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23日晚上6:00嘉德四季第53期迎春拍賣會《天民樓藏瓷》專場剛剛落幕!作為今年香港春拍最大亮點之一專場,為香港藏家葛士翹、葛師科父子的私人收藏;本場匯集天民樓經年所藏的陶瓷作品110余件,以清代官窯瓷器為主。對于國內收藏家來說,這是一次可以入藏優秀陶瓷作品的絕佳機會,除此之外,還有一層更深的意義。
如此盛宴之下,小編的朋友圈已經漫天天民樓現場直播,提取朋友圈部分古玩大行家現場發來的盛宴!
本次專場總計115件明清瓷器,成交率100.00%,成交額:5472萬元人民幣!
小編整理出本次專場一些亮眼的拍品:
專場重器估價:1,200,000-2,200,000人民幣的清雍正 仿汝釉如意耳盤口瓶拍出了9,315,000人民幣的天價。
專場第一件拍品估價僅為10,000-20,000人民幣的清乾隆 仿宣德青花花果紋貼塑如意環耳小尊,最終 529,000人民幣成交,溢出50倍!
估價250,000-350,000的清康熙 釉里紅加彩牡丹紋馬蹄尊以4,600,000萬人民幣成交!
一對高6.6cm的清雍正 粉彩花卉紋杯以3,105,000人民幣成交。
其中估價為500,000-800,000人民幣的一對清康熙 仿宣德青花纏枝牡丹紋斗笠碗最終以2,357,500人民幣成交。
接下來由古玩元素網帶給大家本次專場最及時的拍賣信息。
3614 清雍正 仿汝釉如意耳盤口瓶
尺寸 高21cm
估價 RMB 1,200,000-2,200,000
成交價:RMB 9,315,000
來源:1981年5月12日購自福成行
參閱:《汝瓷雅集—故宮博物院珍藏及出土汝窯瓷器薈萃》,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出版社,2015年,第223頁,圖101
汝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因其精致典雅的造型和純凈空靈的釉色而被歷代帝王所追崇,成為他們指間把玩的心愛之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鑒賞的加深,帝王已經不僅僅滿足于把玩宋器,更希望將這些精美的作品重現于當世。因此,明代宮廷就曾發送宮中舊藏的宋瓷樣品令景德鎮御窯廠仿制,文獻稱之為“發宋器”。清人藍浦《景德鎮陶錄》載:“(宣德仿汝)又有冰裂鱔血紋者,幾與官、汝窯敵。”可見仿汝瓷(釉)技術在明宣德朝已臻成熟。清代立國后,隨著統治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御窯廠重拾這一技藝,唐英《陶成紀事碑記》載:“仿銅骨無紋汝釉,仿宋器貓食盤,人面洗色澤;仿銅骨魚子紋汝釉,仿內發宋器色澤”。又如清宮內務府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載:“雍正六年(1728年)四月二十日,太監劉希文、王太平、王壽貴交來做仿汝窯膽瓶一件。”由此可知,清代雍正時期景德鎮御窯廠就已開始燒制仿汝窯瓷器,而且可分為“魚子紋汝釉”和“無紋汝釉”兩類。
雍正朝景德鎮御窯廠仿汝瓷的制作主要模仿北宋汝窯的釉色,并在足際露胎處刷醬褐色護胎釉,以仿宋器鐵足之意。但此時御窯廠的制作慕古而不泥古,仿汝釉作品的造型多為本朝新創。本品盤口內卷,細頸溜肩,頸部置以對稱的雙如意耳,垂腹,外撇式圈足。足端修削規整圓潤,胎骨堅實致密,露胎處刷護胎醬褐釉,通體施天青色仿汝釉,釉色寧靜淡雅,宛若蒼穹,釉面光潔無暇,滋潤凝重并有玉質感。瓶底心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為標準的雍正單色釉御窯款識字體。
按《陶成紀事碑記》所載,本品應屬雍正仿汝釉之“無紋汝釉”類別。相對于“魚子紋汝釉”,此種“無紋汝釉”在真正的北宋汝窯瓷器中極為少見,在雍正仿汝器物中數量也少于“魚子紋汝釉”,但所見皆是如本品一樣造型稀少、品質卓絕的妙品,其檔次比“魚子紋汝釉”器物高出許多。
就造型而論,本品主體部分似由一只亭亭玉立的玉壺春瓶化裁而來。瓶口內卷,頸部置雙如意耳,使器物線條產生強烈的曲直對比,從而使一色的天青釉產生了豐富的節奏感。本品在模仿宋器釉色的基礎上,提煉出簡約又不失靈動的線條,耳部的處理更是達到了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查閱資料可以發現,同類型的耳部裝飾多見于雍正后期唐英督窯時所燒造的單色釉作品上,如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雍正仿汝釉如意耳尊,其耳部處理與本品極為相似。
就功用而言,通過雍正《十二美人圖》中“持表對菊”、“美人展書”等畫面中相同類別仿汝或仿官釉器物的情景再現,推測本品應屬于當時的宮廷陳設用瓷,且很有可能是一件陳設于案牘的花器。
雍正時期仿汝釉瓷之所以能夠獨步天下,與皇帝本身的文化修養、督陶官的藝術品位和景德鎮瓷器生產技術的提高緊密相連。本品即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仿汝釉瓷珍,其品質精良至極,造型、釉色皆無可挑剔。檢索各大公私收藏,不見與本品完全相同的作品存世,譽之為稀世孤品,毫不為過。
3561 清康熙 釉里紅加彩牡丹紋馬蹄尊
尺寸 直徑13cm
估價 RMB 250,000-350,000
成交價:RMB 4,600,000
來源:
1992年1月24日購自穎川堂
參閱:《孫瀛洲的陶瓷世界》,故宮博物院編,耿寶昌主編,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第174頁,圖100
馬蹄尊因形似馬蹄而得名,是康熙時期經典的文房用具造型。耿寶昌先生《明清瓷器鑒定》載,馬蹄尊又稱“馬蹄水盂”,有小口和廣口兩類,本品應屬于后者。
本品唇口束頸,肩腹外張,內挖圈足,足端露胎處可見胎骨堅白細膩,通體施透明釉,釉面光潔清亮。尊外壁一側以釉里紅加紅綠彩繪并蒂而生的花卉兩株,花朵分別用釉里紅和礬紅彩繪成,釉里紅深沉內斂,礬紅彩亮麗濃艷。花葉、花枝以釉上綠彩繪制,先以墨線勾點枝葉輪廓及葉脈,再覆以綠彩。整個畫面花朵綻放,枝葉互持,姿態極為靈動。尊外底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熙朝御窯所制文房用器種類之豐,造型之奇,釉色之秀雅,均可稱冠于世。此件釉里紅加紅綠彩馬蹄尊即為盛世熙朝下誕生的文房佳器。其款識與康熙御窯名品豇豆紅八大碼完全相同,應為同一時期所作。此外,這種釉里紅和釉上彩相結合的裝飾技法,僅用于如本品一類的馬蹄尊和同樣紋飾的小口水盂之上,特色鮮明,數量稀少,檔次高貴。
與傳世同類作品進行對比可以發現,此式馬蹄尊有兩種構圖方式,第一種為所繪花卉分兩組布局,每組僅以釉里紅繪一枝盛開的花朵;另一種如本品之樣為一組布局,分別以釉里紅和釉上礬紅繪制兩朵姿態各異,且色調不同的紅花。相較而言,本品一類作品的色彩對比更為強烈,美感也更為直接。此外,本品枝葉先以黑彩排點勾廓,然后僅施濃淡不同的綠彩進行描繪。這與另一類以褐、綠兩種色彩搭配表現枝葉紋理的同類作品也有不同。本品繪者僅以綠彩為枝葉設色,使枝葉顯得更加嬌嫩新鮮。
本品造型簡潔大方,構圖舒朗,設色明麗,釉里紅發色上佳,釉上彩亦描繪精細,是為同類作品之佼佼者,堪稱熙朝御窯文房用器之典范,檔次高貴,又具文人氣息,頗值珍視。
3604 清乾隆 爐鈞釉燈籠瓶
尺寸 高23.2cm
估價 RMB 650,000-950,000
成交價:RMB 3,450,000
來源:香港佳士得1999年4月26日春季拍賣會第674號
參閱:《江西瓷器全集·清代(上)》,鐵源主編,朝華出版社,2005年,第185頁
燈籠瓶為清代創燒的瓷器新造型,因形似燈籠而得名,傳世所見有青花、粉彩、顏色釉等多個品種,這其中最為經典的搭配即是爐鈞釉燈籠瓶。
本品口微外撇,短頸,長圓腹及底內收,下承圈足,器型簡潔大方,亦不失華貴之氣。瓶腹部兩側貼塑垂帶耳,通體施爐鈞釉,釉彩自然流淌,藍、紫色交織熔融,極盡變幻之能事。瓶底心陰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爐鈞釉是清代雍正時期新創的一種以爐內低溫燒造而成的仿鈞釉,主要以流淌的藍釉形成自然垂流條紋,其間密布紅色或青色斑點。雍正爐鈞釉作品的斑點紅中泛紫,似成熟的高粱穗,故而俗稱“高粱紅”。雍正以后的爐鈞釉瓷,除乾隆初期作品外,大多無紅點。據乾隆時期張九鉞《南窯筆記》載:“爐均(鈞)一種,乃爐中所燒,顏色流淌中有紅點者為佳,青點者次之”。按《南窯筆記》所載,本品實為爐鈞釉中品質極佳者,通體“高粱紅”斑隨處可見,品質直追雍正。
本品造型端莊,施釉均勻而富有變化,紅彩泛紫,尚存雍正遺風,是為乾隆早期所作,為清代爐鈞釉中佼佼者,且品相完美,實乃收藏之佳選。
3582 清雍正 黃地綠彩嬰戲圖碗 (一對)
尺寸 直徑14.8cm
估價 RMB 700,000-1,000,000
成交價:RMB 3,220,000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7年12月1日拍賣會第125號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雜釉彩·素三彩》,耿寶昌、
呂成龍主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年,第121頁,圖100
黃地綠彩嬰戲圖碗為明代嘉靖御窯創燒的名貴品種。清代御窯自康熙朝開始慕名仿燒,僅持續至雍正時期,其后斷絕,僅歷兩朝,制作時間短,數量極少,頗為珍稀。
本品撇口,深弧腹,圈足,足端圓潤,修削規整,胎體堅白細膩。碗內外壁均以黃釉為地,其中外壁先于胎體之上錐刻紋樣,再敷以彩料,其中口沿下裝飾綠彩朵云紋,腹部通景飾黃地綠彩“八子鬧園”圖,俗稱“黃八子”圖。庭院中勾欄嚴整,蒼松挺拔虬曲,諸小童嬉戲于庭院中,或轉風車,或敲小鑼,或擊鈸,或擂鼓,姿態各異,形象生動,童趣盎然。近足處飾綠彩蓮瓣紋。碗底心雙圈內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字體布局嚴謹,纖秀端莊,為標準雍正御窯款識。
黃地綠彩器工藝復雜,先于釉下錐劃紋飾,胎體經高溫素燒后再填施彩釉,二次低溫燒造而成。清代御窯多見黃地綠彩器物,但以刻繪花卉、云龍紋為多,嬰戲圖較為少見。雍窯黃八子碗與熙朝同類作品相比,其主體紋飾幾乎被放大一倍,使得畫面更加飽滿,孩童形象更為突出,其刻劃填彩也更為細致。坊間一說,雍正皇帝子嗣不旺,故此種黃八子碗頗受重視,故相比于其他雍窯瓷作,此類作品更為精工細作,等級高貴。
本品器型端莊,紋飾錐刻流暢自然,施彩均勻細致,黃彩清亮,綠彩怡人,是為同類器中之上品。本品為成對流傳,頗為難得,早年即于倫敦東方陶瓷學會展覽中出現,后歸于天民樓后,又曾多次參與展覽,說明其頗受主人青睞,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本對碗不凡的品質與檔次。
3558 清雍正 粉彩花卉紋杯 (一對)
尺寸 高6.6cm
估價 RMB 400,000-600,000
成交價:RMB 3,105,000
來源:仇焱之舊藏;
香港蘇富比1981年5月19日春季拍賣會“仇焱之收藏(三)—明清瓷器專場”第592號
雍正粉彩是中國陶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清人陳瀏《陶雅》贊曰“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鮮艷耀眼。”由此可見世人對雍正粉彩之仰慕,尤其是以沒骨畫法繪就的雍窯粉彩,更是受到后世文人雅士的追捧。
本品侈口,深腹,小圈足,器型規整,胎體輕薄,小巧精致,通體釉面寶光內斂,宛若凝脂。杯外壁通景繪粉彩蝶戀花圖,圖中以淺絳技法繪山石,外生以沒骨畫法繪就的牡丹、蜀葵、萱草三株,花枝招展,體態靈動。繪者通過弱化山石來凸顯花卉,使得花葉更顯飽滿,可謂匠心獨具。畫面一隅,一蹁躚之蝴蝶依萱草起舞,給人以盎然生機之感。杯底心雙圈內青花書“雍正年制”四字雙行楷書款。
萱草,又名忘憂草,是雍正御窯中十分流行的花卉紋樣。古代相傳,懷孕婦人佩戴萱草花可以生男,故萱草又稱“宜男草”。除單獨入畫外,萱草還常與壽石、牡丹組合構圖,寓意“宜男多壽”、“宜男富貴”。將此杯盈握于手中,細細品味,不禁讓人想到乾隆皇帝的一首御詩《率題薩都剌萱蝶圖》:“試看花間蝶,翩翾自有儔。金萱空樹背,可許一忘憂。”
本品器型雋美,胎釉精良,整幅畫以沒骨技法繪就,敷色嬌嫩,筆意靈動,代表了雍正粉彩的最高水準,彰顯了雍正御窯不凡的審美格調。此外本品為成對流傳,品相完好,并承抗希齋、天民樓兩代大家遞藏,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收藏妙品。
3514 清康熙 仿宣德青花纏枝牡丹紋斗笠碗 (一對)
尺寸 直徑20.3cm
估價 RMB 500,000-800,000
成交價:RMB 2,357,500
著錄/展覽:《天民樓藏瓷(上冊)》,香港藝術館、香港市政局編,中華商務聯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1987年,圖51;《天民樓青花瓷特展》,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編,鴻禧美術館,1992年,第178、179頁,圖72;《天民樓珍藏青花瓷器》,汪慶正、葛師科主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第192、193頁,圖79
本品敞口,斜直壁,小圈足,因倒置后形如斗笠,故而得名。碗通體施透明釉,釉下氣泡密如攢珠,釉面光潔瑩潤,釉色白中泛青。露胎處可見胎體堅白細糯,足端圓潤似“泥鰍背”,為典型御窯足式。碗內壁光素無紋,外壁由兩組青花纏枝花卉環繞。所繪花朵碩大而飽滿,或恣意綻放,或含苞待開;枝葉點綴其間,穿插有序,繁而不亂。整幅畫面構圖嚴謹,筆法嫻熟,青花發色濃淡相宜。碗底心雙圈內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款識字體為典型康熙晚期御窯寫法。
斗笠碗為宋代瓷器經典造型,因其線條洗練簡約,深受世人喜愛,此后歷代均有燒制。以青花為飾的斗笠碗,出現于明代永宣時期,一出現即成為青花瓷中的經典,被歷代御窯追摹不止。康熙一朝恰逢亂世結束,御窯廠的重啟自是從模仿明代御窯名品肇始,本對斗笠碗即是此類作品。而且本品在模仿中又有創新,如在青花繪畫技法上一改宣德朝的沒骨畫法,采用自成化以來逐漸流行的勾線加渲染之法,使得花葉輪廓清晰,層次分明。在畫面布局上,宣德斗笠碗喜用折枝花果分組布局,或以整組纏枝花卉作通景式布局。而本品別出心裁,以兩組枝葉繁茂的纏枝花卉呈左右互補式布局,使得構圖在飽滿的同時不顯死板,富于動感,實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之佳作。
本品造型端正,胎釉俱佳,畫工精湛,成對保存至今,且狀態完美,殊為難得,實乃收藏佳選,頗值珍視。
3562 清康熙 五彩麻姑獻壽圖萬壽無疆盤
尺寸 直徑25.4cm
估價 RMB 350,000-550,000
成交價:RMB 1,610,000
來源:香港蘇富比1994年11月1日秋季拍賣會第63號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王莉英主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1999年,第113頁,圖103;
香港蘇富比2016年4月6日春季拍賣會第3601號(成交價5,840,000港幣)
本品折沿弧腹,胎體輕薄,釉面光潤明凈。盤內口沿以礬紅繪龜背錦地,其間描繪朵花并于四開光內篆書“萬壽無疆”四字。盤心五彩繪麻姑獻壽圖。畫面中麻姑發髻高挽,面容飽滿,朱唇一點,身著赭裙綠褂,捧爵而行,回望相隨捧壺侍女。整幅畫面利用中國傳統繪畫中以白代實的繪畫風格,略去常規的山巒茂林,云霧繚繞等背景設計,僅于盤心專繪麻姑赴宴祝壽場景,亦然一派壯觀躍然其上。盤底心雙圈內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康熙五彩一改明代嘉萬五彩重彩不重質的粗率畫風,成為精麗秀美,絢麗異常的一代名品。麻姑又稱壽仙娘娘、虛寂沖應真人。據東晉葛洪《神仙傳》記載,她修道于牟州東南姑馀山(今山東萊州市),東漢時應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經家,年十八九,貌甚美,自謂“已見東海三次變為桑田”。又流傳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壽辰,麻姑于絳珠河邊以靈芝釀酒祝壽的故事,稱之為“麻姑獻壽”。此類盤沿書寫“萬壽無疆”的五彩獻壽盤,除本品所繪樣式外,還見有繪制麻姑驅鹿車載酒壇前去祝壽的場景,此外還有描繪花鳥、花蟲的品種。此類作品除書寫“萬壽無疆”外,所題款識布局和字體也完全相同,已近于康熙晚期宋塹體書款。聯系題材可以推斷,此類作品應是康熙六十壽辰時,宮廷專為康熙帝定制的祝壽瓷,檔次極為高貴。
本品胎釉極佳,用彩鮮麗,人物描繪生動傳神,盡揚康熙五彩之長,為康熙御窯之絕妙精品。香港蘇富比2016年春季拍賣會中曾有一對描繪花鳥瑞果的作品,當時以584萬港幣的高價成交。
3557 清乾隆 斗彩云龍紋小盤
尺寸 直徑15cm
估價 RMB 250,000-350,000
成交價:RMB 1,012,000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9年5月22日春季拍賣會第211號
盤胎體輕薄,器型小巧精致,足際露胎處可見胎質潔白細糯,通體釉面滋潤光潔。盤內外紋飾皆以斗彩技法繪就,盤心見一趕珠龍身體蜷曲,四爪怒張,似奮力抓握眼前赤珠,體態極為靈動。龍身之外生五朵五色“壬”字祥云。盤外壁繪斗彩云紋和海水波濤,海濤細浪層疊,浪頭洶涌澎湃。盤底心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從款字布局和結體判斷,本品應是乾隆早期唐英督陶時燒制的作品,尚具雍正斗彩之遺風。
斗彩濫觴于宣德,極盛于成化,具體做法為先于胎體上以青花繪制紋飾輪廓,罩以透明釉高溫燒造,再于釉上輪廓內填以各種彩料,入窯低溫烘烤而成。清代的斗彩瓷燒造在雍正時取得了不輸成化的成就。檢索各大公私收藏,可知此式紋樣的斗彩云龍紋盤即為雍正御窯所創,乾隆早期亦有少量生產,或因工序復雜等原因,乾隆中期以后基本消失。故此類作品存世量極少,甚為稀有。
本品器型規整,胎薄體輕,構圖舒朗清新,用筆細膩嫻熟,配色清新明快,風格獨運,為乾隆早期御窯上乘之作,品質直追雍正,頗值珍視。
3501 清乾隆 仿宣德青花花果紋貼塑如意環耳小尊
尺寸 高10.2cm
估價 RMB 10,000-20,000
成交價:RMB 529,000
說明:來源:1972年4月26日購自新中行;“大明宣德年制”款。
3502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紋小花觚
尺寸 高18.8cm
估價 RMB 8,000-12,000
成交價:RMB 57,500
說明:來源:1976年10月20日購自倫敦Sydney L.Moss
3503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紋花盆
尺寸 直徑24cm
估價 RMB 40,000-60,000
成交價:RMB 78,200
說明:來源:香港蘇富比1977年5月19日春季拍賣會第531號
3504 清康熙早期 青花山水人物紋盤
尺寸 直徑16cm
估價 RMB 15,000-25,000
成交價:RMB 69,000
說明:來源:“奇石寶鼎之珍”款
3505 清康熙早期 青花纏枝靈芝紋盤
尺寸 直徑16.7cm
估價 RMB 30,000-50,000
成交價:RMB 86,250
說明:來源:1976年9月1日購自福成行
3506 清順治 青花花蟲紋大碗
尺寸 直徑21.7cm
估價 RMB 5,000-8,000
成交價:RMB 32,200
說明:“大明嘉靖年制”款
3507 清康熙 青花三多紋大盤
尺寸 直徑27cm
估價 RMB 8,000-12,000
成交價:RMB 40,250
說明:“慎德堂傳古制”款
3508 清康熙 青花螭龍紋長頸瓶 (一對)
尺寸 高25.8cm
估價 RMB 15,000-25,000
成交價:RMB 126,500
說明:來源:1974年11月30日購自新中行
3509 清康熙 青花花鳥紋菊瓣盤
尺寸 直徑21.4cm
估價 RMB 3,000-5,000
成交價:RMB 25,300
說明:來源:1974年11月30日購自新中行。
3510 清康熙 青花蓮瓣開光花卉仕女圖壺 (一對)
尺寸 高13cm
估價 RMB 6,000-9,000
成交價:RMB 43,700
說明:帶座,來源:1974年11月30日購自新中行
3511 清康熙 青花高士圖杯盞 (一對)
尺寸 杯直徑5.3cm;盞托直徑9.3cm
估價 RMB 8,000-12,000
成交價:RMB 57,500
來源:1977年4月23日購自福成行
3512 清康熙 青花獸面紋獸耳瓶
尺寸 高25cm
估價 RMB 10,000-20,000
成交價:RMB 149,500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7年5月19日春季拍賣會第547號
3513 清康熙 青花纏枝蓮紋碗 (一對)
尺寸 直徑16.1cm
估價 RMB 100,000-200,000
成交價:RMB 230,000
說明:來源:著錄/展覽:《天民樓珍藏青花瓷器》,汪慶正、葛師科主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第196、197頁,圖81“大清康熙年制”款;1972年4月26日購自新中行.
3515 清雍正 青花纏枝蓮紋小罐
尺寸 高7.2cm
估價 RMB 120,000-220,000
成交價:RMB 276,000
來源:香港蘇富比1981年11月25日秋季拍賣會第220號
參閱:《孫瀛洲的陶瓷世界》,故宮博物院編,耿寶昌主編,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第201頁,圖121
本品唇口束頸,弧腹及底內收,內挖式圈足,器型極小巧,盈手可握。小罐胎質堅白細糯,釉汁肥潤如脂,外壁通體以青花為飾,肩部繪卷草紋、如意云頭紋各一周,腹部通繪纏枝花卉紋,其紋飾畫法和布局與通常所見有所不同,枝蔓繞蓮花一周,形成回環,十分特殊,應取材于永樂青花壯罐,具有濃烈的西亞氣息。小罐青花發色翠藍濃艷,并有重筆點染,亦為追慕永宣青花之舉,襯以如雪釉地,更顯風韻。罐底心雙圈內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因罐形極小,罐底空間亦極為有限,但書款之人仍將款識書寫的雋秀規整,頗見功力。
如本品一類小罐為雍正一朝所獨有,紋飾具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格,加之朦朧的青花質感,使其成為雍正御窯追慕明代永宣青花的典范。此類小罐見有大小多種尺寸,推測其用途或為雍正皇帝盛放所煉仙丹之用。本品為所見同類作品中尺寸最小者,頗值珍視。
3516 清雍正 青花九桃大盤
尺寸 直徑27.1cm
估價 RMB 200,000-300,000
成交價:RMB 667,000
來源:
香港蘇富比1978年5月23日春季拍賣會第115號
本品侈口,圓弧腹,下承圈足,修足十分規整,雍正御窯典型的“泥鰍背”特征明顯。盤通體施白釉,釉面瑩潤。盤心以青花繪折枝九桃。枝椏虬轉,桃葉翻轉,生出壽桃九只,描繪得飽滿至極。外壁繪纏枝牽牛花,九朵牽牛花盛放,與盤心九桃互為映襯。本品青花之發色蒼翠艷麗,渲染濃淡相宜,頗具永宣之風,裝飾效果極強。盤外底心雙圈內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字體工整雋秀,是為標準雍正御窯款識書體。
《神農本草》中有言:“玉桃服之,長生不死。”東方朔《神異經》亦云:“東北有樹焉,高五十丈,其葉長八尺、廣四五尺,名曰桃。其子徑三尺二寸,小狹核,食之令人知壽。”桃實作為增壽瑞果,是清代御窯瓷器的經典吉祥紋樣之一。
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中“說花繪”一篇提到:“繪桃質九顆連帶枝葉者,謂之九桃,康窯大瓶價亦不資此。”雍正時期裝飾九桃圖者,還可見粉彩過枝九桃盤、斗彩及青花內九桃外云鶴碗、盤,其所繪九桃均以清雅為美,而本品則師法宣窯青花,獨以氣勢取勝,是為雍窯九桃圖特立獨行之作。
3517 清乾隆 仿成化青花云龍紋大碗 (一對)
尺寸 直徑19cm
估價 RMB 100,000-200,000
成交價:RMB 598,000
來源:倫敦蘇富比1980年7月15日拍賣會第141號
參閱:《成化瓷器特展圖錄》,臺北故宮博物院,2003年,第54頁,圖28此式大碗是乾隆時期對成化瓷作的忠實模仿,無論造型、尺寸、紋樣、筆法都幾無二致,頗具成窯遺韻,且燒造數量稀少,世所罕見。
3518 清乾隆 青花內歲寒三友圖外仕女嬰戲圖盤
尺寸 直徑18cm
估價 RMB 150,000-250,000
成交價:RMB 253,000
來源:1978年4月19日購自福成行
3519 清乾隆 黃地青花一把蓮紋盤
尺寸 直徑21.3cm
估價 RMB 250,000-350,000
成交價:RMB 897,000
來源:
1986年5月20日購自藍理捷(J.J Lally)
黃地青花創燒于明宣德朝,清代雍、干時期,御窯燒造崇尚追摹永宣,而“黃”又與“皇”同音,黃地青花恰是這種慕古之風與皇家威嚴的完美結合,成為此時的宮廷御用名品,備受皇家重視。
本品口微侈,弧腹,圈足,器型規整,氣質華貴。通體以黃地青花為飾,盤心青花描繪束帶、紅蓼、蓮花、茨菇等組成一把蓮紋,內外壁皆以青花纏枝花卉紋為飾,花葉互持,枝蔓纏繞,極富動感。所繪青花紋飾勾描和重筆點染并用,有刻意模仿永宣蘇麻離青料的發色效果,給人以蒼雅渾厚的視覺感受。紋飾留白及盤底以黃釉填滿,黃釉色澤亮麗嬌艷,填涂細致,與青花紋飾稍有重疊處,呈現一種獨特的蘋果青色,頗具意趣。盤底心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青花一把蓮紋大盤是永宣御窯的曠世名品,自創制以來,備受歷代追捧。而將青花一把蓮紋與低溫黃釉合于一體,卻是在二百多年后的雍干時期,可謂想前人未有之想,盡前人未盡之事。與前朝黃地青花器的不同之處在于,此時所用的黃釉為清代康熙晚期隨著西洋釉料傳入而創制的低溫銻黃釉,極為名貴,其釉色淡雅清新,嬌麗可人,獨具特色。
本品器型規整,品質極佳,皇家華貴氣質盡顯,為清代乾隆御窯典范之作,狀態完美,極為難得。
3520 清乾隆 青花花卉紋壯罐
尺寸 高27cm
估價 RMB 350,000-550,000
成交價:RMB 747,500
來源:1977年12月30日購自福成行
參閱:《江西瓷器全集·清代(上)》,鐵源主編,朝華出版社,2005年,第199頁
青花壯罐為明代永樂御窯獨創,其器型由西亞金銀器化裁而來,僅在永樂一朝有燒造,其后斷絕。至清代乾隆時期,這一曠世名品才在景德鎮御窯廠復現。
乾隆御窯多有追慕永宣佳作,其中創制于永樂的“青花白地壯罐”倍受乾隆皇帝喜愛和重視。據《清宮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乾隆皇帝于乾隆十年、十一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十七年分別下旨九江關唐英燒造“青花白地壯罐”,且屢次過問并催促燒造,如乾隆十七年(1752年)二月十七日責問“從前傳過無款甘露瓶并壯罐多燒造些,不必隨大運送來,如何此二樣燒造的甚少?著交江西急速燒造無款……壯罐五十件……送來,不必隨大運”,御窯廠遂在其后的二十一個月內分四次完成了這五十件的燒造任務。此外,凡此類壯罐燒成送京后,均下諭旨配制“紫檀木座”,此種配座要求終乾隆一朝也并不多見,體現了壯罐的不凡等級和陳設重要性。由上述頻繁的燒造記錄可知,乾隆皇帝對青花壯罐的青睞非同一般。查清宮陳設檔可知,此種壯罐被下旨陳設于圓明園、熱河行宮等乾隆可能御臨的宮苑殿堂之中,以供清賞雅玩,可見其受喜愛程度之高。
乾隆官窯仿燒永宣青花壯罐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幾乎不落本朝款識。據《乾隆記事檔》載:“乾隆十三年(1748年)閏七月十四日,太監胡世杰交青花白地有蓋壯罐一件(隨紫檀木座)傳旨:著唐英照樣燒造冠架用,不必落款。”其“不必落款”體現了乾隆皇帝對永宣原作的尊崇和忠實追慕。
本品器形挺拔端莊,頗具氣勢,所繪紋樣嚴格取法永樂作品,青花畫法亦是重筆點染以模仿明初青花鐵銹斑之意。更為難得的是,傳世所見乾隆壯罐多罐、蓋離散,而本品罐、蓋嚴絲合縫,青花發色一致,應為最初之原配,共同保存至今,極為不易。且整器紋飾描繪精細,青花發色典雅,為乾隆御窯追慕永宣佳器之成功典范,頗值珍視。
3521 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托梵文高足碗
尺寸 直徑14.7cm
估價 RMB 50,000-80,000
成交價:RMB 115,000
來源:1980年5月19日購自福成行.
3522 清乾隆 仿明青花云龍紋碗 (一對)
尺寸 直徑14.7cm
估價 RMB 70,000-100,000
成交價:RMB 126,500
著錄/展覽:《天民樓青花瓷特展》,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編,鴻禧美術館,1992年,第218、219頁,圖92,“大清乾隆年制”款。
3523 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紋小鋪首尊
尺寸 高25.3cm
估價 RMB 350,000-550,000
成交價:RMB 747,500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9年5月22日春季拍賣會第166號
參閱:《孫瀛洲的陶瓷世界》,故宮博物院編,耿寶昌主編,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第238、239頁,圖147
本品撇口束頸,豐肩,上飾雙獸首銜環,鼓腹漸收至底,高圈足外撇,造型莊重典雅。尊通體以青花為飾,其中口沿描繪海水江牙,頸部裝飾變體蕉葉紋,肩部至圈足凸起弦紋七道,將腹部分為四條紋飾帶,分別描繪纏枝蓮、纏枝花卉、海水江牙及蓮瓣紋。整器紋飾層次清晰,繪畫細致入微,青花發色艷麗有加,并以筆觸點染之法追求永宣青花鐵銹斑效果,極具功力。足內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鋪首是古代建筑大門上的銜環獸面。漢代鋪首多表現虎、螭、龜、蛇等神獸的面部,到了明清時期,鋪首主要以“椒圖”的形象出現。椒圖是龍生九子之一,性好閉,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因此人們就將它的頭部形象放在門上,取其緊閉之意,以圖平安。雍正、乾隆時期御窯瓷作開始流行以鋪首裝飾。鋪首尊造型取法上古青銅器,創燒于雍正,盛于乾隆,道光以后不見。乾隆一朝青花鋪首尊見有兩類作品,一為大尺寸的青花蓮托八寶鋪首尊,另一類即為本品。《清檔》曾記載乾隆三年(1638年)六月二十五日,乾隆皇帝命唐英以“宣窯收小青花雙環七弦尊”為樣本進行燒造。所創應為本品一類鋪首尊,相對于大尺寸作品,更顯精致俊秀。
本品青花發色艷麗,畫工細膩,紋飾小有暈散,更添意趣,實為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乾隆官窯青花雋品。
3524 清道光 青花纏枝花卉梵文大碗
尺寸 直徑18cm
估價 RMB 80,000-120,000
成交價:RMB 161,000
著錄/展覽:《天民樓青花瓷特展》,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編,鴻禧美術館,1992年,第224、225頁,圖95,“大清道光年制”款。
3525 清道光 青花海獸紋大碗
尺寸 直徑21.2cm
估價 RMB 80,000-120,000
成交價:RMB 172,500
著錄/展覽:《天民樓青花瓷特展》,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編,鴻禧美術館,1992年,第222、223頁,圖94,“大清道光年制”款。
3526 清道光 青花纏枝蓮紋渣斗
尺寸 高8.6cm
估價 RMB 90,000-150,000
成交價:RMB 368,000
渣斗胎質潔白,釉汁晶瑩,器形小巧,敦實可人,通體紋飾分為如意云頭、纏枝花卉、蓮瓣等七層,布局得當,主次分明,巴洛克之風躍然其間。整器紋飾采用仿永宣“蘇麻離青”之點染畫法繪就,筆觸之間,永宣之氣盡現。西洋畫風與中式畫法集于一器之上,堪稱中西合璧之完美典范。器底心落“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瓷質渣斗濫觴于兩晉,流行于唐宋。如本品此式青花渣斗創燒于乾隆御窯,并延續燒造至清末,本品為道光所作,胎釉、畫工、青花發色俱佳,品質絲毫不遜乾隆,且品相良好,值得珍視。
3527 清咸豐 青花纏枝蓮紋碗
尺寸 直徑16.6cm
估價 RMB 60,000-90,000
成交價:RMB 138,000
著錄/展覽:《天民樓青花瓷特展》,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編,鴻禧美術館,1992年,第230、231頁,圖98,“大清咸豐年制”款。
3528 清咸豐 青花云龍紋盤
尺寸 直徑17cm
估價 RMB 50,000-80,000
成交價:RMB 218,500
著錄/展覽:《天民樓青花瓷特展》,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編,鴻禧美術館,1992年,第228、229頁,圖97。“大清咸豐年制”款。
3529 清同治 青花內歲寒三友圖外仕女嬰戲圖盤 (一對)
尺寸 直徑17.5cm
估價 RMB 70,000-100,000
成交價:RMB 161,000
著錄/展覽:《天民樓青花瓷特展》,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編,鴻禧美術館,1992年,第232、233頁,圖99,“大清同治年制”款。
3530 清光緒 青花竹石芭蕉圖玉壺春瓶
尺寸 高29cm
估價 RMB 250,000-350,000
成交價:RMB 632,500
參閱:《清代瓷器賞鑒》,錢振宗主編,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第265頁,圖350
本品撇口束頸,圓腹下垂,圈足微外撇,造形豐腴優雅。瓶胎質堅細,釉質滋潤,青花發色艷麗。瓶腹主體通景繪制竹石芭蕉圖,畫面以翠竹、洞石、芭蕉為主體,三者相互搭配,層次分明,錯落有致,背景點綴花草、欄桿。整個畫面構圖疏密得當,筆意嫻熟,意境清雅。瓶頸部、肩部及足墻分別以蕉葉紋、忍冬紋、如意云頭紋、蓮瓣紋和朵花紋等圖案作為輔助紋樣。瓶底心青花書“大清光緒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玉壺春瓶大約創燒于北宋時期,由長頸瓶演變而來,相傳因詞句“玉壺先春”而得名。玉壺春瓶在出現之初作為酒器使用,后因其線條勻稱,器形優美,受到世人激賞,逐漸轉作陳設之用,是中國瓷器的經典造型之一。明清兩代,玉壺春瓶為皇家所鐘愛,成為宮廷陳設之名品。將竹石芭蕉圖繪于玉壺春瓶之上始見于明初洪武、永樂官窯。清代康熙時期開始摹仿明初之作,至乾隆時成為御窯定式,并一直延續燒造至清末。清代御窯玉壺春瓶相對于明代作品器形更顯典雅秀麗,并以點染之法追求明初鐵銹斑效果。晚清御窯廠燒造漸趨凋敝,許多官窯品種停燒,但此式玉壺春瓶卻保留下來,并保持了較高的燒造水準。本品更是其中佳作,造型端莊,并沒有出現光緒玉壺春瓶時有出現的腹部過于下垂的現象,青花發色亦是濃淡相宜,不若常見光緒青花那般過于刺眼,可稱同類器之佼佼者,且品相良好,是為收藏光緒瓷器的首選。
3531 清光緒 青花八卦云鶴紋碗
尺寸 直徑13.7cm
估價 RMB 25,000-35,000
成交價:RMB 63,250
3532 清宣統 青花纏枝蓮紋盤
尺寸 直徑15cm
估價 RMB 20,000-30,000
成交價:RMB 69,000
3533 清雍正 青花纏枝蓮紋水丞
尺寸 直徑10.5cm
估價 RMB 10,000-20,000
成交價:RMB 126,500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9年5月26日春季拍賣會第403號
3534 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紋貫耳小瓶
尺寸 高13.8cm
估價 RMB 10,000-20,000
成交價:RMB 78,200
來源:1972年4月26日購自新中行
3535 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紋盤
尺寸 直徑20.4cm
估價 RMB 2,000-3,000
成交價:RMB 59,800
3536 清嘉慶 青花福壽紋盤 (兩只) 3536 清嘉慶 青花福壽紋盤 (兩只)
尺寸 直徑15cm;直徑14.8cm
估價 RMB 4,000-6,000
成交價:RMB 34,500
3537 清嘉慶 青花花卉紋蓮瓣大碗
尺寸 直徑19cm
估價 RMB 6,000-9,000
成交價:RMB 40,250
3538 清中期 青釉青花云鶴開光人物紋獸耳瓶
尺寸 高38.5cm
估價 RMB 3,000-5,000
成交價:RMB 48,300
3539 清中期 青花纏枝蓮紋螭耳盤口瓶
尺寸 高38.2cm
估價 RMB 8,000-12,000
成交價:RMB 51,750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6年11月29日秋季拍賣會第286號
3540 明嘉靖 青花嬰戲圖罐
尺寸 高15.3cm
估價 RMB 8,000-12,000
成交價:RMB 55,200
來源:1980年7月28日購自福成行
3541 明嘉靖 青花八卦云紋大仰鐘杯
尺寸 直徑14cm
估價 RMB 20,000-30,000
成交價:RMB 80,500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5年11月17日秋季拍賣會第188號
3542 明晚期 仿永樂青花葡萄紋折沿大盤
尺寸 直徑44.5cm
估價 RMB 30,000-50,000
成交價:RMB 172,500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6年5月14日春季拍賣會第85號
3543 明弘治 青花人物紋長頸瓶 (一對)
尺寸 高16.8cm
估價 RMB 5,000-8,000
成交價:RMB 74,750
3544 明中期 青花纏枝蓮紋碗
尺寸 直徑14.2cm
估價 RMB 3,000-5,000
成交價:RMB 25,300
3545 明晚期 青花纏枝蓮紋盤 (一對)
尺寸 直徑15.5cm
估價 RMB 6,000-9,000
成交價:RMB 32,200
3546 明天啟 青花五彩花蝶紋盤 (一對)
尺寸 直徑21cm
估價 RMB 8,000-12,000
成交價:RMB 86,250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7年5月16日春季拍賣會第55號
3547 明嘉靖 內青花花卉紋外紅地金彩折枝蓮開光五彩花鳥紋碗 (一對)
尺寸 直徑11.5cm
估價 RMB 12,000-22,000
成交價:RMB 59,800
來源:1979年7月3日購自福成行
3548 清康熙 五彩開光山水人物仕女嬰戲圖筆筒
尺寸 高13.6cm
估價 RMB 10,000-20,000
成交價:RMB 207,000
3549 清雍正 粉彩花鳥紋大盤
尺寸 直徑39.3cm
估價 RMB 30,000-50,000
成交價:RMB 230,000
來源:1978年2月1日購自福成行
3550 清雍正 粉彩花卉紋盤 (一對)
尺寸 直徑15.3cm
估價 RMB 10,000-20,000
成交價:RMB 109,250
來源:其一:1976年6月11日購自福成行;其二:1979年11月7日購自福成行
3551 清雍正 粉彩花卉紋盤 (一對)
尺寸 直徑15.5cm
估價 RMB 30,000-50,000
成交價:RMB 437,000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7年5月16日春季拍賣會第212號
3552 清乾隆 粉彩喜鵲登梅圖小碗
尺寸 直徑11.5cm
估價 RMB 8,000-12,000
成交價:RMB 287,500
來源:1978年8月28日購自福成行
3553 清乾隆 粉彩一路連科圖盤
尺寸 直徑17.4cm
估價 RMB 30,000-50,000
成交價:RMB 161,000
來源:倫敦佳士得1980年7月14日拍賣會第288號
展覽:《求知雅集珍藏中國古陶瓷展》,臺灣歷史博物館,1982年
3554 清乾隆 內礬紅五蝠捧壽圖外粉彩八寶紋盤
尺寸 直徑16.2cm
估價 RMB 100,000-200,000
成交價:RMB 460,000
3555 清嘉慶 斗彩內暗八仙紋外纏枝花卉紋折腰碗
尺寸 直徑20.3cm
估價 RMB 150,000-250,000
成交價:RMB 322,000
來源:1978年5月27日購自福成行
3556 清乾隆 斗彩纏枝壽字盤 (一對)
尺寸 直徑14.6cm
估價 RMB 180,000-280,000
成交價:RMB 402,500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8年5月24日春季拍賣會第243號
3559 清雍正 紅綠彩子午蓮紋大盤
尺寸 直徑22cm
估價 RMB 80,000-120,000
成交價:RMB 747,500
來源:1978年5月12日購自永元行
參閱:《孫瀛洲的陶瓷世界》,故宮博物院編,耿寶昌主編,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第183頁,圖106
本品盤形碩大而規整,內外壁紋飾以墨彩描繪枝條、葉脈及花葉輪廓,綠彩染就枝葉,紅彩點綴花蕊,布局疏朗,用色清新脫俗。盤底心雙圈內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字體端正,為雍正御窯典型款識。
蓮花自古以來象征高潔的品格,為歷代文人所重。子午蓮即睡蓮,恰是最適合盆栽、池載的蓮花品種之一,故而更是受人垂愛。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與本品紋飾相同、落成化寄托款的康熙斗彩作品,應為本品之前序,濫觴于康熙,至雍正朝被御窯采用,繪于御器之上,奉于內廷,但燒造數量稀少,極為難得。
3560 清雍正 五彩忍冬紋大盤 (一對)
尺寸 直徑21cm
估價 RMB 400,000-600,000
成交價:RMB 552,000
來源:香港蘇富比1980年5月20日春季拍賣會第204號
參閱:《清康雍干名瓷》,臺北故宮博物院編,1986年,圖42
本品盤形碩大規整,胎體堅白細膩,釉面光潤明凈,通體紋飾以青花五彩繪就,用紅、黃、綠、藍四色繪變體忍冬紋,其中藍彩為釉下青花,其于皆為釉上彩。花葉卷曲自然,疏密有致,勾描精細,色澤艷麗。盤底心雙圈內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字體工整雋秀,為標準雍正官窯款識。
忍冬紋是古代瓷器上常見的裝飾紋樣,最早出現于南北朝青瓷上,后常用于佛教藝術裝飾。所謂“忍冬”,即日常所指金銀花,是一種長瓣重須,黃白相伴的纏繞植物。李時珍《本草綱目》評述其“久服輕身,長年益壽”,因此忍冬紋又具有延年益壽的吉祥寓意。雍正皇帝極崇道教,渴望從道家煉丹方術中求得長生不老。而若本品此類忍冬紋在雍正御窯中的開創或與此有所關聯。
傳世所見忍冬紋盤有青花和五彩兩類,其中五彩器多于青花。此式作品開創于雍正,此后成為官樣定式,歷代相因,其中又以雍窯作品質量最為精絕,但數量卻最為稀少。本品即為難得佳例,器型規整,胎釉俱佳,五彩描摹精細,發色艷麗,成對流傳近三百年而狀態良好,極為難能可貴。
3563 清道光 粉彩過枝癩瓜紋茶碗
尺寸 直徑11cm
估價 RMB 80,000-120,000
成交價:RMB 345,000
來源:1980年5月19日購自福成行
3564 清中期 松石綠地粉彩纏枝蓮福壽紋折腰杯 (一對)
尺寸 直徑9.8cm
估價 RMB 80,000-120,000
成交價:RMB 253,000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9年5月26日春季拍賣會第604號
3565 清乾隆 粉彩大吉圖碗 (一對)
尺寸 直徑14.5cm
估價 RMB 150,000-250,000
成交價:RMB 943,000
來源:
香港蘇富比1978年5月24日春季拍賣會第263號
本品口微侈,深弧腹,下承圈足。碗內外口沿、里心及足墻分飾青花弦紋數道,主題紋飾以粉彩繪就,碗心繪雄雞與母雞立于石上,寓意“室上大吉”。外壁通景繪大吉圖。畫面中一氣宇軒昂,羽毛華麗的雄雞立于洞石之上引吭高歌,庭園草坪上母雞與小雞或嬉戲,或覓食,或抬頭觀望,姿態各異,生動異常。背景點綴蘭花、月季、蒲葵等花草樹木,一派盎然生機之景躍然于眼前。碗底心雙方框內青花書“彩華堂制”四字雙行楷書款。
斗彩雞缸杯為明成化窯之曠世名品,自誕生以來,備受追捧。本品即是一件乾隆時期追摹成窯經典之作的御窯名品。不同之處在于,本品僅選取成窯斗彩雞缸杯之題材,并將其移植于繪畫面積更大的碗類器物之上,并選用本朝新創的粉彩直接在釉上作畫,其色澤更為鮮麗,畫面也更為立體,體現了乾隆御窯師古而不泥古的創作精神。此外,本品于雙方框內書款,亦有模仿成窯款識書寫方式之意。乾隆御窯選用庭院子母雞作為紋飾,還蘊含著強烈的吉祥寓意。“雞”與“吉”諧音,“石”與“室”諧音,故雄雞立于石上有“室上大吉”之意,群雞相聚又有“合府安康”的美好祝愿。
本品構圖飽滿,敷彩華麗,寓意吉祥,極盡乾隆御窯粉彩之繪畫能事,且為成對流傳,品相良好,頗具欣賞和收藏價值。
3566 清乾隆 粉彩松鶴延年圖大碗 (一對)
尺寸 直徑17.8cm
估價 RMB 6,000-9,000
成交價:RMB 126,500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7年5月19日春季拍賣會第643號(四件之二)
3567 清中期 粉彩刀馬人物紋瓶
尺寸 高34cm
估價 RMB 15,000-25,000
成交價:RMB 138,000
3568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汪友棠繪淺絳彩人物詩文獅耳方瓶
尺寸 高31.5cm
估價 RMB 8,000-12,000
成交價:RMB 46,000
來源:一面題識“伯作寶鼎,其萬年子子孫孫永用享。摹積古齋原本,蔭機仁兄大人清玩。汪友棠臨”、“友如作畫須求淡,乙巳(1905年)秋月汪友棠”、一面題識“劍氣沖霄星斗寒,為官容易讀書難。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中庸仔細看”、“孫子寶其萬年六字”、一面題識“加官進爵,汪友棠寫”、一面題識“蔭機仁兄大人清玩,汪友棠寫”汪友棠,活躍于光緒十六年(1890年)至三十三年(1907年),又名汪棣,字柳村,號修竹軒,安徽黟縣碧山人,晚清淺絳彩畫師,畫路較寬,山水、人物、花鳥無一不能。
1992年購自上海文物商店(附發票)
3569 民國 粉彩人物紋小燈籠瓶
尺寸 高16.5cm
估價 RMB 6,000-9,000
成交價:RMB 57,500
3570 民國 粉彩牧牛圖小瓶
尺寸 高14cm
估價 RMB 8,000-12,000
成交價:RMB 103,500
3571 民國 粉彩雪景寒江獨釣詩文瓶
尺寸 高19cm
估價 RMB 8,000-12,000
成交價:RMB 97,750
說明:題識“吳天楓葉落,六出舞霏霏。獨有江湖客,飄然風雪磯。披蓑不知冷,把釣欲忘歸。仿佛富春畔,伊人是也非。”鈐印“乾隆”、“乾隆年制”款
參閱:《華麗彩瓷—乾隆洋彩》,廖寶秀主編,臺北故宮博物院,2008年,第168頁,圖55
3572 民國 黃地粉彩牡丹紋天球瓶
尺寸 高58cm
估價 RMB 2,000-3,000
成交價:RMB 40,250
3573 清康熙 黃地素三彩折枝花卉紋碗 (兩只)
尺寸 直徑19.2cm;直徑17.5cm
估價 RMB 5,000-8,000
成交價:RMB 46,000
來源:
其一:香港蘇富比1976年11月29日秋季拍賣會第184號
其二:香港蘇富比1977年5月19日春季拍賣會第641號
3574 清康熙 黃地褐綠彩云龍紋小盤
尺寸 直徑13.2cm
估價 RMB 80,000-120,000
成交價:RMB 184,000
來源:1976年10月19日購自倫敦馬錢特(Marchant)
3575 清乾隆 黃地褐綠彩云龍紋小盤 (一對)
尺寸 直徑14.1cm
估價 RMB 80,000-120,000
成交價:RMB 115,000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6年11月29日秋季拍賣會第324號
3576 清乾隆 黃地綠彩穿花龍紋花口小盤
尺寸 直徑13.3cm
估價 RMB 80,000-120,000
成交價:RMB 287,500
來源:1976年10月19日購自倫敦馬錢特(Marchant)
3577 清康熙 綠彩云龍暗刻海水紋大盤
尺寸 直徑22.7cm
估價 RMB 120,000-220,000
成交價:RMB 598,000
綠彩云龍紋盤始見于明代成化時期,是明清兩代御窯的經典品種。明代和清代綠彩云龍紋盤的主要區別在于,明代作品先于素胎未干時錐刻龍紋,滿施透明釉后,將內外壁云龍紋釉層剔除,形成澀胎紋飾,入窯高溫燒造,再于澀胎處填繪綠彩,復入窯低溫燒成。而清代作品則僅在釉下錐刻海水,省去剔釉工序,入窯高溫燒造后,再于釉上直接以綠彩與墨彩描繪云龍,入窯低溫燒成。本品為清初御窯廠建立后,通過對明代綠龍盤進行技術改良所生產的第一代具有清代特色的綠彩龍紋盤,其對后世同類器物的生產具有開創之功,意義深遠。除此之外,本品在康熙同類器中亦是出類拔萃之作,其品質極為精絕,所繪龍紋兇猛異常,所書六字款亦為康熙晚期御窯款識中檔次最高的一種。
3578 清康熙 綠地褐彩云龍紋大盤
尺寸 直徑31.7cm
估價 RMB 180,000-280,000
成交價:RMB 782,000
參閱:《清瓷萃珍—清代康雍干官窯瓷器》,香港中文大學,1995年,圖30
清代內廷對御窯瓷器的使用有明確規定,據乾隆《國朝宮史》卷十七“經費·鋪宮”記載“貴人用綠地紫龍器”。由此可見此類作品在乾隆朝被規定為后宮的歲例用瓷。本品為康熙所作,其用途或與后世相同。
本品最為珍貴之處在于其在目前所見同類盤中為體量最大者,直徑近32公分,氣勢恢宏,且紋飾刻劃精細,填彩精準,所飾龍紋康熙特征明顯,極富皇家氣質。相較于后世同種釉色作品的質量,本品超出許多,或許其又有更為重要的用途。
3579 清嘉慶 綠地褐彩云龍紋小碗 (一對)
尺寸 直徑11cm
估價 RMB 100,000-200,000
成交價:RMB 287,500
來源:1981年5月2日購自福成行
3580 清雍正 仿明黃地綠彩云龍紋小墩式碗
尺寸 直徑14cm
估價 RMB 120,000-220,000
成交價:RMB 287,500
來源:1978年3月8日購自福成行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雜釉彩·素三彩》,耿寶昌、呂成龍主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年,第119頁,圖98
清代內廷等級森嚴,在日常用度中都有明確規定,不可僭越。據乾隆《國朝宮史》卷十七“經費?鋪宮”記載,“貴妃、妃用黃地綠龍器”,可見此類作品等級之高。
值得重視的是,本品造型、紋飾均不同于常見清代御窯黃地綠龍碗。首先其造型為敦式碗。此種碗型流行于明初永宣時期,此后歷代皆有追摹。本品即為雍正御窯所仿作,但其尺寸大大收小,僅14公分,精致小巧,頗為貼合后妃纖纖玉手。其次,本品外壁龍紋形體修長,顱額扁平,雙眼偏向于一方,具有明顯的明代龍紋特征,可見其在改良之中,亦保留了對前朝佳作的忠實延續。
本品黃綠二色勻凈無瑕,其黃嬌妍欲滴,其綠翠韻怡人,質量比尋常黃地綠彩器物高出許多,加之獨特的造型與紋飾,故本品絕非尋常內廷用器,很可能是為特定后妃或特定場合所定制,檔次極高。
3581 清雍正 黃地綠彩折枝蓮紋大盤
尺寸 直徑21cm
估價 RMB 160,000-260,000
成交價:RMB 437,000
來源:R.E.Luff舊藏,1967年5月16日,倫敦,第118號;
香港蘇富比1978年5月23日春季拍賣會第172號
參閱:《江西瓷器全集·清代(上)》,鐵源主編,朝華出版社,2005年,第142頁
3583 清 仿嘉靖黃釉茶盅
尺寸 直徑8.9cm
估價 RMB 3,000-5,000
成交價:RMB 57,500
來源:1976年11月7日購自福成行
3584 清晚期 黃釉暗刻花卉紋大柳葉瓶
尺寸 高33.3cm
估價 RMB 2,000-3,000
成交價:RMB 34,500
3585 明正德 黃釉大盤
尺寸 直徑21cm
估價 RMB 70,000-100,000
成交價:RMB 218,500
來源:倫敦佳士得1978年4月10日春季拍賣會第94號
3586 清康熙 黃釉暗刻云龍紋盤 (一對)
尺寸 直徑17cm
估價 RMB 100,000-200,000
成交價:RMB 322,000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8年5月24日春季拍賣會第224號
3587 清乾隆 黃釉碗
尺寸 直徑12.6cm
估價 RMB 70,000-100,000
成交價:RMB 368,000
來源:1978年5月20日購自福成行
3588 清乾隆 檸檬黃釉小盤
尺寸 直徑9cm
估價 RMB 100,000-200,000
成交價:RMB 402,500
來源:1981年5月12日購自福成行
3589 清乾隆 紫金釉小墩式碗 (一對)
尺寸 直徑12.5cm
估價 RMB 160,000-260,000
成交價:RMB 218,500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9年5月21日春季拍賣會第127號
3590 清康熙 郎窯紅釉盤
尺寸 直徑21cm
估價 RMB 60,000-90,000
成交價:RMB 109,250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9年5月26日春季拍賣會第585號
參閱:《江西瓷器全集·清代(上)》,鐵源主編,朝華出版社,2005年,第74頁
3591 清康熙 紅釉盤
尺寸 直徑16cm
估價 RMB 25,000-35,000
成交價:RMB 126,500
3592 清雍正 紅釉高足碗 (一對)
尺寸 直徑18.6cm
估價 RMB 220,000-320,000
成交價:RMB 667,000
來源:仇焱之舊藏;
香港蘇富比1980年11月25日秋季拍賣會“仇焱之收藏(一)—明清瓷器專場”第65號
本品深弧腹,承接高圈足,足墻飾凸弦紋一周,整體造型敦實莊重。碗胎體潔白緊致,修足規整,內壁及足內施白釉,外壁通施紅釉,釉面瑩潤,發色均勻而嬌艷。足內以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高足碗造型由來已久,自元代至清代皆頗為流行,亦稱“靶碗”。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中稱“碗形而下有柄者名曰靶碗,俗稱高足碗,浮屠喜于佛前貯供品,故又稱佛碗也。”王光堯先生《靶碗小考》一文中提及元代靶碗有由矮圈足向細高圈足過渡的階段,而到了明代,靶碗的造型已發展為細高圈足。若本品矮足者,可以說是雍正時期的慕古之作,其造型與內蒙古開魯縣三義井元代窖藏出土的一件龍泉窯青釉靶碗頗為相近。通觀同時期的高足碗,細高足者皆于足內沿橫書六字楷書款,而矮足者皆于足心書六字三行篆書款,這種書款方式的不同亦是慕古之情的一種表現。
前文《飲流齋說瓷》中提及高足碗適于佛前貯供品,故又稱“佛碗”。此式紅釉高足碗亦具此功用,在清宮檔案記載中與其他紅釉器物組合,用于日壇等祭祀活動之中。另據《清宮造辦處活計清檔》記載,雍正十年(1732年)二月二十二日“內大臣海望奉上諭:可將霽紅、霽青、黃色、白色高足靶碗每樣燒造些,厚些的亦燒造些,以備用賞蒙古王用。欽此。年希堯家人鄭天賜交景徳鎮御窯廠燒造辦理。”由此可知此式“霽紅”、“厚些的”高足碗還曾作為賞賜蒙古親王之用。本場Lot3602“清雍正藍釉高足碗”亦屬此類。
本品造型端正,釉色上佳,成對流傳,并為仇焱之先生舊藏,值得珍視。
3593 清乾隆 紅釉大盤
尺寸 直徑20.5cm
估價 RMB 10,000-20,000
成交價:RMB 69,000
3594 清乾隆 紅釉小碗
尺寸 直徑12.2cm
估價 RMB 60,000-90,000
成交價:RMB 230,000
來源:1976年10月19日購自倫敦馬錢特(Marchant)
3595 清雍正 珊瑚紅釉大碗
尺寸 直徑18cm
估價 RMB 8,000-12,000
成交價:RMB 40,250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9年11月28日秋季拍賣會第333號
3596 清乾隆 珊瑚紅留白纏枝蓮紋碗
尺寸 直徑13cm
估價 RMB 50,000-80,000
成交價:RMB 184,000
來源:1980年5月19日購自福成行
3597 清康熙 仿宣德填紅三果紋碗
尺寸 直徑15.2cm
估價 RMB 100,000-200,000
成交價:RMB 402,500
來源:
香港蘇富比1984年5月21日春季拍賣會第126號
康熙朝御窯廠復立之初,因缺乏制瓷官樣,故以追摹前朝精品作為御窯燒造之開端。三果碗作為明代宣德御窯之精品,自然成為康熙御窯追摹的對象。
本品侈口弧腹,承接圈足,線條優美,胎質細膩,釉面光潔。外壁飾釉里紅石榴、柿子、桃實三果紋樣,合稱“三多”,寓意多子、多福、多壽。三果豐實飽滿,分布有序,釉里紅發色鮮紅妍美,彰顯了康熙御窯釉里紅燒制技術的高超水準。碗外底雙圈內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就燒造工藝而言,本品與宣窯同類器物有所不同。宣窯三果碗采用剔填紅釉技術,即先于未燒造的透明釉面上剔出三果輪廓,于輪廓內填以高溫銅紅釉,再入窯高溫燒成,稱為“寶燒”。熙朝三果碗則結合此時已極為成熟的釉里紅燒造技藝,直接于素胎上施銅紅料,再罩透明釉燒制而成。檢索各大公私收藏可知,此類仿宣德三果作品主要有碗、盤、高足杯三類,且以雍正時所作為多,康熙作品少見。而三果發色純正如本品者更是珍貴異常。
3598 民國 胭脂紅釉碗 (一對)
尺寸 直徑14cm
估價 RMB 5,000-8,000
成交價:RMB 46,000
來源:1977年4月23日購自中藝公司
3599 清晚期 孔雀藍釉瓜瓞連綿罐
尺寸 高22.5cm
估價 RMB 3,000-5,000
成交價:RMB 40,250
來源:1976年10月20日購自倫敦Sydney L.Moss
3600 清乾隆 瓜皮綠釉大盤
尺寸 直徑20.3cm
估價 RMB 70,000-100,000
成交價:RMB 437,000
來源:
香港蘇富比1979年11月28日秋季拍賣會第345號
瓜皮綠釉又稱澆綠釉,是一種以氧化銅為呈色劑的低溫顏色釉,其釉質晶瑩,色澤翠綠,予人以鮮妍明快之感,因其釉色似西瓜皮,故俗稱“瓜皮綠”。瓜皮綠釉創燒于明代,嘉靖一朝燒造甚盛,其后漸斷絕,至康熙晚期復燒,發展至雍正時,瓜皮綠釉燒制技術已極盡完美。唐英《陶成紀事碑》載:“仿澆綠器皿,有素地、錐花兩種。”雍正皇帝對此種釉色青睞有加,因此雍正朝是有清一代瓜皮綠釉燒造最盛之時,至乾隆,瓜皮綠釉器還偶有制作,此后隨著御窯廠規模的萎縮而消失,其燒造主要集中在雍、干二朝,數量極少,頗為珍稀。
本盤釉質純凈均勻,濃綠瑩亮,翠色怡人,玻璃質感強,釉薄處可見細細旋痕,此為瓜皮綠釉典型特征。本品最為特殊之處在于其落款方式為雙圈六字三行楷書刻款,其字體和書寫方式與康熙、雍正時某些御窯器物的款識頗為類似。此種書體還偶有以青花書寫于紅釉盤等少量器物之上,應為乾隆早期延續前朝習慣時所用,但使用時間頗為短暫。本品采用刻款,比青花款更為少見,查閱各大博物館資料,未見與本品采用相同落款方式的作品,故暫可將本盤作為孤品對待,是研究清代御窯燒造歷史極為珍貴的資料。
3601 清乾隆 藍釉盤 (一對)
尺寸 直徑16.3cm
估價 RMB 80,000-120,000
成交價:RMB 287,500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6年11月29日秋季拍賣會第129號
3602 清雍正 藍釉高足碗
尺寸 直徑18.5cm
估價 RMB 120,000-220,000
成交價:RMB 483,000
來源:1976年10月19日購自倫敦馬錢特(Marchant)
3603 清康熙 茄皮紫釉暗刻云龍紋大盤
尺寸 直徑25cm
估價 RMB 220,000-320,000
成交價:RMB 460,000
來源:1980年11月30日購自博雅藝術公司
參閱:《清瓷萃珍—清代康雍干官窯瓷器》,南京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995年,圖7
茄皮紫釉是一種以錳為著色劑的低溫顏色釉,采用二次燒造工藝制作而成,即先于胎體上刻劃紋飾,底青花書款,以1300℃高溫燒成素胎,而后再上茄皮紫釉,再次入窯以800℃低溫烘燒而成,工藝復雜,檔次高貴。
本品撇口弧壁,下承圈足,造型規整,胎質堅致。盤內外通施茄皮紫釉,釉層肥厚,釉色濃妍。盤內外壁及里心均暗刻云龍戲珠紋樣,盤心刻一立龍穿越于云中,內外壁作二行龍趕珠狀,其間點綴朵云,近足處刻仰瓣一周。整器紋飾刻劃線條流暢,圖案清晰生動,所刻諸龍蒼健兇猛,氣勢恢宏,方尺之間,皇家儀態盡現。盤外底施白釉,中心雙圈內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有清一代,宮廷對于祭祀用器的制作非常重視。順治時期官窯雖未全面燒造,然在僅有的傳世品當中就見有茄皮紫釉暗刻龍紋盤,景德鎮珠山御窯遺址亦曾出土同類器殘片。究其用途,應為祭天之禮器。據康熙二十二年本《饒州府志》記載,康熙十年(1671年),景德鎮御窯廠曾奉旨燒制祭器。文獻與實物資料共同說明,此類盤應為康熙早期繼承順治作品而燒造的宮廷祭祀禮器。
本品口沿微卷,底足裹釉,均為同類作品之典型特征。因燒制中釉汁流淌,此類盤常見釉色上下不勻現象。而本品呈色均勻,頗為難能可貴,且本盤刻工流暢寫意,紫釉呈色明快,實為康熙茄皮紫釉之代表作。
3605 清光緒 白釉暗刻海水紋盤
尺寸 直徑14cm
估價 RMB 8,000-12,000
成交價:RMB 43,700
3606 清乾隆 松石綠釉暗刻折枝蓮紋大盤
尺寸 直徑26.7cm
估價 RMB 80,000-120,000
成交價:RMB 115,000
來源:巴黎佳士得2014年12月10日秋季拍賣會第157號
3607 清乾隆 青釉凸花螭龍紋盤口瓶
尺寸 高35cm
估價 RMB 25,000-35,000
成交價:RMB 667,000
來源:香港蘇富比1980年5月20日春季拍賣會第81號
3608 元 龍泉窯青釉貼塑云龍紋大盤
尺寸 直徑36cm
估價 RMB 80,000-120,000
成交價:RMB 94,300
3609 清雍正 青釉暗刻螭龍捧壽圖大盤
尺寸 直徑20.7cm
估價 RMB 120,000-220,000
成交價:RMB 575,000
本品通施青釉,釉下氣泡密如攢珠,釉色青翠欲滴。盤心和外壁分別暗刻螭龍捧壽紋樣及變形螭龍紋四組,紋飾布局嚴整,刻劃精細,在青釉的承托下顯得格外清晰瑰麗。盤底心雙圈內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本品盤型規整,釉質光潔,刻工瀟灑流暢,非御窯名手不能為。此類盤心暗刻螭龍捧壽紋樣的作品,除單色釉外,還見有黃地綠彩品種,據紋飾判斷,應為帝后祝壽之用,檔次極為高貴。
3610 清雍正 青釉小盤
尺寸 直徑13.3cm
估價 RMB 80,000-120,000
成交價:RMB 172,500
3611 清雍正 青釉凸花花鳥紋高足碗
尺寸 直徑21.6cm
估價 RMB 80,000-120,000
成交價:RMB 368,000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6年11月29日秋季拍賣會第111號(兩件之一)
參閱:《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南京博物院編著,徐湖平主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151頁
本品敞口,淺弧腹,足部造型與同類器不同,更為寬大,中部凸起,線條富于變化。碗內外壁滿施青釉,釉水滋潤肥厚。外壁釉下堆塑兩株繁花,綬帶鳥棲于枝頭。青釉覆于紋飾之上,猶如春水倒映,別有情趣。圈足自上至下堆塑蓮瓣、卷草、蕉葉,層次分明,體現了本品不俗的檔次。足內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此式青釉高足碗造型端莊,紋飾清雅,搭配空靈的釉色,更顯超凡脫俗,頗能體現雍正皇帝個人的藝術審美。
3612 清雍正 青釉水波紋花口大碗
尺寸 直徑26cm
估價 RMB 150,000-250,000
成交價:RMB 218,500
來源:1977年6月10日購自福成行
本品斜直壁,主體呈斗笠碗之制,但花口折沿,平添意趣。碗通體施仿龍泉青釉,釉面平整肥厚,釉色青翠怡人。內外壁于釉下自近足處向上錐刻水波狀紋樣一周,足底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其篆法與常見雍正御窯篆書款寫法不同,體現了不凡的檔次。
雍正時期單色釉品種推陳出新,在仿古與創新中燒制出了多種不同的釉色,僅青釉就有豆青、冬青、粉青等多種色調。此外,雍正帝還令督陶官唐英仿燒過大量宋代青釉器,其中就有龍泉釉。唐英《陶成紀事碑記》載:“仿龍泉釉,有深淺二種。”本品就釉色而言應屬于仿龍泉釉中的深色品種,透出一股莊重之氣,體現了雍正皇帝高雅的審美品位。若俯視碗背,恰似一朵倒扣的荷葉,葉邊卷曲,水波狀經脈掩映在青潤的釉色下,若隱若現,別具韻味。
3613 清康熙 天藍釉鐋鑼洗
尺寸 直徑11.5cm
估價 RMB 150,000-250,000
成交價:RMB 517,500
來源:香港蘇富比1976年11月29日秋季拍賣會第13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