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高考 地理統計資料及圖表 三角形統計圖
摘 要:在地理高考題中,讀圖分析題所占比重較大。這類題型主要考察分析能力,是區分地理知識水平高低的一個主要標志。所以大家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多練習讀圖,注意總結讀圖技巧,提高讀圖分析能力。地理統計資料及圖表是大量真實的地理信息的數字化和形象化形式,是地理信息的社會交流工具。它用真實可信的數據來描繪圖表及表述地理原理和地理過程,是地理規律、地理事物在區域內發生、發展的具體體現,具有較強的時間動態性。而在此介紹的三角形統計圖,是采用數字坐標形式來表現多項地理要素的數字信息圖像。
在此詳細地介紹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的讀數方法,目的是我們可以把直角坐標系中的讀圖方法遷移到三角形坐標系中來。掌握讀圖技巧,提高讀圖分析能力。下面以例題為例來具體分析讀圖方法。
例1,圖2 表示我國人口年齡構成的比重圖,三個軸分別表示0~14歲、15~64歲、65歲以上的人口比重。圖中A點表示某次人口調查結果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狀況,試分析各年齡段的人口比重分別是多少。
分析:首先分析0~14歲人口比重。從圖中可以找出0~14歲所在軸的0點,相當于直角坐標系中的原點。要讀出0~14歲人口比重,那要首先把它轉化成兩個軸的坐標系。如何確定它是由兩個軸組成的呢?由原點來確定兩個軸,即它是由0~14歲、65歲以上所代表的這兩條邊構成的坐標系。然后根據直角坐標系中點的坐標讀法,過A點向0~14歲所在的軸作“65歲以上”軸的平行線, 與0~14歲的軸的交點即為0~14歲的比重,可以估計為23%;同理,要確定65歲以上的人口比重時,可以按65歲以上、15~64歲兩條軸確定的坐標系來讀,大約為18%;15~64歲的人口比重是由15~64歲、0~14歲兩條軸來確定,大約為59%。
我們看看讀出的這三個比重值有什么關系呢?這三個值之和恰好是100%,這也是這類題目的一個規律。我們可以根據這個規律來檢查讀出的值是否正確。
根據以上分析的讀圖的過程,我們可以總結讀圖的步驟:先確定原點及兩個坐標軸,然后作平行線讀數。讀圖的關鍵是確定原點和坐標軸。以上分析的是此類圖如何去準確地讀出點的三項指標的百分數。
三角形統計圖的適用范圍比較廣,我們常遇到的類型有人口年齡結構的比重、三大產業構成比重、工業區位因素的影響程度等,這類題目不僅要求學生能準確地讀出點的三項指標的百分比,同時還會進行綜合分析,分析事物的特征,發展趨勢等。解讀這種題目時要注意認真審題,既要審清題目中的問題要求,也要審清題目中蘊含的地理信息,只要審清圖中表述的地理信息,準確提取有效信息,就把握了解題關鍵,最后運用所學地理知識進行綜合分析、判斷、推理。
A.煉鋁 服裝 家具制造
B.煉鋁 制糖 服裝
C.汽車 造船 水泥
D.煉銅 奶制品 制鞋
分析:該題需從題中讀出①、②、③所代表的工業部門對圖示中所要求的能源、原料、勞動力三個區位因素的依賴程度,即各自所占百分比。讀圖方法根據前面的例1所述,讀圖結果見下表。
然后再根據三種工業部門所占比例最大的主要區位因素,對照四個選項中的工業部門進行篩選。第一個工業部門“能源”所占比重最大,表明這種工業部門是動力指向型工業,因此可以排除C選項(因為汽車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是原料);第二個工業部門“原料”所占比重最大,表明這種工業部門是原料指向型工業,因此可以排除A選項(因為服裝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應該是勞動力);第三個工業部門“勞動力”是主要區位因素,而B選項中的“服裝”和D選項中的“制鞋”都符合,因此正確答案為B、D。
另外我們一起探討一下,此題也有解題技巧,可以不必讀出三個工業部門各區位因素的所占百分比。我們首先分析一下三角形統計圖的特征。三角形統計圖共有三個軸組成,每個坐標軸上的數值按著一定的方向,向著某個定點增加到100%,簡而言之,就是越靠近頂點處,三個因素中的某一個要素所占的比重就越大。我們從圖中可以看出,這三個工業部門各靠近一個頂點,區別比較明顯。①靠近的頂點,能源趨于最大值,這就意味著能源比重大,即為動力指向型;②靠近的頂點,原料趨于最大值,這就意味著原料比重大,即為原料指向型;③靠近的頂點,勞動力趨于最大值,這就意味著勞動力比重大,即為勞動力指向型。確定了三個工業部門的主導因素,然后再根據上面的分析方法去確定正確答案。
練習題:
1.讀某國三大產業比重結構圖,讀出第一產業所占的比重為( )。
A.20% B.30% C.50% D.60
2.讀我國三個地帶的產業結構圖(圖5),回答下列各題:
⑴ A、B、C三個地帶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比重最大的分別是 、 、 。
⑶從產業結構情況可知,我國 地區工業化和城鎮化比較高。
⑷當前,三個地帶的經濟差異主要表現為:東部地帶 科技力量比較強,而中部地帶具有 和資源等方面的優勢。
3.上海的經濟發展正朝著率先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前進。到2007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達到7500美元左右,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據2000年上海產業構成表中數據,圖6 中正確表示2000年產業結構的是 點,隨著上海經濟迅速發展,預計今后變動的趨勢是向 點的方向發展。
答案:1.A
2.⑴C、A、A ⑵東部、中部、西部 ⑶東部 ⑷資金、能源
3.C、E
關鍵詞:高考 地理統計資料及圖表 三角形統計圖
摘 要:在地理高考題中,讀圖分析題所占比重較大。這類題型主要考察分析能力,是區分地理知識水平高低的一個主要標志。所以大家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多練習讀圖,注意總結讀圖技巧,提高讀圖分析能力。地理統計資料及圖表是大量真實的地理信息的數字化和形象化形式,是地理信息的社會交流工具。它用真實可信的數據來描繪圖表及表述地理原理和地理過程,是地理規律、地理事物在區域內發生、發展的具體體現,具有較強的時間動態性。而在此介紹的三角形統計圖,是采用數字坐標形式來表現多項地理要素的數字信息圖像。
在此詳細地介紹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的讀數方法,目的是我們可以把直角坐標系中的讀圖方法遷移到三角形坐標系中來。掌握讀圖技巧,提高讀圖分析能力。下面以例題為例來具體分析讀圖方法。
例1,圖2 表示我國人口年齡構成的比重圖,三個軸分別表示0~14歲、15~64歲、65歲以上的人口比重。圖中A點表示某次人口調查結果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狀況,試分析各年齡段的人口比重分別是多少。
分析:首先分析0~14歲人口比重。從圖中可以找出0~14歲所在軸的0點,相當于直角坐標系中的原點。要讀出0~14歲人口比重,那要首先把它轉化成兩個軸的坐標系。如何確定它是由兩個軸組成的呢?由原點來確定兩個軸,即它是由0~14歲、65歲以上所代表的這兩條邊構成的坐標系。然后根據直角坐標系中點的坐標讀法,過A點向0~14歲所在的軸作“65歲以上”軸的平行線, 與0~14歲的軸的交點即為0~14歲的比重,可以估計為23%;同理,要確定65歲以上的人口比重時,可以按65歲以上、15~64歲兩條軸確定的坐標系來讀,大約為18%;15~64歲的人口比重是由15~64歲、0~14歲兩條軸來確定,大約為59%。
我們看看讀出的這三個比重值有什么關系呢?這三個值之和恰好是100%,這也是這類題目的一個規律。我們可以根據這個規律來檢查讀出的值是否正確。
根據以上分析的讀圖的過程,我們可以總結讀圖的步驟:先確定原點及兩個坐標軸,然后作平行線讀數。讀圖的關鍵是確定原點和坐標軸。以上分析的是此類圖如何去準確地讀出點的三項指標的百分數。
三角形統計圖的適用范圍比較廣,我們常遇到的類型有人口年齡結構的比重、三大產業構成比重、工業區位因素的影響程度等,這類題目不僅要求學生能準確地讀出點的三項指標的百分比,同時還會進行綜合分析,分析事物的特征,發展趨勢等。解讀這種題目時要注意認真審題,既要審清題目中的問題要求,也要審清題目中蘊含的地理信息,只要審清圖中表述的地理信息,準確提取有效信息,就把握了解題關鍵,最后運用所學地理知識進行綜合分析、判斷、推理。
A.煉鋁 服裝 家具制造
B.煉鋁 制糖 服裝
C.汽車 造船 水泥
D.煉銅 奶制品 制鞋
分析:該題需從題中讀出①、②、③所代表的工業部門對圖示中所要求的能源、原料、勞動力三個區位因素的依賴程度,即各自所占百分比。讀圖方法根據前面的例1所述,讀圖結果見下表。
然后再根據三種工業部門所占比例最大的主要區位因素,對照四個選項中的工業部門進行篩選。第一個工業部門“能源”所占比重最大,表明這種工業部門是動力指向型工業,因此可以排除C選項(因為汽車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是原料);第二個工業部門“原料”所占比重最大,表明這種工業部門是原料指向型工業,因此可以排除A選項(因為服裝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應該是勞動力);第三個工業部門“勞動力”是主要區位因素,而B選項中的“服裝”和D選項中的“制鞋”都符合,因此正確答案為B、D。
另外我們一起探討一下,此題也有解題技巧,可以不必讀出三個工業部門各區位因素的所占百分比。我們首先分析一下三角形統計圖的特征。三角形統計圖共有三個軸組成,每個坐標軸上的數值按著一定的方向,向著某個定點增加到100%,簡而言之,就是越靠近頂點處,三個因素中的某一個要素所占的比重就越大。我們從圖中可以看出,這三個工業部門各靠近一個頂點,區別比較明顯。①靠近的頂點,能源趨于最大值,這就意味著能源比重大,即為動力指向型;②靠近的頂點,原料趨于最大值,這就意味著原料比重大,即為原料指向型;③靠近的頂點,勞動力趨于最大值,這就意味著勞動力比重大,即為勞動力指向型。確定了三個工業部門的主導因素,然后再根據上面的分析方法去確定正確答案。
練習題:
1.讀某國三大產業比重結構圖,讀出第一產業所占的比重為( )。
A.20% B.30% C.50% D.60
2.讀我國三個地帶的產業結構圖(圖5),回答下列各題:
⑴ A、B、C三個地帶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比重最大的分別是 、 、 。
⑶從產業結構情況可知,我國 地區工業化和城鎮化比較高。
⑷當前,三個地帶的經濟差異主要表現為:東部地帶 科技力量比較強,而中部地帶具有 和資源等方面的優勢。
3.上海的經濟發展正朝著率先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前進。到2007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達到7500美元左右,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據2000年上海產業構成表中數據,圖6 中正確表示2000年產業結構的是 點,隨著上海經濟迅速發展,預計今后變動的趨勢是向 點的方向發展。
答案:1.A
2.⑴C、A、A ⑵東部、中部、西部 ⑶東部 ⑷資金、能源
3.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