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學者認為,人類壽命應該在110~115歲,而現今平均壽命只在80歲左右,影響壽命的因素是什么?研究表明,心腦血管病是人類尤其是老年人減壽的主要殺手。近年,動脈硬化、腦血栓、冠心病、高血壓、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明顯增加,致殘率和致死率也隨之增加。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多達1500萬,有50%的腦血管幸存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是人類要保持健康和延長壽命的重中之重。那么預防這類疾病,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事情呢?
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包括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一級預防是指發病前的預防,即無病防病發生;二級預防是為了降低再次發生的危險及減輕致殘率,即患病后防止再發病。
1.控制好血壓和血脂
血壓控制
把血壓控制在理想的范圍之內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事情。研究表明,堅持長期治療高血壓的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是不堅持治療患者的10%,也就是,長期堅持控制血壓可使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下降90%。所以,血壓的控制是絕對不能忽視的。
血脂控制
血脂過多,就會造成血液黏稠,血管壁上容易沉積血脂,形成斑塊,就是動脈粥樣硬化,會引發各種心腦血管疾病。血脂異常是直接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因素,控制血脂與控制血壓一樣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最核心的事情。
2.防止血栓形成
血管尤其是冠狀動脈,冬季天冷時容易收縮、痙攣,出現供血不足的情況,易于形成血栓。所以氣溫較低的冬天一定要注意保暖,保持血管的正常,高血壓、高血脂之類高危患者要積極做抗栓治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防止血栓的形成。同時可以保持晚睡前和晨起后喝杯白開水,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攝入等飲食習慣。
3.堅持健康飲食
保持飲食均衡
飲食不節制,脂肪攝入過多,飲食結構不合理,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所以要保持飲食均衡,吃五谷雜糧和新鮮蔬菜水果,多吃魚、魚油和豆制品,三黑——木耳、黑豆、黑米可多食用,適當食用涼拌菜,可放醋,野菜也是很好的選擇。切記飲食少油、少鹽、少糖。具體來說減少鈉鹽攝入,每天食鹽控制在5g以內;增加鉀鹽攝入,每天鉀鹽≥4.7g。
多吃含精氨酸較多的食物
精氨酸是一種可以在體內自然產生的氨基酸,有助于將血液中的氨轉變為尿素而排泄出去。食物中含有的精氨酸也有調節血管張力,控制血小板聚集,減少血管損傷的作用。所以食用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對預防和緩解心腦血管疾病十分有利。這樣的食物有魚、雞、蝦、鱔魚、泥鰍、海參,以及花生、銀杏、山藥、芝麻、豆腐皮等。
4.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不良生活方式,吸煙、喝酒、不運動等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發生和發展的因素,所以要告別不良的生活方式,做到健康生活,要戒煙、戒酒,堅持合理的運動。每天可堅持運動1個小時,心率不超過170與年齡的差,以不感到很疲勞,身體微微出汗為準。每周運動不少于5天,持之以恒,循序漸進。
有一點需要注意,晨練時運動量和運動強度不可過大。因為睡眠時,人體各神經系統處于抑制狀態,造成醒來后,身體活力不足,運動幅度大會導致神經興奮性突然增高,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冬天尤其嚴重。所以晨起要輕緩鍛煉,避免疾病發生和發展。
5.冬季進補要適度
冬季進補是很多人的習慣,冬天人們運動本來就少,再進補熱性食物和滋補藥酒,很容易使血脂增高,血液流通不暢,從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冬季進補要適度,尤其中老年人,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補,避免事與愿違,引發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