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按照民俗,家家戶戶都貼了大紅春聯。
現在貼春聯,最大的意義就是祈福了,堪稱中華民族統一的民俗風情。
民俗文化中,春聯最為常見之一的四個字“五福臨門”,常用于橫額和斗方,對聯中也時有穿插。現在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詞句了,幾乎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五福臨門’這個成語。可是很少人知道‘五福’所指的是哪五種福。至于福臨門的原理,明白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那么,到底五福是什么呢?
目前通常認為是:福、祿、壽、禧、財。
福,一部中華民族的民俗歷史,就是人們孜孜追求福祿壽喜財的歷史。
其實,“五福”說法,最早見于《尚書 洪范》:“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長壽、富貴、身體健康且心靈安寧、有美德、不遭橫禍而善終,這是中國人對“福”最早的具體闡釋。
至于后來演化為“福祿壽喜財”則更符合世俗的要求,心靈安寧、有美德屬于對精神層面的更高要求。《說文解字》中“福,佑也。”只要有神靈保佑,就能逢兇化吉。
第一福是“長壽”,第二福是“富貴”,第三福是“康寧”,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終”。
“長壽”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壽綿長。
“富貴”是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
“康寧”是身體健康而且心靈安寧。
“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寬厚寧靜。
“善終”是能預先知道自己的死期。臨命終時,沒有遭到橫禍,身體沒有病痛,心里沒有掛礙和煩惱,安詳而且自在地離開人間。
只有五福全部擁有才是完美的,其余的各種情況都是美中不足,是有缺陷的福。
在傳統民俗文化里,最重要的是第四福———好德。有著生性仁善、寬厚寧靜的德,這是最好的福相。
民俗文化中,古代中國人認為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結果和表現,隨時布施行善,廣積陰德,才可以培植其他四福使之不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