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帝李煜,一首冷門小詞,寫盡人間至情,細細讀來,讓人陶醉,又讓人憂傷
如果要說是天下不幸的皇帝,李煜絕對是可以排得上號的,本來無心朝政,平時就喜歡舞文弄墨,就想花前月下,與美人共度良宵,安心踏實地做一個文人。可是命運的安排,沒有人能夠推掉,不想當皇帝,卻陰差陽錯地當上了皇帝,沒有政治手段,治理不好國家,這也許就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天要亡南唐。
因為絕倫的文字修養,超高的藝術欣賞水平,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擅長于詞,然而,李煜也是成也詩詞,敗也詩詞,有的時候,其實你的優點也也可能是你致命的缺點,這是因為他一篇篇絕美的詩章,后人無不為之感慨,“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一句句絕妙的詞句,讓后人無不五體投地。李煜不愧“千古詞帝”之名。其實李煜很多詩詞,我們都耳熟能詳,但有一首小詞,卻名不見經傳,它就是“《蝶戀花.暮春》,說實話,剛看到這個詞牌名的時候,我還以為是蘇軾寫的,沒想到讀過李煜的這么多詞,這首詞我也是第一次見,還是偶然搜到的,應該是我見識淺,讀過的詩詞還是不夠多,所以讓各位笑話了,當然我相信可能很多人也像我一樣,并不知道這首詞是李煜寫的。全詞是這樣的,“遙夜亭皋閑信步。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云來去。桃杏依稀香暗渡。誰在秋千,笑里輕輕語。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讀完這首詞之后,給我的感覺,簡直妙極了!用情至深,無不讓人暗自神傷,古代的文人墨客,都是用詩詞來寄托自己的心情,通過仔細的研讀這首詞,我猜測這首詞應該是作者早期寫的作品,因為作者所有后期的作品,只要有記錄在冊的,基本上都見過,都會有一些印象。上片“遙夜亭皋閑信步。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云來去。”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在夜深的時候,獨自一個人在亭子里走,以日子推算上來來說才過清明,但已經很明確的能感覺到春天漸漸的逝去。春天是那樣的美好,看到春天從自己的眼前逝去,有一種淡淡的憂傷。古代文人墨客的高明之處,如果有什么感傷的事,他們會借景抒情,以景襯情,我們都知道,南唐是唐朝的延續,但是經過了五代十國的戰亂,已經身處在風雨飄搖之中,身為帝王,卻不能保國安民,內心的那種憂愁又有誰知道呢?從這些詩詞的只言片語當中,我們可以隱隱的知道,李煜似乎已經推測出自己將來的結局,自己的國家和自己一樣也會像春天一樣漸漸的逝去。下片“桃杏依稀香暗渡。誰在秋千,笑里輕輕語。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氣中散發出陣陣幽香,令人陶醉,就在此時,不知道從哪里傳來一陣陣女子的說笑聲,在園中嬉鬧,蕩秋千,歡聲笑語。而此時我們的詞人,在這樣熱鬧的場景之下,有忘卻了自己剛剛的傷懷,心情大好。可是呢,他又不明白為什么這些女孩子會發笑,難道她們在說什么好笑的事情嗎?或者說一些有趣的事情呢!這是他所不知道的,心中的思念,思緒萬千,可是海寬天闊,卻沒有一處可以寄相思,心中的憂愁,也無處安放。讀完這首詞,心中有些許憂傷,當然,詞帝的境界,我這樣的小人物是不太能夠理解的,這是一種超越的存在,古代文人騷客眾多,而詞帝的頭銜只有一個,李煜當之無愧,當今的你我,不過無名小卒,文辭修養皮毛都算不上,所以,能夠有幸閱讀詞帝的作品,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作者把自己過往的事展現在讀者面前,前后形成對比,前面是歡悅,后面是憂傷。其間的憂傷和思緒,讓人的思緒起伏不定。這首起伏跌宕的詞,其中的種種憂傷,誰又能夠真正理解呢?作為一個亡國之君,南唐的最后一個皇帝,政治上的軟弱無能,這也讓很多史學家詬病,不想當皇帝,被強拉到皇位上,這不是他的錯,他的才能本就不在文治武功,而在文學,在文學領域里,他是后人心中永遠的帝王,人生是那樣的不幸,人生又是那樣的榮幸。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其人雖已沒,精神卻永存。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