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感冒:
癥狀:惡寒重、發熱輕、鼻塞、流清涕、無汗、噴嚏、流淚、或咳嗽痰清稀色白,手足不溫,舌苔薄白,脈浮緊。
治則:疏風散寒,解表。
處方: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耳后高骨、推天柱骨、揉風池、風府、揉上背膀胱經,拿肩井、二扇門、揉外勞宮、推三關;
若鼻塞流涕:按揉迎香、黃蜂入洞、摩前囟門。
若伴咳嗽:推揉譚中、推胸八道、揉肺腧、分推肩胛骨、內八卦、飛經走氣。
2.風熱感冒:
癥狀:發熱重、惡寒輕、鼻塞流黃涕、粘稠涕、咽喉腫痛、咽部充血或咽峽部皰疹或咳痰色黃、粘稠痰、舌尖赤、苔薄黃、脈浮數,指紋浮紫。
治則:疏風清熱 解表
處方:清天河水、清肺、揉太陽、開天門、推坎宮、揉承槳(生津利咽)(大孩子攪舌咽津)、揉合谷、曲池、外關、大椎、推脊(食中二指大椎——尾椎)掐揉少商、勾揉扁桃體外方、揉上背膀胱經(溫熱為宜)
3.感冒夾痰:
感冒癥狀伴有痰涎壅盛,喉中痰鳴,舌苔厚潤膩,脈浮滑。
處方:解表一組穴,按弦走搓摩(虛證不可用,破氣,瀉氣,用于一切實證)、推揉膻中,開璇璣,擦胸背法,運內八卦。
4.感冒夾積:
感冒癥狀伴腹脹、大便量多味酸、口臭、口嗖、舌苔厚膩、脈浮滑,往往睡覺不寧。
處方;感冒穴加消食導滯、助運化一組穴
運板門、運八卦、補脾經、摩中脘,(清大腸、揉天樞、調腸胃積滯)、揉足三里、推脊椎。
5 感冒夾驚:
感冒癥狀伴驚證,頭發豎立無光澤、夜則驚啼、三根青、指紋青、嘔吐物大便顏色發青發綠,夜則緊跟母懷,脈浮弦或乍來乍數。
處方:解表穴—風寒穴——風熱穴
止驚:百會、開天門、猿猴摘果、平肝、掐揉五指節,小天心,二龍戲珠。
6.氣虛感冒:
反復感冒、日久不愈、伴乏力懶言、語聲低微、自汗、食欲不振、肌肉消瘦、四肢倦怠、舌質淡紅、面色萎黃或皎白五華、脈浮而無力等。
處方:補氣一組穴、感冒風寒風熱一組穴、 補脾、補腎、補肺、推三關、揉外勞宮、揉百會、摩腹、揉氣海、關元、揉足三里、揉肺腧、腎腧捏脊等。
預防護理
1.預防
(1)小兒應多參加戶外活動,多曬太陽,提高抵抗力。
(2)注意衛生,常洗澡,曬被褥,根據氣候變化增減衣物,注意冷暖調護,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每日保持通風換氣。
(3)感冒藥多是解表發汗藥,若連服時久,汗毛孔一直開著,遇邪風又復感,故不宜久服,應中病即止。
(4)流行季節,應少到公共場所,避免交叉感染。
2.護理
患病期間注意休息,多飲水,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不要吃太多,有利于疾病的恢復。《幼兒推拿秘書》說:“要得小兒安,常帶饑與寒。肉多必滯氣,生冷定成疳。
熱病稍愈,食肉乃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