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十六章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過了,再定時地實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弟子從遠方來〔求教〕,不也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譯文
有子說:“他的為人,既孝順父母,又尊敬兄長,卻喜歡冒犯上級,這種人很少;不喜歡冒犯上級,卻喜歡造反,這種人是從來沒有的。君子專注于基礎工作,基礎樹立了,‘道’也就產生了。孝順父母,尊敬兄長,這就是‘仁’的基礎吧!”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這種人,是沒有多少仁德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守信呢?老師傳授我的學業是不是復習了呢?”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譯文
孔子說:“治理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就要嚴肅認真對待工作,誠實守信,節約費用,愛護官吏,役使老百姓要在農閑時候。”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譯文
孔子說:“后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順他們;離開自己房子,便敬愛兄長;不多說話,說則誠實可信;博愛眾人,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實踐之后,有剩余力量,便憑著它去學習文獻。”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譯文
子夏說:“對妻子,看重品德,不看重姿色;侍奉父母,能盡心竭力;服事君上,不惜獻出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守信。這樣的人,雖說沒專門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譯文
孔子說:“君子,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嚴;讀書,學的知識也不會鞏固。要以忠、信兩種品德為主。要交比自己強的朋友。有了錯誤,就不怕改正。”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譯文
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遠代祖先,老百姓的品行便歸于忠厚老實了。”
子禽問于子貢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