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賣,讓他吃出胃癌
最近,一條新聞在網上刷屏了——
小王今年28歲,要不是胃癌來襲,會有大好前程等著他。小王的胃癌是吃出來的,由于工作忙碌,一年365天,他至少有200天靠外賣度日,結果畢業才5年,就硬生生地吃出了胃癌。目前28歲的小王,生命已進入倒計時。
江蘇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的專家表示:在臨床上,胃癌正呈現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而且這些年輕的胃癌患者身上,都有一些共性習慣,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經常吃外賣或夜宵。
那么,為什么常吃外賣、夜宵,容易引起胃癌呢?歸根結底,還是衛生問題,網上多次曝光,外賣、夜宵的衛生難以保證,食物不潔,餐具不潔,使得胃癌元兇幽門螺桿菌黏附其上,加上吃夜宵時總是三五成群,大家共用筷子或相互夾菜,極易造成交叉感染。也就是說,這部分人之所以罹患胃癌就是“瞎吃”造成的。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尤其年輕白領,飲食不規律,要么餓著,要么撐著,讓胃經常處于“餓出胃潰瘍”和“撐出胃下垂”這兩種狀態,進而引起各種不適癥狀。此外,年輕人熱衷于夜生活,經常熬夜,而胃黏膜上皮細胞平均2-3天更新一次,且這個過程一般在夜間休息時進行,經常熬夜,胃腸道得不到充分休息,胃黏膜的修復能力就會受影響。加上,年輕人是外賣、夜宵的主力軍,因此比其他人群更易感染幽門螺桿菌,使得胃癌患者越發年輕化。
二、胃是喇叭,幾大信號請重視
俗話說:肝是啞巴,胃是喇叭。胃受中樞神經和腸道神經的雙重支配,對疼痛十分敏感,加上胃內壁有一層胃黏膜,它主要起著保護胃的作用,但它非常脆弱,稍微不適,就會反饋信號給胃,所以胃對疼痛、冷熱、神經緊張、饑餓等均十分敏感,如同喇叭一樣,動輒就向人體通報:它不舒服了。
一般而言,只要出現以下信號,就要及時關注胃健康了。
1
胃痛
多見于胃粘膜糜爛和潰病,由酸水刺激糜爛面引起。有時疼痛范圍能綿延至左邊胸腔心窩處。
2
胃脹、噯氣
多見于胃病累及肌層,引起胃動力下降。胃部的病情越嚴重,飯后飽脹感就越強烈。
3
胃酸、燒心
多見于食管返流,有時消化道或胃部出血時,也會伴隨燒心、泛酸等情況,嚴重時甚至可能吐血。
4
消化不良、稀便
多見于消化酶分泌不足,說明有萎縮性胃炎的可能。
5
失眠、流口水
《黃帝內經》記載:“胃不和則臥不安”,如果胃的生理功能紊亂,就會出現病理性障礙,表現出失眠癥狀。
《黃帝內經》還記載:“脾主涎”,“涎”就是口水,脾氣充足才能正常輸送涎津,幫助消化食物,如果睡覺時流口水,說明脾虛。脾胃互為表里,脾出問題,胃多半也會不在狀態。
三、中醫如何治療胃病?
日常生活中,很多胃病患者總是常年服用胃藥。小編要提醒的是,胃病講求“三分治七分養”,是藥三分毒,許多藥物本身就會直接或間接地損傷胃黏膜,還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以及人體抗過敏能力變差等副作用,長期依賴藥物,本身就會對胃腸造成刺激和損傷。
中醫認為,胃病發生的常見病因有寒邪客胃、飲食傷胃、肝氣犯脾、脾胃虛弱等幾個方面。其中,胃痛是主要癥狀——《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脹,胃脘當心而痛。過食生冷,寒邪犯胃,寒積于中,陽氣被遏;或飲食不節,中焦失運,內蘊濕熱,氣機阻滯;或憂思惱怒,肝氣郁結,橫逆犯胃,氣滯日久,血行瘀阻,瘀血內結,不通則痛,久痛傷胃絡等因致氣機不暢,都會導致胃脘疼痛。
艾灸具有諸多功效,比如溫通經絡、祛寒除濕、行氣活血、消痰化瘀、調和陰陽等,可以針對患者具體的體質及癥狀做整體調整。通過調治,讓脾胃達到器質和功能平衡,就能及時修復受損的胃黏膜,還能“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不讓外邪有機可趁。
再回到開頭那則新聞,小編要特別提醒大家:如果因為工作原因,而不得不經常吃外賣,更需要艾灸。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是胃部的定植菌,能夠穿透胃粘膜,埋藏在當中,躲過胃酸影響,并可分泌尿素保護自己。也就是說,幽門螺旋桿菌必須結合抑制胃酸治療,但是,吃進任何食物都會刺激胃酸分泌,影響藥效,所以藥物很難徹底殺滅幽門螺桿菌。
而艾草是菊科植物,它的根莖和葉子里都含有可揮發的芳香油,研究發現,芳香油的化學成分主要是水芹烯、β-細辛醚等,經過熏烤以后,可以有效殺滅病菌,比如白喉、傷寒、結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具體來說,艾灸與西藥相比,具備兩個優勢:一則,艾灸的藥性完全不受胃酸干擾;二則,艾火具有超強的滲透性,它可以讓藥物有效成分傳經透骨,直抵病灶,殺滅隱藏在胃粘膜上皮細胞表面的幽門螺桿菌,并阻遏其繁殖。細菌無法繼續作惡,胃黏膜就會迅速修復,就不會進一步惡化為胃癌。
四、灸透養胃穴,通調一切胃病!
人體自帶3大養胃穴,胃不舒服時,只要刺激它們,就可適當緩解癥狀。并且,這3大養胃穴,通調一切胃病,在不知道如何配穴時,直接艾灸它們就行!
1
中脘
中脘,被譽為胃的“靈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補中益氣之功。《循經》中有一句話形容中脘: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
主治疾病:絕大多數的胃及十二指腸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下垂等,尤其對緩解胃痛和治療消化不良十分有效。
2
天樞
天樞是胃腸系統的保健大穴,具有促進腸蠕動、增強胃動力的功效,對于急慢性腸胃病都有很好的療效。
主治疾病:腹脹、腸鳴、繞臍痛、泄瀉、急性胃腸炎、小兒腹瀉、痢疾、便秘、膽囊炎、肝炎、腹水、腸麻痹、消化不良、惡心想吐等。
3
足三里
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之功。“三里”指理上、理中、理下。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理上;腹部正中出現不適,就要理中;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就要理下。
主治疾病: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泄瀉、便秘、痢疾、疳積、氣短、虛勞羸瘦;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等。
此外,根據上文所說的四種胃病病因,還應酌情加減穴位:
寒邪客胃
加灸脾俞、胃俞、神闕。
脾俞、胃俞:腹為陰,背為陽,脾俞、胃俞是脾胃的背俞穴,是陽氣進入脾胃的通道,調理胃寒首先要灸它們。
神闕:藥物吸收度高,加上靠近胃腸,常灸可補中焦虛寒。
飲食傷胃
加灸大陵、四縫。
大陵:被譽為“健胃消食片”,可以降胃火、去心火,提升胃動力,改善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癥狀。
四縫:消宿食、化積滯的專用穴,最適合對付消化不良。
肝氣犯脾
加灸太沖、膻中、期門,這3個穴位都是為了調暢氣機,肝氣暢通,則肝胃得和。
脾胃虛弱
加灸太白、關元。
太白:可健脾化濕、理氣和胃,特別適用于“血有余而氣不足”的脾氣虛癥狀。
關元:相當于腹部的閥門,將人體元氣關在體內不泄漏,艾灸可讓溫陽之氣通過此穴送入小腹,溫暖中焦。簡而言之,目的就是為了益氣健脾、溫胃助運。
五、不同胃病的飲食調理方法
1
慢性淺表性胃炎
少食多餐:少吃粗纖維食物,如全麥面包、芹菜、韭菜;多吃新鮮蔬菜,如番茄、油菜、菠菜、胡蘿卜等。
2
急性胃炎
流質飲食:但不要喝興奮性飲品,如濃茶、咖啡、可可;少吃容易產氣的食物,如牛奶、豆奶、大豆。
3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防范幽門螺桿菌:注意飲食衛生,不與他人共用筷子,飯前便后要洗手;
不吃刺激性食物:如生食、冷食、辛辣食物、過熱過硬食物。
4
慢性萎縮性胃炎
吃軟飯:多吃優質蛋白質和鐵元素,如牛奶、魚肉,以及含鐵豐富的紅豆、動物肝臟,可以營養胃黏膜,有助于修復胃壁,幫助胃液分泌。同時三餐要規律,定時定量定內容。
最后,再強調一下,胃喜溫不喜涼,平日要注重保暖,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要讓胃受涼
往期精彩
關注公眾號進入最新一期葉問欄目
留言所遇到的問題
會有專業的老師回答您的問題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