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提供2018年11月28日cctv10健康之路節目視頻全集和要點筆記,節目請到的嘉賓是何麗。主題是《吃對鹽才健康》。主要介紹吃鹽的誤區,不同年齡的人所需要攝入的鹽量等相關內容。百年養生網提供視頻全集的在線觀看和主要內容介紹(節目要點筆記)。
圖:吃對鹽才健康
何麗: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
鹽不可多吃,但也不可不吃,鹽能維持人體的正常發育,還能防止肌肉的痛性痙攣、控制體液滲透壓與代謝的平衡。過度控鹽會造成低鈉血癥,低鈉血癥的表現為頭昏腦漲、惡心反胃、四肢無力。
有人說低鈉鹽可以多吃,其實是不對的,鹽的化學式是氯化鈉,鈉元素攝入過多,會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低鈉鹽是用氯化鉀替代鹽中的一部分氯化鈉,從而降低人體鈉元素的攝入量。鉀對鈉有拮抗的作用,鉀元素攝入量多了,鈉就會被排出。而且鉀元素能夠幫助人體對鈣的沉積吸收。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低鈉鹽,腎功能不好或在服用利尿劑(利尿劑是一種排鈉保鉀的藥,如果吃低鈉鹽會讓體內鉀元素過高,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的人不適合吃低鈉鹽。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嚴格規定,孩子半歲開始加輔食,一歲前的所有輔食是不需要加鹽、味精、雞精、醬油等調味料的。因為一歲前孩子需要的鈉元素很少,奶類以及輔食中的鈉元素就可以滿足孩子的需要。
并且在孩子腎功能還沒有發育成熟時,添加過量的鹽會導致孩子無法代謝,對身體造成危害。
根據孩子年齡的不同,所需要攝入的鹽量也會有一定差異,2-3歲的孩子每天不能超過2克;4-6歲的孩子每天不能超過3克;7-10歲每天不能超過4克;11歲以后每天不能超過6克。
圖:不同年齡的人所需要攝入的鹽量
無碘鹽并不是更健康。如果長期攝入不到充足的碘元素,易導致甲狀腺腫大(大脖子病)。如果孕婦長期攝入碘元素不足,可能導致胚胎患上克丁病(呆小癥),患有克丁病的孩子,會出現個子長不高,并伴隨有一定的智力問題,通常無法治愈和改善。
為了孩子的健康,待產的孕婦還有乳母都需要吃碘鹽,除非經過醫生的診斷不需要攝入碘。沿海地區,經常吃海鮮的人同樣需要補碘,除非你經常吃紫菜、海藻類的食物,這些食物含碘元素較多。
有的人認為食鹽中的抗結劑有毒,其實不是的,自然環境中鹽逗會形成結塊,結塊后不利于控制鹽的使用量,容易導致攝入過多,所以在食鹽中加入抗結劑很有必要。抗結劑使用的是亞鐵氰化鈉,每公斤鹽中只能添加0.01克以下,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并不是越貴的鹽越好鹽的種類很多,價格也不相同,很多人認為越貴的鹽就會越好。
不同的鹽含有不同的營養成分,補充礦物質、補鋅、補鈣、補充微量元素等層出不窮。鹽是為了幫助食物的口感變好,補充人體所需的鈉離子和氯離子,而很貴的鹽加入的營養成分并不足以滿足人體一天所需。生活中選擇正常的加碘鹽就足夠了,不必追求價格高、添加額外營養素的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