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由于之前對于土地管理并沒有現在這么嚴格,多是處于“自治”狀態,導致不少農民都把自己的土地給賣了,但是現在第二輪土地承包期繼續延長30年,這些賣地農民以后還能再分得到土地嗎?
問題中所說的“賣土地”的方式不明確,因此能不能分地需要結合實際來看。
首先,先糾正一個概念,那就是農村土地不能隨意進行買賣,現在只能進行“土地流轉”,是給予農戶土地承包權不變的基礎上進行的,流轉的是土地承包經營權,方式主要有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退包等。
其中轉讓比較特殊,它會造成農戶承包權的喪失,即農戶轉讓自家承包地之后,這塊地和你就沒有任何關系了,并且轉讓的對象不限于本村人,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有可能造成對村集體中其他成員的利益的損害,因此一般需要經過2/3以上本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同意才可以進行土地轉讓,這種方式目前在農村很難開展。
基本以出租的形式進行土地流轉為主。
因此轉讓之后在下一輪土地承包開展之前是不能進行以家庭戶為單位的分地的,加上如今的土地確權和“第二輪承包后承包期再延長30年”的政策,更加不能分地了。
如果你想要獲得土地,可以去流轉其他人的土地或者通過其他方式去承包村里四荒地等。
而像轉包、出租、互換、入股等流轉方式并不會造成你的土地承包權的喪失,也就不存在分地了,確權時你的承包協議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證上是多少土地,你就還擁有多少土地,并且可以在第二輪承包期滿了之后再延長使用30年。
因此在土地流轉中,一定要分清楚方式,不要講自己的土地轉讓出去,在今后5-10年,農村土地的增值收益會大大翻倍,這樣的機會可以說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農民自身要了解政策,維護好自身的土地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