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科夫的撤退讓俄軍陷入被動局面,事實上,俄軍會陷入當前困局一點并不意外,因為其在這次沖突中暴露了太多缺陷,最為關鍵的就是兵力短缺,以及無法徹底摧毀“海馬斯”。過去俄軍可以靠火力壓制奪得優勢,但烏軍獲得遠程火箭炮后,可以在遠處對俄軍陣地發起炮轟,而“海馬斯”的超強機動能力可以讓烏軍打完就跑,俄炮兵根本來不及反擊。
再加上“海馬斯”還摧毀了多座橋梁,導致俄軍后勤補給線被切斷,前線俄軍得不到補給物資只能硬抗,炮管都被燒紅打到斷裂,但還是被烏軍實現反攻。所以俄軍若想重新奪回戰場主動權,不僅要向前線增兵,還要摧毀“海馬斯”等火炮。好在其已經獲得大國援助,最近伊朗無人機已經正式上戰場,在哈爾科夫的實戰中,“見證者-136”果然沒讓俄軍失望。
該無人機采用蜂群攻擊系統,彈頭重量達到50公斤,威力是美軍“彈簧刀”巡飛彈的20倍,打擊效果非常不錯。在最近的實戰中,該無人機8連發摧毀了烏軍4門重型火炮,152毫米和122毫米自行加榴炮各2門,另外還摧毀了2輛BTR輪式裝甲車。下一步,俄軍就可以用“見證者-136”對烏軍的“海馬斯”發動進攻,如果能夠有效打擊,烏軍的優勢將蕩然無存,而俄軍的缺陷也將得到彌補。只要能遏制住烏軍的火力,俄軍接下來的推進將會容易許多。
而可能有人會對伊朗的無人機水平提出質疑,認為無法幫俄軍扭轉劣勢,但實際上,雖然伊朗的整體軍力不及俄羅斯,但在無人機領域,其已經達到“大國”水平,這多虧了美國傾囊相授。過去美國經常派無人機前去監視伊朗,結果被伊方擊落數架,這些無人機直接促進了伊朗無人機的技術發展,到現在伊方不僅成功裝備大批無人機,性能也達到先進水準。這次“見證者-136”和美國“彈簧刀”同時出現在俄烏戰場上,說明俄烏都擁有了無人機打擊能力。
但無論是體型還是綜合性能,伊朗無人機明顯更有優勢,而美國迫于俄羅斯壓力不敢援烏太過先進的無人機,但伊朗卻完全不懼美國威脅,美方這次也只能吃癟。若其敢對伊朗出手,只會讓俄伊越靠越近,對美國更加不利,所以只能放任伊方援俄無人機。大國無人機戰場發威,烏軍火炮成地面靶子,接下來可能要輪到烏軍挨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