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清華簡與先秦時代的黃老之學

分享于2016-07-18 16:05

清華簡與先秦時代的黃老之學?

◎劉成群

內容提要 從“天→地→邦→人”的論述序列、“天道論”“因循論”及“利民”“尊君”理念等角度進行考察,可發現清華簡《湯處于湯丘》與《湯在啻門》都包含有一定的黃老因素。尤其是《湯在啻門》一篇已出現四時、五行、刑德、氣等明顯的黃老觀念,此篇在對晝夜四時的強調中也透露出了一定的陰陽思想。但《湯在啻門》中的“天道”與“五味之氣”并沒有貫通為道生氣的模式,陰陽與德刑沒有配位,陰陽與五行也并未合流。因此可以判斷,清華簡《湯處于湯丘》《湯在啻門》兩篇文獻,大致處于早期黃老文獻向后來較成熟的黃老文獻過渡的節點上。

關鍵詞 天道 因循 利民 尊君 五味之氣 陰陽 德刑 五行

〔中圖分類號〕B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47 -662X(2016)02 -0011 -08

2015年4月,《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伍)》公布了新一批整理成果。這批成果共收錄《厚父》《封許之命》《命訓》《湯處于湯丘》《湯在啻門》《殷高宗問于三壽》等竹簡六篇。其中除《命訓》見于今本《逸周本》以外,其他五篇均為傳世文獻和以往出土材料所未見之逸篇。在上述六篇當中,《湯處于湯丘》《湯在啻門》《殷高宗問于三壽》三篇文辭較淺,屬于戰國時代流傳的商代傳說。尤其是《湯處于湯丘》《湯在啻門》兩篇與戰國時代正在興起的黃老之學有著緊密的關系。現就《湯處于湯丘》《湯在啻門》兩篇文獻所透露出的一些信息,來分析戰國時代黃老之學的興起與演變,并以此求教于治先秦思想的諸君子。

變過程,各種典籍的記載都相對模糊。對于戰國時代興盛一時的黃老之學,由于焚書坑儒后傳統文獻的缺失,我們對其所知更是有限。《史記》一書中存有一些不成系統的記載,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曰:“慎到,趙人。田駢、接子,齊人。環淵,楚人。皆學黃老道德之術,因發明序其指意。”又《史記·樂毅列傳》云:“樂臣公學黃帝、老子,其本師號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樂瑕公,樂瑕公教樂臣公,樂臣公教蓋公。蓋公教于齊高密、膠西,為曹相國師。”現代學者蒙文通曾對傳世典籍中所記載的黃老學者進行過梳理,并將黃老之學視為與莊周一流的南方道家相對應的北方道家體系。郭沫若也指出,黃老之

一、出土文獻對黃老之學的激活        ?基金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清華簡與古史新建”( 2015RC27 )

黃老之學在漢初思想格局中一度處于主導地位   ①蒙文通:《略論黃老學》,《古學甄微》,《蒙文通文集》第1乃是不爭的事實。但對黃老之學起源以及具體的演  卷,巴蜀書社,1987年,第284頁。

1/8頁

術是“培植于齊,發育于齊,而昌盛于齊的”,在此觀念之下,他詳細分析了稷下道家三派。此后,由于史料之缺失,有關先秦時代黃老之學的研究基本處于一種停頓狀態。

20世紀70年代以后,由于馬王堆帛書、郭店簡、上博簡等出土資料的公布,接連引發了數次有關黃老之學的研究熱潮。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前的《經法》《十大經》《稱》《道原》四篇古佚書,被唐蘭推定為《漢書·藝文志》中《黃帝四經》。高亨等認為,佚書《十大經》有可能是《漢書·藝文志》里的道家類著作《黃帝君臣》十篇。上述學者的研究將有關馬王堆帛書古佚書的討論引向了輪廓模糊的黃老之學,隨后遂有一系列的相關論著紛紛產生。關于郭店簡《太一生水》,黃釗認為其應為齊國稷下學宮中主黃老的那派道家的遺著。曹峰也認為《太一生水》“用天道來指導人事的政治思想顯然和黃老道家最為接近”。關于上博簡《三德》《凡物流形》《恒先》也均有學者發掘其蘊含的黃老信息,如曹峰指出:“《三德》應該是《黃帝四經》的思想淵源之一”。王中江認為:“從以‘一’或‘道’作為統治的最高原理和原則來看,《凡物流形》的政治思想屬于黃老學的譜系。”⑦又如曹峰指出:“在《恒先》中自生模式被采用,是黃老道家政治哲學的需要。”⑧甚至在先秦一些屬于儒家的出土文獻中也常常顯示出黃老思想的特點,如上博簡《天子建州》即是如此。馬王堆帛書、郭店簡、上博簡等出土文獻對于黃老之學的研究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其不僅“激活了對《管子》、《呂氏春秋》、《淮南子》、《鹖冠子》等傳世文獻的重新解讀”,0從而越發證實了老一輩學者關于黃老之學在戰國時代一度“壓倒百家”的論斷,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黃老之學只是在齊地流行的北方道家體系的固有認識。清華簡的出現,進一步促進了我們對先秦黃老之學的認識。清華簡《筮法》也與黃老術數之徒相關,有學者就指出:“《鹖冠子》一書之內容多有與清華簡《筮法》中的文字相合者”。1 而清華簡《湯處于湯丘》與《湯在啻門》兩篇亦明顯含有黃老思想,下面就這一問題展開具體的論述。

二、清華簡《湯處于湯丘》與《湯在啻門》

中的黃老因素

清華簡《湯在啻門》一文對于政治思想的表述是借助商湯和伊尹的對話展開的。商湯問伊尹的問題是:“幾言成人?幾言成邦?幾言成地?幾言成天?”伊尹的回答是:“五以成人,德以光之;四以成邦,五以相之;九以成地,五以將之;九以成天,六以行之。”○2如果將商湯、伊尹君臣的對話從后往前看的話,則可發現其中存在一個“天→地→邦→人”論述序列。由天之道導出人之道來,乃是黃老之學的標志,黃老之學其思維方式就存在一種“推天道以明人事”○3的特點。這一特點在《管子》《呂氏春秋》《鹖冠子》《淮南子》以及馬王堆帛書《黃帝四經》中都看得很清楚。如《管子·四時》云:“道生天地,德出賢人。道生德,德生正,正生事。是以圣王治天下,窮則反,終則始。”如《呂氏春秋·季春紀》云:“天道圜,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又如

①郭沫若:《稷下黃老學派的批判》,《十批判書》,《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55~187 頁。

②唐蘭:《〈黃帝四經〉初探》,《文物》1974年第 10期。

③高亨、董治安:《〈十大經〉初論》,《歷史研究》1975年第1期。

④黃釗:《竹簡〈老子〉應為稷下道家傳本的摘抄本》,《中州學刊》2000 年第 1 期。

⑤曹峰:《〈太一生水〉“天道貴弱”篇的思想結構———兼論與黃老道家的關系》,《清華大學學報》2015年第 3 期。

⑥曹峰:《〈三德〉與〈黃帝四經〉對比研究》,《江漢論壇》2006年第11 期。

⑦王中江:《〈凡物流形〉的“貴君”、“貴心”和“貴一”》,《清華大學學報》2010 年第 1 期。

⑧曹峰:《〈恒先〉的氣論———一種新的萬物生成動力模式》,《哲學研究》2012 年第5期。

⑨曹峰通過對《天子建州》“文陰而武陽”一章的分析,認為:“先秦有一部分儒家所談的‘禮’和黃老道家及陰陽家有相通之處。”見曹峰:《上博簡〈天子建州〉“文陰而武陽”章新詮》,《中華文史論叢》2013 年第3 期。

○0 曹峰:《出土文獻視野下的黃老道家研究》,《中國社會科學》2013 年第2 期。

○1 劉大鈞:《讀清華簡〈筮法〉》,《周易研究》2015年第 2期。

○2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伍)》,中西書局,2005年,第142 頁。

○3 胡家聰:《道家黃老學“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維方式》,《管子學刊》1998年第 1 期。

2/8頁

清華簡與先秦時代的黃老之學

《黃帝四經》中的《十大經·姓爭》云:“天道環(周),于人反為之客。靜作得時,天地與之。爭不衰,時靜不靜,國家不定。可作不作,天稽環周,人反為之(客)。靜作得時,天地與之;靜作失時,天地奪之。”①可見,大凡黃老著作,若論述“天之道”,則隨之有“人之道”與之相呼應。也就是說,“天之道”乃是社會、個體準則的終極依據。從這一角度來看,清華簡《湯在啻門》“天→地→邦→人”的序列十分明顯地體現出了黃老之學的一般特點。

《老子》一書的首章論述了作為哲學本體的“道”,這個“道”乃是一個先于宇宙的絕對存在,其特點寂兮寥兮,幽深玄遠,很難用常人的思維去把握。除了這個抽象的“道”外,《老子》中還存在一個“天之道”,如“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如“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這個“天之道”當然有冥冥中主宰力量的意蘊,但在表面上,它首先表現為一個自然秩序的運行者,因而比之“道”就顯得較為直觀、形象,更容易被把握。曹峰在研究《黃帝四經》的時候,就發現此書中存在兩種并不相同的“道”論。一種是強調“道”為最高本體的“道論”,可稱之為“老子類型道論”;另外一種是一種“天道論”,“這種天道論視天地人為相互聯動的整體,根據宇宙秩序來指示人類的政治行為。”曹峰將這種“天道論”稱之為“黃帝類型道論”。“黃帝類型道論”比起“老子類型道論”更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因為“通過黃帝這個媒介,為社會普遍遵循的規則、禁忌系統才得以導入其理論系統中,使之既具有現實操作性,又具有天生的可信性和權威性。”②

清華簡《湯在啻門》中曾談到“九以成天,六以行之”,其具體內涵是“唯彼九神,是謂九宏,六以行之,晝、夜、春、夏、秋、冬,各司不解,此惟事首,亦惟天道。”③“天道論”比起“道論”較為具體的是,天道往往以四時運行為表象,如《黃帝四經》云:“天地之恒常,四時、晦明、生殺、柔剛。”④其中“四時”就是天道恒常的外化,而《淮南子·泰族》也有云:“天地四時,非生萬物也,神明接,陰陽和,而萬物生之。”這里的“天地四時”與“神明”“陰陽”都具體地表現著天道的存在。清華簡《湯在啻門》中的天道,乃為晝夜與四時所“行之”,體現為自然秩序的運行者,因而表現

出比較明顯的具體性。簡文中又說,天道乃為“事首”,即“萬事之開端”,這顯然一個“天之道”過渡到“人之道”的固定模式。從上述角度來說,《湯在啻門》的“天道論”有著明顯的黃老之學的印記。

黃老之學崇尚“天道”,他們普遍認為“天道”可以確定人世間的一切行為規范,以其政治理論的“天道論”色彩十分濃厚。曹峰曾指出,《黃帝四經·稱》與上博楚簡《三德》就都好用“天 X”之語“表示來自上帝或自然的賞罰”,在語言中表現出明顯的禁忌色彩。有關這一點,在清華簡《湯處于湯丘》中也有明顯的體現,如商湯曾自謂:“如幸余閑于畏天威,朕惟逆順是圖”,又如小臣伊尹謂湯曰:“后固恭天威”,此皆為明證(《清華簡(伍)》,第 135頁)。曹峰還指出,黃老之學那些敬畏天道的文獻中常常使用“吉、福、強、勝、進、順、昌、成、長、久、靜、定、無事”以及“兇、禍、削、弱、敗、退、逆、災、異、亂、殺、戮、誅、滅、殃、怨、病、死、亡、喪、破、毀、壞、損”等具有咒語傾向的字詞來表示結果。清華簡《湯處于湯丘》與《湯在啻門》兩篇文獻中也常常出現這樣的字詞,如《湯處于湯丘》曰:“能其事而得其食,是名曰昌。未能其事而得其食,是名曰喪。”又如《湯在啻門》曰:“變亟執譌以亡成”,又曰:“起事時順”,又曰:“政禍亂以無常”。這些均是表示禁忌且風格簡練干脆的字詞。

既然黃老之學崇尚“推天道以明人事”,那么,從“天之道”到“人之道”是怎樣過渡的呢?一般來說,“因循論”在這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黃老之學崇尚因循,如《文子·道原》謂:“因循而應變”,又《文子·自然》曰:“能因則無敵于天下矣”;⑥再如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指》謂:

①④陳鼓應:《黃帝四經今注今譯———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商務印書館,2007 年,第267、25頁。

②曹峰:《出土文獻視野下的黃老道家研究》,《中國社會科學》2013 年第2期。

③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伍)》,中西書局,2005年,第143 頁。

⑤王利器:《文子疏義》卷1,中華書局,2000 年,第46頁。

⑥王利器:《文子疏義》卷8,中華書局,2000年,第355頁。

3/8頁

“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老子》一書云:“能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黃老之學的因循思想即濫觴于此。在黃老道家那里,自然秩序即為天道的表現者,所以順遂自然即是順承天道。“因循論”首先表現在要“因天時”,如《黃帝四經》中就常常談到“因天時,與之皆斷”,《淮南子·主術訓》亦曰:“是故人君者上因天時,下盡地財,中用人力”。

當然,黃老之學的因循思想不只是“因天時”,還應包括“因人情”這一層面。為什么要“因人情”呢?黃老學者們認為人普遍具有一種“自為”,也就是“為自己”的自然性情。因為是自然性情,因此可以因循之。恰如《慎子·因循》指出:“因也者,因人之情也。人莫不自為也,化而使之為我”;②《管子·霸言》也認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黃帝四經》更是提出過“不法人,兵不可成”。由“因人情”進一步推導當然可以推導至“順民心”這一層面,《管子·權修》云:“人情不二,故民情可御也”,也可以說,“順民心”即“因人情”深化的結果。黃老之學中“順民心”的思想乃是其政治思想的切入點,也是“天之道”垂范于“人之道”的具體體現。如《黃帝四經》曰:“因民之力,逆天之極,……此天之道也。”④《文子》云:“故圣人立法以導民之心,各使自然……”⑤《管子》的很多言論在順民心、利民生等層面則更加具體,如《順民》一篇宣稱:“先王順民心,故功名成。得民必有道,萬乘之國,千戶之邑,民無有不說。”王中江指出,黃老之學的“因循論”是建立在“自然法”基礎之上的,同時又構成法治公共性、客觀性的理論基礎。有了“因循論”,方可從自然切入到人類社會,方可實現由“天之道”到“人之道”的具體跨越。

清華簡《湯在啻門》也明顯存在“因循論”的思想。既然作為“事首”的天道表現為“晝、夜、春、夏、秋、冬,各司不解”,那么人間的政治秩序也應該向上述自然秩序效法。有關人間的政治秩序,簡文是將其分成五個層面而分別論述的,這五個層面就是:德、事、役、政、刑。所謂的美德是“濬明執信以義成”,所謂的惡德是“變亟執譌以亡成”。《左傳》襄公二十二年載晏子云:“君

人執信,臣人執共,忠信篤敬,上下同之,天之道也。”可見,“濬明執信以義成”的美德即有因循天道之意味。所謂的美役是“起役時順,民備不庸”,所謂的惡役是“起役不時,大費于邦”。這里的是“時”很顯然就是“天時”,如上所述,“因天時”乃是黃老“因循論”中最重要的內容。所謂的美政是“政簡以成”,所謂的惡政是“政禍亂以無常,民咸解體自恤”;所謂的美刑是“刑輕以不方”,所謂的惡刑是“刑重以無常”。一般來說,黃老學者們都崇尚天道之恒常秩序,如《文子·道原》謂:“不易其常”。上博簡《三德》也多有“順天之常”“是謂天常”之類的句子。他們不但崇尚天道恒常,同時還認為天道的恒常性理應該向世道與人心轉化,如《文子·自然》謂:“與時往來,法度有常”,《黃帝四經》中有云:“天地有恒常,萬民有恒事。……天地之恒常,四時、晦明、生殺、柔剛。萬民之恒事,男農、女工。”⑩我們回過頭來再看《湯在啻門》對所謂“美政”“惡政”“美刑”“惡刑”的描述,尤其是對“無常”的反對,則可明顯看出其對天道恒常的崇尚與遵循。《湯處于湯丘》抨擊夏桀政治曰:“春秋改則,民人趣忒,刑無攸赦”,所謂“改則”,也就是隨意改變政治規則,這也往往被視為不因循“天道恒常”的做法。

《湯在啻門》一文謂:“九以成地,五以將之”,其具體表述為:“唯彼九神,是謂地真,五以將之,水、火、金、木、土,以成五曲,以植五谷。”(《清華簡

(伍)》,第143 頁)雖然地為“九神”所成,但亦需五

①③④⑩陳鼓應:《黃帝四經今注今譯—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商務印書館,2007 年,第280、280 ~281、282、25頁。

②王斯睿:《慎子校正》,商務印書館,1935年,第3 頁。

⑤⑨王利器:《文子疏義》卷8,中華書局,2000 年,第 348、345頁。

⑥王中江:《黃老學的法哲學原理、公共性和法律共同體理想——為什么是“道”和“法”的統治》,《簡帛文明與古代思想世界》,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年,第454~455頁。

⑦王利器:《文子疏義》卷1,中華書局,2000 年,第 36頁。

⑧馬承源:《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88~289 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黃帝書》
《黃帝四經》對《老子》“道”論的繼承與發展及原因
范蠡與《黃帝四經》
道生法
黃樸民:戰國黃老學派及其軍事思想
曹峰 | 先秦道家關于“賢能”的思考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宁县| 噶尔县| 龙岩市| 故城县| 蒲城县| 武宁县| 措勤县| 汾西县| 剑阁县| 娱乐| 灵川县| 容城县| 湛江市| 图木舒克市| 利津县| 格尔木市| 克山县| 惠州市| 临夏市| 河津市| 英山县| 花垣县| 镇康县| 井陉县| 七台河市| 濮阳县| 曲松县| 军事| 壶关县| 临沂市| 应城市| 饶平县| 普兰县| 夹江县| 东明县| 平舆县| 郧西县| 恩平市| 尤溪县| 常州市| 鄂托克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