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第一次提供培養高情商孩子方法和技巧的權威之作。作者琳達•蘭提爾瑞在教育領域有著40年的經驗,“9•11事件”之后,她深入前世貿大廈附近的學校,與那里的孩子一起,參與到他們的治療和康復過程中,在情商大師戈爾曼的參與和指導下,最終開發出一套幫助所有孩子“平靜身體”、“安靜意識”和“集中注意力”的課程。這套課程讓經歷過“9•11事件”重創的孩子們恢復了活力,擺脫了精神創傷,重新回到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軌道上。本書正是這套行之有效的課程更普遍的運用。
第一部分
2001年的9月11日,在曼哈頓的市中心,沒有人能料想到就在幾個小時之后,會有5000多名在校學生和200多名老師四處逃命。這是開學的第六天,大部分班級上午的日常工作已經就緒:打開書包、向朋友問好。其實,就在爆炸發出第一聲巨響的時候,也并沒有感覺到在紐約秋天的這樣一個忙碌的早上,這聲音會有什么異樣。
第1節:關于情商
關于情商
在任何領域,情商的重要性都是智商的兩倍;在成功的層面上,情商比智商重要幾倍。
——李開復
未來的世界,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識重要,健康比成績重要,水平比文憑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
——清華大學原校長顧秉林
在人生成功的公式上,情商素質是占有一定比值的,是絕對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新東方董事長 俞敏洪
掌握了EQ,還有什么不能利用的呢?
——美國《讀者文摘》
如果不懂EQ,從現在起,我們宣布:你落伍了!
——美國《時代》周刊
做EQ測驗吧,你會發現一個全新的自己!
——《EQ》月刊
讓我們再進化一次吧,成為智慧的上帝!
——美國EQ協會宣言
智商(IQ)決定錄用,情商(EQ)決定提升。
——美國流行語
第2節:致謝
致 謝
這本書和CD光盤的初步設想源于2007年3月的一天,我和丹尼爾?戈爾曼像往常一樣愉快地共進午餐時所萌發的。丹尼爾的智慧、慷慨以及對目標的執著追求是這本書問世不可缺少的因素。同時,丹尼爾最讓我感激和佩服的一點是他敏銳的洞察力,他知道什么時候提供幫助和支持,也知道如何把項目進行下去。他的善良和仁愛自然而不做作,對無數孩子和成人的生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丹尼爾,在這里我要表達我最真摯的感謝和敬意。我知道,如果你沒有聽從內心的呼喚來參與,就不會有這本書的出版。
當“真實之音”熱情邀請我出版《培養情商》,哈努曼?戈爾曼也欣然資助CD光盤的制作生產的時候,我知道自己只是促成這個項目完成的其中一個環節。一切似乎都是未知的,我不知道也無法預料這個想法會在什么地方可以得到驗證。幸運的是,我答應邀請的同時,得到了許許多多朋友的支持和援助,而這一切都促成了計劃的實現。在此,真誠地感謝支持我的每一個人。
我的感謝也將送給曼哈頓南部及周邊地區的12所學校(現在的世貿廢墟所在地),送給那里數以百計的管理人員、教師、家長和孩子。你們對我如此信任,甚至在生命最脆弱的時候愿意去親身體驗此書中的技巧。你們愿意讓我參與到你們的治療和康復過程中來,這是送給我的莫大禮物,我為此深感榮幸。
同時,對于“內在力量”項目組的成員,我也要表達深深的感激之情,他們是:夏洛特?德?盧西亞、德拉吉察?麥克維克、達納?麥克羅斯基、維羅妮卡?維瑞。在我不再負責項目組的日常工作的這段時間,你們仍然努力保證工作質量,竭盡全力去幫助數以百計的孩子、父母、老師。非常感謝你們對我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鼓勵。
我也想對那些成年人和孩子表達我的感激之情,你們在如此短的時間里完成本書所提及的內容。首先,謝謝參與的家長:瑪莎?艾迪、蘇珊娜?哈尼特、琳恩?赫德王子、勞拉?派克?羅登、艾爾莎?旁薩特?邦耐兒,瑪麗琳?占尼克。謝謝參與的孩子們:瑪麗琳?迪克、蘭、凱瑟琳?哈尼特、加布里埃爾、薩姆斯?赫爾特博格、伊萊?邁克?羅登、耐慕、加布里?赫德?普瑞斯、薩凱?赫德以及亞歷克西婭?希門尼斯?德?帕薩特。這個項目的最終成功歸功于你們有價值的回饋。再次感謝。
我也想對我的朋友和同事表達感激之情,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幫助我、支持我,使這個項目由想法變成現實,由開始粗略的計劃變成了今天詳細而有價值的成果。如果沒有尼塔?杰恩、勞拉?派克?羅登和湯姆?樂普克,這個項目不可能成功地完成,他們高超的技能和對我堅定的支持,都是這個項目堅強的后盾。謝謝你們付出的努力。
我的感謝之情在此也要送給我新的大家庭——“真實之音”,尤其是主編凱利?諾特斯、編輯斯蒂芬?濤平,感謝你們自始至終的幫助和對我工作的肯定,在一度進展緩慢的時候,你們仍然支持和理解我,謝謝你們。
衷心地感謝陪我一路走來的同事和導師。我們一起學習社交和情感技能,一起幫助孩子們滋養他們的內在生命。特別地感謝:羅格?韋斯伯格、瑪麗?尤頓?奧布萊恩、馬克?格林伯格、蒂莫西?施萊佛、湯姆?羅德里克、莫里斯?伊萊亞斯、派克?帕爾默、安潔麗斯?安里恩、蘇?凱斯特、理查德?戴維森、喬恩?卡巴特?金恩、托賓?哈特、皮特?亞若、瑪麗安?萊特?埃德爾。你們的鼓勵會讓我繼續做到更好。
在我的人生中,有一個強大的合作團隊、一群親密的朋友,他們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最后我要把心中的感激之情送給:卡美拉?巴哈、伊萊恩?塞勒、羅賓?斯特恩、珍妮特?帕蒂、瑪哈威?薩迪什、杰倍拉?可普、艾琳?洛克菲勒?格洛沃爾德、南希?卡爾森?佩奇、瑪莎?艾迪、琳恩?何德、阿沙特?莫恩、羅莎琳德?韋恩特、我的妹妹洛依斯?科比特。你們是我親愛的心靈摯友,關注我的內在生命和外在生活。感謝你們付出的無條件的愛、智慧和內在的力量。
琳達?蘭提爾瑞
Linda Lantieri
2008年
第3節:序言:社交和情緒學習的重要作用(1)
序言:社交和情緒學習的重要作用
最近和一位母親談論她女兒在學校的表現。談話中她說道:“不錯啊,她擅長數學,在英語方面也不錯——但在情商方面更優秀。”
這是不久前的一場談話,如果沒有前些年的努力,這樣的談話原本是不可能發生的。那是1993年,我、琳達?蘭提爾瑞以及其他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組建了“學校、社會和情緒學習相結合協會”(CASEL)。當時只有少數項目能稱得上是真正的“社交和情緒學習”(SEL),設有系統的情商課堂教學,并另增了標準的全日制管理生活課程,包括:提高學生的自我覺醒意識和自信心,管理負面情緒和沖動,提高共情和合作意識。
琳達在其中一個項目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她提出的“創新解決沖突”模式已經在上百所學校的降低校園暴力事件方面取得成效。許多早期在校園中進行的“社交情緒學習”已經開始能夠對抗這樣一些挑戰:青少年吸煙嗜酒、中途退學、未成年意外懷孕以及其他一些未成年人易犯的錯誤。W.T.重要基金會委任給項目組一項課題,就是研究在學校教授的“社交和情緒”技能的關鍵因素中,有哪些是真正起作用的。
和琳達合作多年到現在,“社交和情緒學習”已經傳播到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校園,并且它的影響還在繼續擴大。這種影響力是與我出版的一本名為《情商》(1995年出版)的書有關。書中建議:為了更好地建造孩子們的生命,學校不應只安排基礎知識課程,還應該把“社交和情緒管理”加入到課程安排中。在人的一生中,不斷增強自我意識、管理壓力和消極情緒,提高與他人共情的能力以及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而這些能力都需要在童年時期打下基礎。
大腦科學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孩子的大腦發育很快,并且到25歲左右才停止。有一個被科學家稱作“神經可塑性”的名詞,意思是大腦神經網絡的不斷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每天的成長體驗的積累。由此看出,外界環境對大腦發育的影響在“社交和情緒”神經網絡方面尤為明顯。如果孩子被父母養育呵護得很好,并且在沮喪的時候父母教給他們平靜的方法,那么他們大腦神經網絡在管理壓力方面就會發育得更好。而那些被父母忽視的孩子則更有可能會出現叛逆和反抗的情緒,當他們沮喪時也很難平靜下來。
好的父母就像好的老師一樣。那些對孩子充滿愛心的成年人能為孩子的安全感奠定基礎,使孩子大腦的功能得以在好的環境中充分地發育。而這個基礎就會成為一個安全的庇護所,在這里,孩子們有善于探索、勇于冒險、敢于接受新事物的力量。同時,孩子們在接受用更好的方法去調整焦慮情緒的時候,這個基礎就會慢慢地內化,成為孩子內心的一部分,從而讓他們的能力達到一個最佳的水平。
為了保證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到最好的心靈培訓課程,我們應該讓這些課程成為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的一部分。正如我早期所觀察到的,就在我和琳達尋找“學校、社會和情緒學習相結合協會”的合作成員的時候,芝加哥伊立諾伊斯大學的一個組織已經開始制定“社交和情緒學習”標準,并已著手在世界范圍內的學校推廣這些項目。對學校來說,最好的“社交情緒學習”項目,應該依據學校課程安排的具體情況以及學生不同的年齡段,進行合理的安排。
第4節:序言:社交和情緒學習的重要作用(2)
問題在于,“社交和情緒學習”是否真正對孩子的生活起了作用?現在我們已經有了答案:通過對上百名接受過“社交和情緒學習”教育和沒有接受過該教育的學生進行精確的對比分析。數據顯示,接受過“社交和情緒學習”教育的學生在校內外的表現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學生們不僅掌握了平靜的方法,而且人際關系得到改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成績比沒接受過“社交和情緒學習”教育的學生提高了大約14%。由此可見,幫助孩子們管理情緒和改善人際關系可以讓他們學得更好。
如果了解了“社交和情緒學習”對開發大腦神經網絡的影響,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幫助孩子處理他們的內心世界和人際關系可以提高學習能力。大腦中有一個區域叫做前額皮質,是大腦的執行中心,它的形成主要受童年時代的體驗的影響。這個區域所控制的神經網絡可以抑制破壞性的情感沖動,幫助集中精力、平靜和專注。如果孩子沒辦法減少焦慮,那么就沒有太多的精力去學習、解決問題以及掌握新知識。比如,如果一個孩子因為一次突然襲擊的考試恐慌不已,那么在腦子里留下的印象是當時的反應而不是考試的具體細節。精神緊張能毀滅學習??茖W家相信,提高注意力和記憶力,擺脫思想的沖動和痛苦,可以讓孩子的思維處在學習的最佳狀態,社交和情緒學習也是一樣。
琳達?蘭提爾瑞在推動“社交和情緒學習”走進世界各地的校園運動中,仍然起著帶頭人的作用。當前,她正面臨著教育界的一個重大挑戰:怎樣讓經歷過像“9.11事件”這樣重創的孩子們恢復活力,怎樣讓他們擺脫精神的創傷,重新回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軌道上。琳達深入前世貿大廈附近的學校,與那里的孩子一起,最終開發出一套幫助所有孩子“平靜身體”、“安靜意識”和“集中注意力”的課程。
這些技巧,孩子們不僅在學校可以用,而且對他們的一生也將起到很大的作用。盡管家長和老師不厭其煩地告誡孩子“要冷靜”、“要專心”,但根據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與“平靜”和“專注”相關的大腦神經網絡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那些神經系統還仍處在發育過程中。而不管怎樣,我們都愿意一路陪伴并幫助孩子們,為他們提供系統的學習課程,來加強他們成長發育過程中的各種能力,這些也正是琳達在紐約市各大學校的藝術課程中所做的。本書和CD光盤將為每個家庭和學校一一呈現。
當琳達問我是否愿意為指導練習做示范講解時,我欣然接受??梢詤⑴c到琳達這項突破性的項目中,為CD光盤做講解配音,我感到很榮幸。同時,一想到將會有許多孩子的生活因此受益,我更是倍感欣慰。
丹尼爾?戈爾曼
Daniel Goleman
第5節:積蓄內在力量(1)
第1章 積蓄內在力量
2001年的9月11日,在曼哈頓的市中心,沒有人能料想到就在幾個小時之后,會有5000多名在校學生和200多名老師四處逃命。
這是開學的第六天,大部分班級上午的日常工作已經就緒:打開書包、向朋友問好。其實,就在爆炸發出第一聲巨響的時候,也并沒有感覺到在紐約秋天的這樣一個忙碌的早上,這聲音會有什么異樣。大部分老師仍然按照慣例在繼續他們的日常工作,接著發出第二聲巨響,附近的多數建筑物被震動,并產生回響。這時,有人看到了教室外正在發生的事情。校長和老師們也開始得到事情的一些支離破碎的信息。當上千名孩子不安地看著他們,并試圖想知道正在發生什么事情的時候,他們立刻意識到正在面臨一個非同尋常的事件。
不管怎樣,這些當班的成年人清楚地知道,他們目前唯一能做的正確決定就是保持鎮靜,并且幫助孩子們也保持鎮靜。大部分學校把孩子們集中到體育館或者餐廳。老師們把彩筆和紙發給學生,讓他們畫出在陰霾籠罩之前所看到的。結果,孩子們畫出來的是世貿大廈的“雙子座”大樓,還有從窗前落下的鳥和蝴蝶。其實,這些鳥和蝴蝶是他們自己設想出來的。
這些成年人幾乎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做。督導們指導他們在所有通信中斷以前做各種各樣的事情。但是那些督導在一英里以外,他們真的不能想象老師們和校長們親眼看到的景象。在極度的不確定和危險當中,這些成年人做出了身為教育工作者最后的決定:挽救孩子就意味著必須撤離學校,逃到安全的地方。
一到外面,很多人就被淹沒在塵土中,孩子們手拉手邊走邊跑,老師帶領他們唱熟悉的圣歌和歌謠,讓孩子們不去注意看見的和聽見的。很多女老師為了能跑快點,脫掉了他們的高跟鞋。就像一位三年級老師說的:“有兩個八歲的孩子拉著我的手,使勁跑。我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讓我在奔跑的人流中往前沖……我還記得一兩天后,一個孩子對我說:‘快看!連狗也被驚嚇了。’”
不可思議的是,盡管當時碎片四落,到處籠罩著恐懼和混亂,但是沒有一個學生或老師喪生。在那一時刻,成年人在孩子們的愛中激發了內在的智慧、勇氣和沉著,使他們能成功地讓所有學校的孩子安全地疏散。親眼目睹了可怕場景的孩子們,在那天漫長艱難的安全轉移中設法堅持到了最后,他們牢牢地抓住一點,就是把所經歷的事情賦予災難以外的含義,比如:把從雙子座上落下的身體想象成飛翔的鳥。
能支撐這些勇敢的成年人和孩子度過那個災難之日的,決不是孩子們在最近一次統考中取得了多好的成績。那一天,面對生命中最艱巨的考驗,內在力量的儲備和充實遠遠超過理論知識方面的準備。許多的校長、老師、學生能把內在力量的源泉與深層的智慧連接在一起。讓他們身陷一場破壞當中,依然能保持鎮靜和沉著。也正是在這樣一種內心平和而機敏的狀態下,他們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脫離險境。
第6節:積蓄內在力量(2)
那天,我在曼哈頓,和前來支援襲擊現場師生的人們在一起。事后,我有了一些深刻的體會和認識。開始更深入地了解到生命中真正的考驗,會隨時在孩子身上降臨。我們成年人在自己的控制能力之外無法保護孩子。這樣,問題就轉化為:如何用孩子所需的內在力量來武裝他們,去面對生活道路上激烈的挑戰和重大機遇。也就是說,我們是否能培養一種“生存方式”來幫助襲擊現場的師生們,在身陷這種極度不確定和不知情的環境中,仍然保持內心的鎮定和平和?
毋庸置疑,老師和孩子們在那天展現出了他們所需的內在源泉,但是接下來用什么來讓他們內心更充實呢?今天現代生活的壓力逐漸施加在孩子身上,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在身、心、靈方面培養好習慣,來不斷地緩解這種壓力?
襲擊現場的孩子們在2002年6月,回憶當年的災難的時候,有一位小男生,他所在的小學距世貿大樓僅一個街區,他真誠地看著老師說:“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那天你牽著我的手,一直不松開。”所以,我們這些撫育孩子的人必須記住,培養自己的內在生命有多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發展他們所需的內在力量。我們在幫助孩子找到內心的安全感之前,決不能松手。
本書指南
自2001年“9.11”事件以來,我就參與用專業的方法來訓練上千名孩子和成年人,幫助他們“平靜意識”、“放松身體”、以及有效地覺察和管理情緒。作為“內心重建項目”(“重建項目”的延續)的創始人和帶頭人,我已經發現了更能控制一個人的思想、情緒和生理的能力,這種能力形成一種內在保障,為孩子提供內在所需的裝備,來迎接生命中的挑戰和機遇。
這本書為你和孩子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和策略,通過定期共度“安靜時光”,可以認識到“平靜安寧”的價值,從而更能用技能來管理壓力。同時,它為你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你為家庭制定一個計劃表,把平衡、充實、安寧帶進你的生活。帕特里斯?托馬斯在他的著作《放松的力量》中提到,要和孩子一起擁有一個特定的“心靈時刻”。你也可以自己給這個時刻起個名字,甚至可以發動孩子們來為這個時刻起名字。
重要的是你正努力把定期的“心靈時刻”作為家庭日常事務的一部分。其次,通過使用CD光盤和配套資料,你也為自己提供了一個機會,去發現一些培養你和孩子內在力量和情商的具體操作方法。
根據孩子的年齡差異,其培養過程也不盡相同。舉例來說,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他們的內心世界有很大的能量等待你去開發,他們有能力去看清楚掩蓋在事物外表下面的東西,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和敬畏心,并能充滿創意地去玩。有時,他們還可以感受到通常成人需要花時間才能感受到或意識到的事情。例如:小孩子能很快憑直覺決定自己要對誰友好。但是,當孩子的這個特性不被肯定和關注的時候,就會被一只無形的手壓制下去。結果,小孩子就失去了這種天生的直覺能力。
第7節:積蓄內在力量(3)
可悲的是,在孩子們的童年時代,他們時常會接受到能表達出來和不能表達出來的信息,那就是,他們內在生命那些特別的經驗并不能在現實生活中得到認可。于是,他們開始認為自己還不夠成熟,所以不可能憑直覺認識某些事情,也不可能對別人有深切的同情。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內在生命的自我認識也越來越被壓制、遺忘和封閉。青春期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重新打開內心世界的機會,然而這個時期的年輕人通常遇到的成年人都忽略或者輕視這種超自然、非理性的經驗。更復雜的是,我們當中也幾乎沒有人是用重視內在力量和情商的方法培養起來的。所以,如果我們希望以這種方式來培育孩子,就需要尋找積極、正面的方法和模式,以及平衡生活的體驗。
我們建議你在孩子5歲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在試圖從父母那里得到暗示:什么東西可以安全地去探索,什么東西不可以。和任何年齡段的孩子做這些練習都要傳遞給他們一個清晰的信息:我們珍視并且認可他們內在的能力。重要的是要定期做練習,這樣才能從中受益。我們的目標是通過運用這些技能,把寧靜和平衡帶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盡管這本書是關于家長在家里如何引導教授這些技能,但是老師也可以把這些技能融入到學校課程的安排中。書中所有的建議和方法在家庭和學校環境中都是同樣適用的。
我在本書和CD光盤中主要介紹建立孩子內在恢復力和提高情商的兩種技能。
1. 放松身體(通過“漸進式的肌肉放松”和“身體掃描(Bady Scan)”)
2. 集中意識(通過訓練專注力)
本章介紹的是教授孩子定期做“平靜意識”練習的益處,同時也包括了對此項研究工作的回顧。
第二章提供了一些指導原則,主要介紹成年人在營造一個更適合學習、效果更好的環境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三、四、五章是為不同年齡段而設置的獨立章節:5到7歲,8到11歲,12歲及以上。每個章節都包括了在聽CD光盤前后,為該年齡段孩子量身定制的練習。CD光盤本身也提供了一個適合孩子年齡段的指導性冥想練習,由丹尼爾?科爾曼帶領。
最后,第六章總結了幾個可以采取的步驟,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持續發展。
書中的觀點并不意味著能解決孩子面臨的所有教育、行為、健康問題。然而,它會有助于孩子和大人建立關注“內在”的機制,以減輕身體應對壓力時所產生的反應。其中一些益處包括:
⊙ 提高自我意識和自我了解
⊙ 增強放松身體和緩解生理壓力的能力
⊙ 提高專注力,這是學習的關鍵因素
第8節:積蓄內在力量(4)
⊙ 應對壓力時用更放松的方法,來提高有效解決棘手問題的能力
⊙ 對思維有更強的控制力,能摒棄負面想法
⊙ 家長和孩子之間有更多深層次的交流和理解的機會,定期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當你和孩子開始定期共度“安靜時光”的時候,我們希望你也能從中受益。你的自我認識會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同時也會讓你對孩子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和了解。當你用一種與以往不同的方式與孩子相處的時候,可能會發現,你能將“臨在當下”的意識帶到生活的其他方面。我希望它能有助于你自己和孩子擁有平靜的內心,這樣你也能更成功地應對生活的壓力,享受心靈的滋養。
關于教授減輕壓力、增強幸福感練習的研究成果
在當今社會中,壓力不能被管理的嚴峻形勢是顯而易見的。據估計,現今美國大約70%~90%的訪醫人群中,都是患有與壓力相關的身體機能失調。在十年的研究中,不能有效排解壓力的人比沒有壓力的人的死亡率要高40%。當生活的挑戰襲來的時候,我們的社會又寄希望于尋求快速解決方法。于是,用藥物來醫治自己和孩子。據了解美國每年要消耗五十億抗抑郁藥來試圖控制壓力。
孩子們的生活如今也越來越有壓力。成年人在匆忙狂亂的節奏中生活,他們的孩子最終也會接受到這些壓力。在美國,社會本身已經在以多種方式發生著變化,增加了孩子的壓力,威脅著他們的童年。許多家長夜以繼日長時間工作,他們生活的時間和空間都被工作所占用。結果,越來越多的孩子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不同的看護人員在一起。同時,驅使孩子過早地掌握學業上的技能,也使學校成為他們生活中主要的壓力來源。
今天太多的年輕人正面臨著精神健康和心理調整的問題,而我們的社會也并沒有資源來提供恰當的支持和關注。據估計,大約有五人之一的9到17歲的孩子被診斷有精神失調。原因在于越來越多的孩子是匆匆忙忙的上學,他們在認知和情感方面都沒有做好學習的準備。而教育工作者面臨更高的公眾期望值,同時又要面對所需的內在資源日益匱乏的問題。
我們常常把孩子不善管理壓力的癥狀,誤解成某種應該被制止的行為。孩子們真正感受到壓力而作出反應,并非故意搗亂的時候,常常受到老師和家長的斥責。孩子又會因為受到斥責進而再產生壓力反應,形成惡性循環,這樣孩子和成人都會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國家兒童民意調查中心對875名年齡在9到13歲之間的兒童進行調查,主要內容是引起他們生活壓力的因素和他們通常采用的排解壓力的方式。結果顯示,壓力來源排列前三位的分別是:分數、學校、家庭作業(36%),家庭(32%),朋友、同伴、流言、嘲笑(21%)。壓力排解方式排列前三位是:玩或者做活動(52%)、聽音樂(44%)、看電視或者玩視頻游戲(42%)。在十種被選擇最多的排解壓力方式中,沒有一種是這本書上所提到的冥想的方法。不管怎樣,好消息是,75%的被調查兒童表示,當遇到困難的時候,需要父母和他們在一起。這也許會幫助你嘗試用本書的這些技能來接近你的孩子。這些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管理他們的壓力,同時也為你和孩子提供了寶貴的親子時光。
第9節:積蓄內在力量(5)
我們自己的童年經歷與今天的孩子所面對的世界已經大相徑庭。今天世界的各種壓力,甚至在我們長大以后都不曾遇到過。在20世紀70年代,我是一名小學老師,后來在紐約學校做行政管理,那時我就開始注意到年輕人的社交和情緒發展似乎正處于嚴重衰退的狀況。我發現孩子在上學的時候,更有攻擊性、更叛逆、更沖動、也更傷心、更孤獨。事實上,來自佛蒙特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托馬斯?阿肯巴克也證實了我的發現。他先后在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后期,對美國上千名兒童進行的開創性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來自各個階層(從最窮到最富)的美國兒童在40多項評估各類情緒管理和社交能力的問卷調查中,都呈現全面衰退的趨勢。
針對兒童社交和情緒管理能力衰退的現象,首要的研究模式是著手確定引起不善社交行為的危險因素。近二十年來已經開展了以學校為基礎的“預防戰爭”,比如“反毒品戰爭”,目的是減少負面行為。近二十年來,我們已經目睹了一個健康轉變的結果。研究人員和參與實踐的人員正在學習“復原”的概念,即:我們面對生活挑戰時天生的自我修復的能力。邦尼?伯納德提出了以力量為基礎的方法,他是這個領域的開創者,幫助我們認識到年輕人的力量和能力是怎樣被開發出來,并最終保護它們不受到環境的潛在傷害。這項研究的主體與我們通過定期練習“平靜意識”和“放松身體”來培養內在力量的想法是有直接的聯系。
關于“建立復原”的研究指出,一個孩子的最重要的保護因素之一就是:至少有一位(最好是幾位)關心他、支持他、肯定他的價值的成年人在場。孩子需要成年人能成為他們生活停泊的港灣,對他們不離不棄。他們也需要在家庭和學校學習到具體的社交和情緒管理技能,也需要有很多機會去運用這些技能,從而能夠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本書所針對的就是關于如何增強和提高上述能力。
我們能明確知道系統地教授成人和孩子放松身體、集中意識來“建立復原”的方法所帶來的益處嗎?在公布的上百項研究成果中,有些發表在經過同行評議的期刊上,其中有一種叫做“基于專注的減壓法(MBSR)”深受歡迎,它是馬薩諸塞醫科大學的減壓項目組創建人喬恩?卡巴特?恩的研究成果??ò吞?恩首次研究“專注法”在治療成人慢性疼痛病中的作用。他發現不僅病人的疼痛減輕了,而且他們的血壓也得到了降低,同時幸福感增加了。今天,“基于專注的減壓法(MBSR)”正在被運用于美國兩百多個醫學中心,不僅用來治療慢性疼痛,而且還治療心血管病,甚至在癌癥治療中也有療效。
第10節:積蓄內在力量(6)
卡巴特?恩還對牛皮癬病人做了一項研究,發現被訓練過“專注冥想”的病人比未被訓練的病人的治愈療程要縮短四倍。2001年,卡巴特?恩對那些沒有明顯疾病癥狀,但在生活中每天都承受很多壓力的人群進行了研究。在研究中,志愿者被隨機分配到“治療組”或者“控制組”。“治療組”接受了來自本書和CD光盤的兩種“平靜方法”的訓練:“專注冥想”和“身體掃描(body scan)”,還包括瑜珈練習。三個月之后,定期練習這些方法的小組中,發冷、頭痛等癥狀得到46%的緩解;心理壓力得到44%的減輕;每天對煩心事產生的壓力反應得到24%的降低。而“控制組”的人群在承受壓力能力方面沒有明顯變化。
理查德?戴維森博士是麥迪遜大學的心理學以及精神病學教授,他也開始研究“平靜方法”對成人的作用。通過多年來他對冥想作用的研究,我們現在知道了這些方法可以增加大腦中的灰質、提高機體免疫水平、減輕壓力、并提升幸福感。戴維森教授最近著手的一項研究是嘗試觀察冥想是如何影響注意力的。因為冥想可以視為一種從精神方面對注意力進行訓練的方法,他決定要弄清楚冥想是否對需要集中精力的活動有明顯的影響和作用。結果,他發現注意力似乎是一種靈活多變的,可以被訓練的技能。那些參與了三個月的強化冥想體驗的人在稱作“注意力瞬變(attentional blink)”的測試中表現更好。他決定用“注意力瞬變(attentional blink)”來研究冥想和注意力之間的聯系,因為它是神經系統的固有特性。戴維森博士起初的研究指出注意力是可以通過訓練來提高的。這個新發現對孩子和他們的學習有重大的意義。
不久前,多數實踐研究成果已經在成人身上運用。大約在2006年,出現了更多縝密的科學研究,用量化的數據產生循環的結果,來對影響孩子的這些平靜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F在美國和加拿大遍布這樣的研究。我所創立和負責的“內在復原計劃”就是其中一項。通過在“梅迪斯協會”的服務,我們制訂了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計劃,做初始的經驗性研究,來檢測我們的方法對挑選的紐約城的老師、學生、課堂所產生的影響。60名參與研究的人被平均分配到“治療小組”和“控制小組”。我們會在其中做干預,用本書所提到的平靜方法來影響老師,然后教他們如何用我們的“中小學生建立內在復原”課程來教授學生。
起初幾個有趣的發現讓我們幾個正在進行縝密科學研究的專家振奮起來。同時我們許多教授孩子們這些技能的人也被所發現的變化而鼓舞。例如:來自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的金伯利?施耐特-瑞奇觀察到掌握了專注技能的孩子,他們普遍具有類似本書所提到的“較少的攻擊性、對老師有較少的對抗、上課更專心、更樂觀、更多正面情緒。”蘇珊?斯莫里是來自UCLA“專注意識研究中心”的負責人,他也發現把這些方法教授給患多動癥青少年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注意到學習平靜的方法可以減輕孩子們的焦慮、提高他們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其他一些更為縝密的科學研究還在繼續中。同時,我們也最先享受到這些方法所帶來的益處。
第11節:積蓄內在力量(7)
社交和情緒管理能力的發展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幫助孩子在生命早期發展社交和情緒管理能力對他們一生的身心健康都會有很大的影響。研究顯示,孩子的社交及情緒管理能力和行為在8歲左右開始穩定,這個階段的狀況可以預知他們今后的生活行為和精神健康狀況。換句話說,如果孩子在上小學低年級或者上學前就能學習用建設性的方式表達情感,并與周圍建立一種互相關愛和尊重的人際關系,那么他們長大以后,更有可能避免消沉、暴力和其他嚴重的精神健康疾病。
丹尼爾?科爾曼在本書配套的CD光盤中指導我們做平靜的練習,同時,他在我們如何培養孩子社交和情緒管理方面提供了很多幫助。今天,世界各地都在努力把社交和情緒管理技能作為孩子們學校課程的一部分。
在《情商》這本開創先河的書里,科爾曼從神經系統學和認知心理學研究中總結出,情商(EQ)和智商(IQ)對于孩子的健康發展和未來的成功有同樣重要的意義。他在書中寫到:
心理學有一個公開的秘密,就是無論外界宣傳得有多神秘,用學習成績、智商(IQ)或者SAT成績來準確地預知未來誰能成功已經變得相對沒有說服力了……現在對智商(IQ)預測成功的標準存在普遍的置疑,預測不準的比例遠比預測準確的高很多。充其量,智商(IQ)在成功要素當中只占20%,80%是歸于其他因素。
科爾曼的研究幫助教育工作者,包括我自己,理解了情商的重要性,它是有效使用我們智商(即一個人的認知技能和知識)的基本前提。他指出,大腦的情緒區域和執行區域在生理上的相互鏈接方式,把我們的感覺和思維清楚地連接起來。特別是當這些區域與“教”和“學”有關的時候。腦前額葉是控制情感沖動的,也是工作記憶和學習的區域。
教育工作者和家長都更了解,當慢性的焦慮、憤怒、或者煩躁的感受占據了孩子的思想,就只有很少的能力來處理他們試圖學的東西。也就是說,學業上的成功至少在某種程度上依賴于學生是否擁有積極正面的社交能力。今天全國各地的學校正在系統地幫助孩子增強他們的情商(EQ),培訓孩子覺察和管理情緒、有效溝通、用非暴力方式解決沖突的具體技能。這些技能幫助孩子做出恰當的決定、多了解他人的感受、樂觀面對困難。
可喜的是,學校和家長一起努力,在幫助孩子情緒管理和人際關系方面的健康發展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這個可以參考《社交和情緒學習》(SEL),因為這些就像語文、數學、閱讀一樣,都是能真正學到和掌握的技巧。此外,課堂教授的理論知識和社交情緒技能之間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事實上,研究證據表明當理論學習和“社交和情緒學習”(SEL)相結合的時候,學生會學得更好。
第12節:積蓄內在力量(8)
這些關鍵的技能究竟是什么呢?在1995年,丹尼爾?科爾曼、艾琳?洛克菲勒?格瑞沃、蒂莫西?施沃、我本人、以及其他成員創建了“學校、社會和情緒學習相結合”(CASEL)協會,此機構把注重“社交和情緒學習”(SEL)的運用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社會和情緒學習相結合”協會(CASEL)列舉了這些技能的5個基本組成部分,或者說是判斷標準,可以幫助我們在家庭和學校系統地對孩子培養情商。
⊙ 自我意識:識別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能力,并且能意識到它們是怎樣對你的選擇和行為產生影響的。
⊙ 社會意識:識別和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與他人產生共情,并能采納他人的意見和看法。
⊙ 自我管理:掌控情緒而不要讓情緒擾亂當前的工作;設立一個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來應對前進道路上有可能出現的阻礙。
⊙ 做負責任的決定:做決定并貫徹執行,對問題有正面的評估,提出有見地的解決方案,并且考慮到你的行動對自己和他人的長遠影響和后果。
⊙ 人際關系技巧:對來自同齡人的負面壓力說“不”;同時為了與個人和團體保持健康有益的關系,努力解決沖突。
學習掌握社交和情緒管理技能,不僅有利于幫助孩子在學校的成功,同時也對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影響。無數的研究已經證實,掌握了這些社交和情緒技能的年輕人,他們更快樂、更自信、也更有能力承擔學生、家庭成員、朋友、同事等社會角色。同時,他們也更容易遠離毒品、酗酒、抑郁或者暴力。
如果家長和孩子在家里一起練習和運用這些技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年輕人能更好地學習到這些技能,同時由于家庭成員之間彼此用開放的心態互相傾聽,并一起解決問題,家庭關系也得到很好的改善,孩子們也會從中感受到學習不應該是離開學校就停止,而是需要終身去學習。社交和情緒管理的學習為健康、積極、成功的生活提供了很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