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宋金元文學與藝術(三)
宋金元文學與藝術(三)

二、散文

韓愈、柳宗元提倡的古文運動,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五代,宋初,文風又一度發生逆轉。宋初承晚唐、五代的靡麗之風,當時的所謂時文,即四六駢體文,又在文壇上占居統治地位。西昆派文士楊億、劉筠倡為繁縟的辭藻,能者取科第,擅名聲,以夸榮當世,未嘗有道韓文者(歐陽修:《記舊本韓文后》)。一時文士專意于《文選》,草必稱王孫,梅必稱驛使,月必稱望舒,山水必稱清暉。這種僵死浮華的文體當然是令人厭惡的。林逋隱居西湖,皇帝派人去找他。他給來訪者寫信,用的是儷偶聲律之式。有人評論說:草澤之士,不友王侯,文須枯古;功名之子,俟時致用,則當修辭立誠。今逋兩失之矣!當時官府的公文程式用的是儷偶聲律之式,而民間通行的則是枯古散文,也就是所謂平文。但這種散文的發展趨勢卻是不可遏止的。

宋初最早提倡古文的是柳開。其后,王禹偁、蘇舜欽、穆修、石介等相繼而起。穆修一生潦倒,但搜集韓、柳文不遺余力。在《答喬適書》中,說:蓋古道息絕不行,于時已久。今世士子習尚淺近,非章句聲偶之辭,不置耳目,浮軌濫轍,相跡而奔,靡有異途焉。其間獨敢以古文語者,則與語怪者同也。眾又排詬之、罪毀之。不目以為迂,即指以為惑,謂之背時遠名,闊于富貴。前進則莫有譽之者,同儕則莫有附之者。在這種風氣面前,他敢于逆流而進,見識和毅力都是超出時人。石介著《怪說》,猛烈攻擊楊億、劉筠的文風是窮研極態,綴風月,弄花草,淫巧侈麗,浮華篡組,鎪圣人之經,破碎圣人之言,離析圣人之意,蠹傷圣人之道。石介是著名的經學家,他在文風上是倡導韓愈文以載道的傳統。

要改革文體,必須改革科舉考試,提倡散文。慶歷中,范仲淹推行新政,精貢舉一項規定:進士先策論,后詩賦。這一改革得到歐陽修的支持。歐陽修認為:舊制用詞賦,聲病偶切,立為考式。一字違忤,已在黜落,使博識之士,臨文拘忌,俯就規檢。美文善意,郁而不申。新政雖然很快失敗了,但歐陽修并沒有退縮。嘉祐二年,他主持貢舉,極力排抑流行的險怪奇澀之文。所謂太學體,實際上即是西昆體。歐陽修排抑西昆,倡導古文,樹立了平易流暢的文風,使場屋之習,為之一變。韓愈文章險仄,歐文則簡潔明暢,平淡通達。謝疊山說歐文藏鋒斂鍔,韜光沉馨,不如韓文之奇奇怪怪,可喜可愕。這種平易的文風,顯然更適合于宋代文化發展的需要。

散文經過歐陽修的提倡,在英宗、神宗年間,王安石、曾鞏、三蘇等都以散文著稱于時。韓、柳發動的古文運動在宋代重又得到新的發展。因之,后世將韓、柳與歐、王、曾、三蘇并列,號為唐宋八大家。曾鞏的文章通達質樸,王安石的文章簡健勁峭,蘇軾的文章則縱橫倏忽,姿態橫生。他們共同的特點都是自然平易,文從字順,并長于議論說理。朱熹評曾鞏文字依傍道理作,不為空言。王安石說:嘗謂文者,禮教治政云爾且所謂文者,務為有補于世而已矣;所謂辭者,猶器之有刻鏤繪畫也。誠使巧且華,不必適用。誠使適用,亦不必巧且華。要之以適用為本。(《上人書》)后人論蘇軾,也說他長于議論而欠弘麗(《歲寒堂詩話》)。這些評論,大體上說明,宋代散文重新走上了文以載道的道路。

北宋時期,古體散文代替了西昆的儷文。但駢體四六文仍用于詔制表啟。南渡以后,以陳亮、時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師法蘇軾,才辯縱橫,發展為政論。理學家們則極意強調義理,把文詞視為瑣事。理宗崇尚道學,淳祐四年,徐霖以書學魁南省,全尚性理,時競趨之,即可以釣致科第功名。自此非《四書》、《東西銘》、《太極圖》、《通書》、語錄,不復道矣。(周密:《癸辛雜識》)理學家們重性理而輕辭章,從文學上說,是走上衰敝。故宋濂有辭章至于宋季而弊甚之嘆。元初的散文作家有姚燧、戴表元等。戴表元的門弟子中最著名的是袁桷。《四庫提要》認為他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此后,虞(集)、楊(載)等都以詩文著稱。元末,黃溍、歐陽玄也長于散文。但是,總的來說,元代散文基本上還是對唐宋人的模仿,并沒有什么新的發展可說。

三、話本與諸宮調

宋金元時代城市經濟發展,城市里出現了一些講說故事的人,叫作說話人。他們講故事的稿本稱為話本。的意思即故事。

說話是從唐代的說話市人小說發展而來。佛教的俗講、變文也在形式上給了它以啟發和影響。北宋的都城汴京,說話很盛。說話人多有專長,如說小說、合生、說諢話、說三分、說五代史等。南渡以后,在臨安城中說話仍然十分繁盛。《都城紀勝》載:說話有·四家:一者小說,謂之銀字兒,如煙粉、靈怪、傳奇。說公案,皆是搏刀趕棒,及發跡變泰之事。說鐵騎兒,謂士馬金鼓之事。說經,謂演說佛書。說參請,謂賓主參禪悟道等事。講史書,講說前代書史文傳、興廢爭戰之事。最畏小說人,蓋小說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頃刻間提破。講史和小說的區別,在于講史一般篇幅要比小說長,講史大抵依據史書,略加渲染;小說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和口頭傳說。所以,小說比講史更吸引聽眾。

現存的所謂宋元話本都是經過后人修改過的宋代說話人的稿本。講史如《新編五代史平話》,小說如《碾玉觀音》等,人物描寫都很出色。由于城市居民繁眾,說話人投合不同階層人的趣味,話本的內容龐雜,思想性與藝術性都有很大差異。多數話本的主人公是普通的城市居民,反映了他們不同于農村中地主士大夫的生活方式和社會活動。在程朱理學的影響下,不少話本直接宣揚倫理綱常。也有一些話本從不同方面表達了南宋人民抗金的愿望。話本運用接近當時口語的文字寫成。在人物的刻畫、環境的描寫和人物對話方面,都顯示了這種文藝作品的嶄新風貌,對明清小說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宋代城市中發展起來的另一種文藝是戲曲。宋代的戲曲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以歌舞講唱為主,如轉踏、曲破、大曲、賺詞、鼓子詞、諸宮調等。另一類是和戲劇更為接近的傀儡、影戲、雜劇等。諸宮調的創始人是北宋澤州人孔三傳。這種文學體裁由散文和韻文兩部分組成。韻文由兒種不同宮調(即樂曲的聲調)結合成一套曲子,用以講述一個故事,所以叫作諸宮調。靖康年間,金兵圍汴京,向北宋索取教坊樂人、雜劇、說話、弄影戲、小說、嘌唱、弄傀儡等各色藝人一百多家。因此,說話、諸宮調等在金朝也十分流行。著名的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就是當時說唱諸宮調的稿本。

董解元身世不明,大約是金章宗時人。解元是當時人對文士的通稱。《西廂記諸宮調》是根據唐元稹的《鶯鶯傳》傳奇改寫而成。原作情節的重要改變,是張生與鶯鶯雙雙出走,結成良緣。這個改變沖破了傳統觀念的束縛,在思想內容上是重大的進步。這部作品一共用了十四種官調,一百九十三套組曲,結構嚴謹,曲折多致,從事件的矛盾沖突中表現了人物性格的特征和思想感情的變化。胡應麟稱它:精工巧麗,備極才情,而字字本色,言言古意,當是古今傳奇鼻祖。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次出現的長篇組曲,被譽為北曲之祖。董西廂在講唱時合琵琶而歌,所以又叫《西廂擋彈詞》或《弦索西廂》。表演時,彈奏和念唱是由一人兼擅的。

四、戲劇

宋代的戲劇,統稱作雜劇,但已沒有完整的劇本流傳,內容與結構都不能詳知。金代稱為院本,即行院之本。扮演戲劇的人多為倡伎,演員們所住的地方稱作行院,他們的演唱本即稱作院本,在金院本和諸宮調的基礎上,形成了盛極一時的元雜劇。它的科白即表演動作與對話部分,承襲了院本的體制;曲即唱詞部分,則明顯地源于諸宮調。它的新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宋、金的敘事體改變成為代言體:二是在曲調上更多的采用了民謠小曲。元雜劇的形成,是我國戲劇史和文學史上的重大事件。

元雜劇基本上是一種歌劇,演出時添加一些科白,借以表述劇情,使場面顯得生動活潑。曲詞也就是唱詞。元劇唱詞一般是由同一宮調中的幾支曲子或十幾支曲子組成的套曲。每一支曲于都由韻律鏗鏘的長短句組織而成,有其一定的格式,但在定格之外,可以增加襯字。句尾十之八九都押韻。在形式上既自由,又復雜,聲律上也很優美。套曲一韻到底,配合科、白,便成為一折(相當于一幕)。元劇一般由四折組成,另外可加楔子,置于各折之前或之間,充當開場或過場的作用。通常一個劇自始至終都由一個角色演唱,即由正未或正旦唱曲。但在各折中他所扮演的人物可以不同。由正末唱的叫未本;正旦唱的叫旦本。其他角色充當配角,只有賓白。劇本的最后有二句或四句詩對,叫題目”“正名,用以點出劇本的主題。

元雜劇產生在金元之際,到元成宗時而臻于極盛。它是宋金以來的戲劇合乎邏輯的發展,是在城市經濟發展的土壤中生長繁榮的。邾經《青樓集序》,說: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遺民若杜散人、自蘭谷、關已齋輩,皆不屑仕進,乃嘲風弄月,留連光景。金元之際,連年戰亂,社會上的一些文人不愿或不能仕進,借編寫雜劇以抒發憤悶。他們和廣大城市居民多有聯系,有的即與演員們一起,粉墨登場。因此,他們的作品能從各個方面比較深刻地反映社會現實和下層群眾的思想感情。

金元之際的雜劇,在山西一帶最為流行。元初發展到大都路(今河北地區)。元朝滅宋后,又傳入江南。

元代的雜劇作家,有姓名可考的有一百七八十人,見于記載的雜劇作品達七百三四十種。實際的數目當然還要遠遠超過。現在保存下來的有一百六十余種。元雜劇的發展,大體可分為二期。成宗大德以前為前期,以后為后期。前期的人才最盛,都是北方人。白樸可能是最早的雜劇作家,字太素,號蘭谷,山西隩州人。生于一二二六年,死于一三六年以后。與關漢卿、馬致遠等同稱為雜劇大家。白樸寫過雜劇十六種,現存三種。他的代表作《墻頭馬上》,描寫一對青年男女自由結褵的離合故事,最后由官居尚書的公公和婆婆牽羊擔酒向兒媳陪話,才又重新完聚。故事情節曲折,是出色的佳作。

關漢卿,號已齋,約生于金末。他可能原居山西解州,以后來到大都。所以,《錄鬼簿》說他是大都人,《析津志》說他是燕人。他在元朝沒有任過官職,《錄鬼簿》說他是太醫院戶,大約是系籍醫戶。他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劇作家,并且躬踐排場,面傅粉墨,以為我家生活,親自參加演出活動。元朝滅宋后,他去到杭州,約在成宗時死去。他寫過雜劇六十幾種,現存十五種,對元雜劇的形成與發展,貢獻最多。他所寫的雜劇,結構謹嚴,人物性格鮮明。一些劇作具有較強的思想性。《竇娥冤》大約是他晚年寫成的代表作。劇中描寫一個孤苦善良的少女竇娥,被屈含冤而被處斬。臨刑前憤怒地控訴: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元曲選》本)。劇中竇娥的恨天罵地,正是對元朝統治下黑暗的社會現實的揭露,是反映了作者的心聲。《拜月亭》劇描寫金宣宗時人民的流離,實際上是直接揭露蒙古侵金所帶來的災禍。

《望江亭》《救風塵》兩劇分別描寫改嫁的州官夫人和仗義勇為的伎女。她們都是機智英俠,勇于和邪惡勢力較量,與南宋理學統治下三從四德的婦女形象迥然不同。關漢卿劇作的題材極為廣泛,涉及到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但他往往把理想的完滿結局,寄托于明主”“恩官,這又反映了他的思想的局限。關劇的曲文,造語遣句,清新蘊藉,文采風流,在金元詞曲中亦是上品。元人鐘嗣成著《錄鬼簿》為劇作家立傳,列關漢卿為首。明初賈仲明稱關漢卿為梨園領袖”“編修師首”“雜劇班頭。關漢卿是元代成就最高貢獻最大的戲劇家,也是當時的劇作者和演員們公認的首領。

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大部人。元世祖時,曾任過江浙省務官,大約是在一二八五年以后。成宗時,他曾參與組織元貞書會,著有雜劇十三種,現存七種。金元之際,全真道在北方地主文人中傳播,馬致遠受到一定的影響。在他的劇作中,消極遁世的思想時有表露。他長于寫抒情的悲劇,語言平易而情致深濃,自成一家。他的名作《漢宮秋》描寫王昭君在出離漢境后,投江而死。匈奴單于與漢朝重新和好。劇中指責漢王朝文官武將在被金章紫綬都寵著歌衫舞袖,邊關有事,沒個人敢咳嗽。毛延壽叛國敗盟,致此禍釁。這是一個悲劇,情節不合于歷史的實際。但它在元朝統治下演出,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明臧晉叔編輯《元曲選》,以《漢官秋》為首篇,給予頗高的評價。《中原音韻》作者周德清論元曲制作,以關、白、鄭(光祖)、馬為代表。大抵成宗以后,馬致遠是繼關漢卿而起的最有影響的劇作者。

王實甫名德信,大都人。生平事跡不詳。他的創作活動主要是在成宗大德年間。撰劇十四種,現存三種。他的代表作《西廂記》,以董西廂諸宮調為藍本,把唐代《鶯鶯傳》中的輕薄少年改寫成忠實于鶯鶯的志誠種,以張君瑞中狀元,慶團圓而結束。《西廂記》以爭取婚姻自主為主題,成為六七百年來流傳最廣的佳作。全劇共五本二十一折(一說第五本為后人續作),實際上是由五個四折的劇本聯成一個長劇,首尾條貫。這就有足夠的篇幅,便于描寫情節的變化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戲劇沖突也得以向多方面展開。這種長劇的體制,為雜劇發展為傳奇,開辟了道路。

大德以后的劇作家,成就較大的是鄭光祖(名德輝)。他的作品以歷史劇為多,但代表作愛情劇《倩女離婚》構思新奇,富于浪漫色彩。無名氏的劇作《陳州糶米》揭露權豪勢要的橫行與百姓的冤苦,塑造了為民除害申冤的清官。清官戲在元代大量出現,是昏暗的現實社會中人民大眾的政治理想的反映。元仁宗朝實行科舉,提倡理學。此后出現的一些劇作,宣揚倫理綱常,成為理學的宣傳品。但以北宋梁山泊起義為題材的劇作,也在此時陸續出現。宋江、李逵、燕青等為主角的戲劇,逐漸流行,使他們成為人所熟知的人物。

大德以后,杭州代大都而成為戲劇的勝地。北方的許多劇作家陸續遷來杭州。陳旅《送揚州張教授還汴梁》詩:花邊細馬踏輕塵,柳外移舟水滿津。莫向春風動歸興,杭城半是汴東人。雜劇在杭州盛行,是以擁有北方觀眾為基礎的。但是,成宗以后,南曲也逐漸吸取北曲而得到發展。

祝允明《猥談》說:南戲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際,謂之溫州雜劇,也稱為永嘉雜劇戲文。入元以后,南戲仍很流行,據記載當時有一百六十八種劇本,現存的仍有十六種左右。南戲早期的唱詞據宋詞和俚謠巷曲雜湊而成,結構疏散,科諢較多,藝術形式比較自由而粗糙。北方雜劇南傳之后,南戲吸收了北劇的某些優點,唱詞采用聯套的辦法,減少了科諢,以便集中刻畫人物。同時出現了南北腔合調的新唱腔,沈和、范居中都能作南北腔。北雜劇與南曲戲文的逐漸合流,形成南北曲兼用的體制,最后導致明人傳奇的產生。這是中國戲劇史的一大進步。

一般說來:南戲的體制具有以下一些特點。一個劇本沒有固定的出數,可長可短,不象北雜劇那樣通例作四折(少數有五折的)。每一出中也不象北雜劇那樣通押一韻,更不機械地限制使用同一宮調中的曲牌。至于登場演唱的角色,可生可旦,不必由一人唱到底,完全按劇情的需要,可以由二人互唱,甚至數人合唱。這些改進使南戲較之北雜劇有了更多的靈活性,便于表達故事和抒寫感情,增強了戲劇的效果。

現存的南戲中比較著名的有《荊釵記》、《白兔記》、《殺狗記》、《拜月亭》等。北方雜劇題材廣泛,為甫戲所吸收。《拜月亭》基本上是依據關漢卿《閨怨佳人拜月亭》雜劇改編而成。劇中描寫蒙古侵金時期,金朝的青年男女蔣世隆與王瑞蘭的悲歡離合。曲詞優美動人,人物性格的描寫比關劇細膩,內容也較豐滿。這個劇本在南戲的發展中起著繼往開來的作用。

元末著名的南戲作家高明,字則誠,溫州瑞安人。順帝至正五年(一三四五年)舉進士,在處州、杭州等地任過小官吏。一三五六年后隱居慶元南鄉的櫟社,以詞曲自娛。他的名著《琵琶記》可能就是在這時候寫成的。《琵琶記》寫蔡伯喈和趙五娘的離合,是南宋民間廣為流行的一個故事。陸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詩: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死后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徐渭《南詞敘錄》里列舉的宋元南戲劇目中,有《蔡伯喈琵琶記》和《趙貞女蔡二郎》二本,并注明即蔡伯喈棄親背婦,為暴雷震死,里俗妄作也。高明把原來的不忠不孝改為全忠全孝,頌揚綱常節義,充滿程朱理學的說教。這顯然是理學長期在江南傳播的產物。但《琵琶記》中人物性格刻畫細致,語言豐富多采。這些都標志著南戲已發展成熟,也標志著這個劇種已達到了頂點。明王朝建立后,南戲傳入北方、乃由雜劇和傳奇取代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古代文學史》習題集試題 轉自網易 似水流年
讀書隨筆:中國文學發展史(6-5)
古代文學史二名詞解釋(12)
袁行霈版中國古代文學史2
大宋繁榮的茶館文化
文體知識大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锡林郭勒盟| 乾安县| 亚东县| 丽江市| 盐池县| 罗城| 康乐县| 中阳县| 田阳县| 杭锦后旗| 合山市| 大足县| 油尖旺区| 泉州市| 礼泉县| 四子王旗| 蓝田县| 海城市| 永兴县| 永修县| 凤山市| 四子王旗| 仙居县| 安阳县| 郎溪县| 胶州市| 顺昌县| 德江县| 宁强县| 巴南区| 锦屏县| 长葛市| 嘉鱼县| 平远县| 扬中市| 林口县| 安平县| 榆社县| 怀来县| 晋宁县| 周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