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讀第四季《讀懂孩子》第12天
朗讀者 | 周珂伊
學校 | 中國農業大學附屬小學
-01-
成長規律
親身體驗
孩子如果能親身體會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便能很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例如,孩子總是趴在桌上寫作業、看書??梢愿嬖V孩子:“你現在的坐姿是錯誤的,這樣容易使你的視力下降,最后需要佩戴眼鏡才能看清眼前的東西。”
然后把一副平光鏡給孩子戴著, 讓孩子做跳起來、甩頭等動作,感受戴眼鏡給運動造成的不便;讓孩子戴著眼鏡喝一杯熱水,感受鏡片被蒙上一層水霧怎么都看不清的麻煩……
制定規則
與孩子一起商量具體的規則,解釋清楚具體的規定,制定一個有吸引力、約束力的獎懲措施,并嚴格執行。
與孩子一起商量,將需要遵守的規則進行分類。
例如,將需要培養的學習習慣分類,正確的姿勢類、作息類等。把各類中最重要的規則挑選出來,把不太重要的內容刪掉,最好不超過7 條。否則將超過孩子的記憶限度,而且太多繁雜的管制會令孩子反感。
每條規定的內容都需要明確、清楚,避免虛泛。
例如,“你要按時完成作業”不如“當天的作業要在9點前完成”;“要有正確的寫字、閱讀姿勢”不如“書寫姿勢正確,做到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
不說負面、錯誤的信息。
即,不要出現“不”、“別”等表示否定含義的字眼。因為這樣的表述,強調了錯誤的行為,可能會起到反作用。例如,“睡覺時間不要晚于9點”不如“要在9點以前睡覺”。
一起商量獎懲細則,確保規則的約束力和激勵作用。
選擇雙方心情都很愉悅的時候討論規則。向孩子清楚解釋每一條規則的意思,并充分聽取所有人的意見,以便完善和細化規則。
當各方對規則內容沒有異議后,將協議打印出來,孩子和家長共同簽名。
把協議貼在顯眼的地方。例如,孩子的書桌上、孩子房門上等。
-02-
養育策略
嚴格要求,反復訓練
對每一種習慣(如寫字姿勢、看書姿勢、按時寫作業、檢查作業的習慣)都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讓孩子清楚明白習慣的具體內容。
例如,不要簡單告訴孩子“好好寫字”,而應該告訴孩子“按正確筆順,一筆一劃工整地寫字”。
在訓練孩子的行為前配以講解和示范 ,并在必要時把具體動作或行為要求分解。盡量做到具體、明確、簡單、容易操作,使孩子有法可循。
例如,向孩子示范正確讀寫姿勢——“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并 讓孩子自己嘗試,家長從旁指導,確保孩子正確理解讀寫姿勢三個“一”的含義。
定期反饋
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過程進行檢查、評價,并告訴孩子哪里做對了,哪里做錯了。家長的評價要使孩子明白是他的什么行為得到了賞識和肯定。針對不良的行為要及時地指出來,并告訴孩子怎么做才是對的,幫助孩子糾正。
家長要不失時機地給予獎勵和肯定,這些獎勵和肯定就是刺激孩子再次表現好行為的正強化物(獎勵)。當然家長需要了解什么樣的正強化物會對孩子有激勵作用,以便在適當的時候選擇合適的正強化物(獎勵)。
獎勵小學生的常見強化物(僅供參考)
消費性強化物:指糖果、餅干、飲料、水果、巧克力等一次性消費物品。
活動性強化物:指看電視、看電影、做手工、踢球、去公園、野餐、旅游、逛街等屬于休閑性質的活動。
操弄性強化物:指布娃娃、變形金剛、玩具汽車、玩具手槍、圖畫、卡片、氣球等孩子 愛反復玩弄的物品。
擁有性強化物:指在一段時間內孩子可以擁有享受的物品,比如小狗、小貓、錄音機、 錄音磁帶、光盤、電腦、鋼琴、小提琴、漂亮的衣服、筆記本、紀念品、文具盒等。
社會性強化物:屬于精神層面的獎賞,比如:擁抱、撫摸、微笑、獎狀、注視、親子逗 樂嬉戲、講故事、口頭夸獎(認真、能干、好孩子)等。
作者:邊玉芳,北京師范大學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兼任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