提倡,而又每每缺失的所在。
可能由于郭老太太渺小了,太平凡了。讓我們覺得親切,讓我們感到可敬,讓我們感到可學,而且只要用心就能學好,來進行自己的道德完善。
無論我們用什么樣的溢美之詞贊美拾荒老人,都顯得蒼白,甚至有些矯情。當贊美成為多余,人們感動之時,能不能靜下心想一想:一個拾荒老太,面對7000元巨款,能如此看得開;而有多少人,掉進錢眼里,結果丟了卿卿性命。有道是,弱水三千,只飲一瓢;廣廈萬棟,夜臥一席,如此而已。拾荒老太給人們上了生動的一課!有媒體這樣評價。
“缺少財富卻仍對意外之財豁達處之,拾荒老太盡管就財富而言只是個貧窮者,但在如何看待財富和使用財富上,她是當之無愧的老師。”一位網友這樣寫道,總結的真好。
是的,我們需要這樣老師,我們樂意拜郭老太為心靈的老師、道德的老師、輕利而重義的老師。
于是,我突發奇想,春晚應加有關郭冬容的一個板塊,讓更多的人在感動中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
在享受春晚這場年度盛宴的同時,郭冬容或許能成為一個亮點。一個讓國人在感動中反思,在反思中感動的切入點。讓我們在創建和諧社會的路途中多些溫暖、多謝互助、多謝信心、多些力量。
郭冬容上春晚,我的呼喚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