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淮南或建安徽首條單軌地鐵合淮、合六等城鐵正規劃(圖)
淮南市軌道交通線網方案示意圖(推薦方案)
據江淮晨報報道,淮南市將迎來軌道交通時代。4月1日,《淮南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及建設規劃(2016~2020年)環境影響評價公示》正式對外發布。記者從淮南市發改委獲悉,淮南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的1號線、2號線都是地上線路,且1號線擬于2016年年底開工。
淮南市軌道交通線網全長188.7公里,其中市區線由1號線、2號線、3號線、5號線、6號線組成,總長度為134.3公里;市域線由2號線延長線、4號線、6號線延長線組成,總長度為54.4公里。線網共設站105座,換乘站15座,共設置車輛段6座,停車場3座。
淮南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6~2020年)由1號線及2號線一期工程組成,線路總長度51.77公里。其中1號線全線(淮南東站~淮南南站),線路長度27.15公里;2號線一期工程(十五中~八公山),線路長度24.62公里。
近期建設長度中,高架段47.97公里,地面段3.8公里,共設站38座,項目投資約130.4億元。根據規劃,1號線擬于2016年年底開工,2018年年底通車;2號線擬于2018年年底開工,2020年年底通車。
值得一提的是,考慮到淮南市的實際情況,淮南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中的6條軌道交通線路,市區線中總長98.88%的軌道交通線路為高架區段,線路基本在城市既有道路中央或一側敷設。線網規劃和建設規劃均選擇跨座式單軌,列車運行時對環境噪聲增加較小。
1號線
工程自淮南東站向西沿朝陽東路向西至龍湖南路,其中洛九路至中興路沿路北側敷設,其余路段沿路中敷設;左轉沿龍湖南路路中敷設至淮南市火車站,右轉沿舜耕中路沿路南側綠化帶至淮南大道向南上跨舜耕山,線路繼續沿淮河大道路中敷設至南緯二十一路左轉,止于擬建商合杭客專淮南南站。
1號線線路于起點設淮南東車輛段,于終點預留淮南南停車場。線路全長27.15公里,共設站18座,均為地上車站。
2號線一期
工程東起十五中,起點沿洞山路,線路自東向西貫穿洞山東路、洞山中路、洞山西路洞山路沿路北側綠化帶敷設,沿十澗湖西路至西經十五路(夏郢孜路)沿路中敷設,左轉至蔡新路進入鳳臺老城區,沿蔡新路路中敷設向北止于八公山站。
2號線線路于起點十五中設教育基地停車場,于西端八公山站末端設停車折返線。2號線一期線路總長24.62公里,設站20座,均為地上車站。
合淮、合六等城鐵正規劃
記者日前從安徽省發改委獲悉,合肥都市圈搶抓我省列入國家系統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國際航空港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籌建等機遇,目前在規劃編制、基礎設施、產業融合、要素市場、體制機制等一體化發展取得了諸多實質性成果,初步形成了以合肥為中心、以交通干道為軸線的放射狀城鎮體系和產業基地,“走廊效應”日益顯現;謀劃“十三五”重大跨區域合作項目近150個,計劃總投資7000多億元。
在通勤互聯方面,合肥都市圈實現圈內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初步形成“1小時通勤圈”。航空方面,都市圈各市通往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快速連接線工程加快建設。公路方面,聯通淮南、六安、桐城、定遠等地的快速公路網全面升級。鐵路方面,合肥都市圈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正在修訂,廬銅鐵路開工建設,合淮、合六、合寧等城際鐵路前期規劃工作正在開展。水利方面,引大別山優質水源、引江濟淮調水工程加快推進,長江、淮河和巢湖防洪工程深入實施。合肥港綜合碼頭二期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店埠河、杭埠河等航道升級改造工程加快推進。
在產業融合方面,加快產業一體化空間布局。工業方面,積極推進合肥都市圈內汽車、家電、裝備制造等產業已合作的企業鞏固和深化產業配套協作,繼續推進一批項目加快建設。農業方面,2015年新增合作共建供肥蔬菜基地1.87萬畝,累計合作共建供肥蔬菜基地15萬畝。園區共建方面,支持壽縣蜀山現代產業園加快建設。旅游方面,聯合舉辦2015年合肥都市圈(濟南)推介會,開通合肥至桐城市、霍邱、壽縣、舒城、定遠旅游直通車,區域旅游市場一體化進程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