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兔年春晚讓人印象深刻的舞蹈莫過于《錦繡》了。它是舞劇《五星出東方》中的經典舞段之一,經過舞蹈動作細節化處理和服道化整合呈現,再現大漢盛世歌舞宴樂的繁華景象。
《錦繡》舞蹈仿漢甬造型
其實,比起舞蹈的視覺效果和唯美意境,更讓觀眾感興趣的是這部舞劇的取材。
《五星出東方》借在古絲綢之路新疆和田段出土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這個文物的出土,特別具有考古價值。
位于和田民豐縣正北約150公里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之中有一個古遺址——尼雅遺址。它被來此考察的專家學者稱之為“東方的龐貝”。
尼雅古城遺址
尼雅文明,是當今考古界公認的、繼瑪雅、龐貝文明之后,第三個人類文明史,考古精英及前輩們為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探索的腳步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在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尼雅遺址一處墓地有一個重大發現。
尼雅遺址
考察隊員們見到墓內尸體中部的織物中露出一點色彩斑斕的織錦,在沙土掩蓋中格外醒目。
考察隊員一點點地將這塊錦翻開,隨著他的手輕輕移動,織錦不僅逐漸顯露出鮮艷的藍、白、紅、黃、綠花紋,還陸續看到在藍底白色織出的漢文“國”、“東方”、“五星”等字。
出土時的原貌,宛如新的
最后完整的文字是:“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在場所有人非常震驚。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文錦長18.5厘米,寬2.5厘米。藍色底子上,用鮮艷的白、紅、黃,綠等色織出星紋、云紋及孔雀、仙鶴、辟邪、虎等瑞禽獸紋樣的豐富花紋。
織錦上的鳥獸圖案
織錦四周用白織物縫邊,上下各縫出3根長條帶,出土時位于尸體的臂肘腰部。“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文字出現上下兩排。
陳列在新疆博物館的《五星》織錦
這一發現也轟動了世界考古界。織錦上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八個纂體漢字,是目前新疆出土最早的“中國”字樣。
五星錦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熱門小說《鬼吹燈》中,曾有過對精絕女王的描述。女王為了獲得力量與“鬼眼神”建立了契約,獻祭自己的雙眼換取無邊的法力。
精絕女王能夠駕馭怪蛇,精通各種巫術。作者腦洞大開,創造了精絕女王這個虛構的人物,但精絕國在歷史上,卻是真正存在的。
經考古研究,民豐縣出土的這塊織錦的主人,就是精絕國國王。
西漢政府控制西域時,這塊土地上有三十六個小國,人們把它們統稱為“西域三十六國”。
在西漢時,距離長安有8820里的精絕國,有480戶人家,全國3360人,國王居住在精絕城,整個精絕國有精兵500人。設有精絕都尉、左將,驛長各一人。
這個國家雖然小,但由于所處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而殷實而富庶,成為周邊各個勢力爭奪的目標。
可惜,在后來的歲月中隨著戰亂和生態變化,“西域三十六國”中有些一直保持著自己的活力,發展成為邊塞重鎮,有些卻由于種種原因,消失在塔克拉瑪干的茫茫黃沙中。
精絕國消失四百年后,唐玄奘前往印度,他曾路過精絕國遺址,給我們記述當年的情況。
唐玄奘由“媲麼川東入沙磧,行二百余里,至尼壤城,周三四里,在大澤中,澤地熱濕,難以履涉,蘆草荒茂,無復途徑。唯趣城路僅得通行,故往來者莫不由此城焉,而瞿薩旦那以為東境之關防也”。
這是最后一段關于精絕國的記載,自此以后,西域三十六精絕國就在歷史的舞臺上消失了。
尼雅遺址出土的文物中影響最大的是“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文錦。它的出現給人們了無數的遐想,也呈現了許多神秘色彩。
這是一個古老的預言?還是古人專門用于某中特殊的用途的物品?
專家研究后認為,原來這是一塊古人用來解釋天象的織錦。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其實是一次占卜的結果記述。
人們在這個墓葬中還發現了另外一塊織錦,上面寫著“討南羌”,南羌就是漢代占據青藏高原的少數民族羌族,因為他們在河西走廊之南所以稱之為南羌。
“討南羌”織錦
這兩塊織錦連起來,整個意思就是“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討南羌。” 就是說金、木、水、火、土五個行星出現在天空時,利于政府去征伐南羌。
西漢時期,將星如云。衛青、霍去病、李廣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衛霍之后,還有一位功勛卓著的老將趙充國。而正是這位老將的驍勇善戰,將河西走廊和西域徹底納入漢代的版圖。
趙充國畫像
在《漢書·趙充國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西漢王朝討伐西羌的一次戰爭中,當時趙充國已經70余歲,但依舊堅持帶兵打仗。
趙充國到達河西前線,他發現殲滅西羌最好的方法并非單純的武力征服,而是運用屯田之法。
趙充國解決了漢軍的后勤問題,并將西羌諸部驅逐到寸草不生、天寒地凍的荒蕪之地。
在凍餓之中,西羌諸部不斷衰落,結伙向趙充國的屯田兵發動猛攻。趙充建立起堅固工事,只守不攻。
很快消息便傳到了漢宣帝耳朵里,漢宣帝不滿趙充國的固守政策。
他曾連續下達三道旨意,要求趙充國主動出擊,然而老將軍卻以時間不成熟為由,三次冒死退回了圣旨。
隨著西羌的日益衰落,趙充國發現出擊的時機已到。而就在此時,天公也在作美,出現了一次吉兆星象,就是“五星連珠”。
按中國史籍的說法,“中國”在古代的意思是王朝所統治的疆域;五星指的是“金木水火土”;“東方”指的是天穹的東方,古人以為五星相聚之處,其下用兵必勝。
漢宣帝在給趙充國的詔書中霸氣地寫道:“今五星出東方,中國大利,蠻夷大敗!”
而趙充國等待的正是這樣一個良機,天時地利人和,向西羌諸部發動猛攻,只打得西羌潰不成軍。
經過趙充國的經營,漢朝徹底控制了河西走廊,而遙遙相望的西域也納入了中國版圖——漢宣帝任命鄭吉為中國在西域的第一任行政長官——西域都護。
趙充國征服西羌后,匈奴也在隨后不久向漢朝投降,而這正是“蠻夷大敗”之要義。
相比于“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蠻夷大敗”更能彰顯大漢王朝的霸氣。
漢代版圖
為了紀念趙充國的偉大勝利,蜀地的織工織造出“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護臂。
時過境遷,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護臂,又回到了我們后代的手里。
這件繡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占星術語的錦護膊被墓主人帶進墳墓。
也許在他的認知里,這句話是一句神奇的守護語,而這件護膊就是一件守護神物,能夠庇佑他百戰百勝。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證明了中國古代關注天象的歷史和中華文明本身的歷史一樣悠久。
由于五大行星周期性圍繞太陽公轉時間不同,從地球上觀察它們接近的天象概率小,而五星聚合一處這樣極端的天象更是非常難發生。
在古代中國星占學和天文學是由皇家史官專門掌管,有專門的機構。
而且朝庭對歷法和天象擁有著絕對的解釋權,私論“天文歷算”者是要處以極刑的,所以,能夠使用這些星占用辭,并且敢將其作為織錦上的一句吉祥語,明示了這件織錦是皇家官府(織室)專門織造的。
漢代每遇國家大事非常看重星象。漢朝開國時有一個和“五星連珠”天象非常重要的巧合,就在漢高祖劉邦攻入秦地咸陽的第二年五月,確實出現過一次五大行星聚會的天象。
《漢武大帝》劇照
高祖一統天下后,這一現象受到了漢王朝和儒生們的高度重視,將“漢之興”附會于“五星聚會”天象的出現,增加了漢代秦的正統性。
“漢之興,五星聚東井”(東井是二十八星宿中的術語)也就成為具有濃厚迷信色彩的漢朝人和漢代社會的重要思想觀念。
再者,織錦的出土,也是對我國對西域進行實際和有效管理的實物憑證。
織錦局部
尼雅遺址是《漢書·西域傳》中記載的“西域三十六國”'精絕'國故址,東漢后期為鄯所并,后受魏晉王朝節制。整個遺址分布在尼雅河下游的三角洲上。
在尼雅遺址發掘出“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這種皇家織錦,充分說明了大漢王朝對西域的有效管轄。
還有一點,這個織錦也充分證明了蜀地織錦藝術的高超水平和漢代絲綢之路的暢通。
經考古確認,“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來自于蜀地,是一段貨真價實的蜀錦。
如今我們看到的織錦雖然已經是兩千年前的產品,卻依舊色彩鮮艷,該錦用色為“青赤黃白綠”,其中綠應為黑,這里用了綠色,可能黑色不夠亮麗而以綠色代之。
五色的“青赤黃白黑”分別與五星的“歲星、熒惑星、填星、太白星和辰星”相對應。
蜀地漢代的能工巧匠能在一塊方寸不大的織錦上把陰陽五行學說表現得如此淋漓酣暢,實屬罕見。這塊織錦的織造工藝非常復雜,是漢式織錦最高技術的代表。
而這段蜀錦既然已經判斷出可能是宮廷中的物件,大概率是先到了長安,然后又經絲路千里迢迢不知是何原因輾轉到了精絕國,可見當時的絲路在漢帝國強大的武力保護下,是暢通無阻的。
古代認為水、金、火、木、土五行星同時出現在天空的同一方,只要五行星各居一宮、相連不斷時就叫做“連珠”。
五星連珠
清代的欽天監縮小其范圍,規定五行星的黃經相差小于45度時才叫“連珠”。
因為這種天象不常見,所以古人認為它是祥瑞之兆,傳說舜帝登基時出現過“五星連珠”,出土漢代的云錦也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圖案。
真正的五星連珠,在中國五千年史上記載過9次,其中有四次非常著名的歷史事件,與結束分裂,實現統一有關:
寒浞代相:
公元前1973年,寒浞滅掉了斟灌氏和斟鄩氏兩大諸侯,除去了夏王朝的左膀右臂。緊接著便兵分三路圍攻夏都帝丘,寒浞滅相,結束了自太康失國以來后羿有窮國和夏朝二分天下的割據局面,使分裂了54年的天下重新統一。
武王伐紂:
約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姬發在“尚父”太公望(姜子牙)的輔助下,帶領周與各諸侯聯軍起兵討伐商王帝辛(紂),經過牧野之戰,一戰而勝,結束了商王朝的統治,這就是著名的“武王伐紂”,滅商建周。這次政權更替有“五星連珠”,是在十五年前(公元前1059年,五星聚于西方),后世史學家們認為順應了這一天象。
劉邦建漢:
史書記載劉邦登基那一年曾出現五星連珠的天象。現代天文學家利用計算機推演,證明五星連珠發生在劉邦繼位的第二年。
開元盛世:
公元710年,五星聚于紫微,李隆基平定韋后和太平公主,兩年后登基為帝,史稱唐明皇,而開元盛世也應運而生。
專家解釋,我們的太陽系以太陽為中心,九大行星圍繞太陽公轉。水星離太陽最近,運行速度最快,88天就公轉一圈。冥王星離太陽最遠,運行速度最慢,248年才公轉一圈。
從地球上看,各行星時遠時近,時東時西,時合時分,時聚時散。當五大行星進入我們視野的張角小于60度時,就會出現“五星連珠”的有趣天象。
據統計,從1901到2100年,至少有15次“五星聚”和“七星聚”。
上次五星連珠是在2002年,1982年發生過“九星連珠”。
在2021年8月19日夜晚,夜空中上演了“五星連珠”罕見的天文景觀,我們國家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看得到。
科學家預測,預計到2040年9月9日才會再次出現這樣的“五星連珠”。不過,下一次的“五星連珠”將在2040年9月9日中午上演,意味著沒法看得見。
五星連珠
告別過去這艱難的一年,我們迎來了嶄新的 2023 年,在這關鍵時間節點,舞蹈《錦繡》想要傳達的,不僅是驚艷世人的中國古代織錦工藝,更是從兩千多年前延續至今的,中國人民對家園和未來的美好期盼。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愿大家在 2023 年都能越過越好。
《漢武大帝》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