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狄人是黃帝的子孫?狄人:別看我粗魯,我也是炎黃子孫

郭峰(書房記特約作者)

我們是炎黃子孫。

炎帝出生在姜水,今陜西寶雞清姜河邊,故姜姓;黃帝出生在姬水,今陜西武功縣漆水邊,故姬姓。這沒歧義,史料均有記載,如《國語·晉語》:“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

隨著近代考古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考古發現,證明這段歷史是存在的。

上古時期,中國北方存在兩大文化。一是黃帝、炎帝為代表的華夏部落,他們創造了華夏文化。一是以蚩尤為代表的東夷部落,他們創造了海岱文化。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也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民族。

蛋殼黑陶,龍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

東夷文化在東部平原,分布在太行山以東、燕山以南的平原地區,也就是山東全境,河南、河北東部,以及淮河流域,是發達的農耕文化,創造了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代表作“黑陶”。

炎黃部落在太行山、鄭州以西的黃土高原,是半游牧、半農耕的落后文化,創造了河南仰韶文化、甘肅馬家窯文化、西安半坡文化,代表作“彩陶”。

人面魚紋彩陶盆,西安半坡出土。

炎黃部落創造的華夏文化范圍很廣,長城沿線,太行山以西的山西、陜西、寧夏,以及甘肅、青海大部,河南鄭州以西,這個范圍基本上與黃土高原重合,甚至內蒙赤峰的紅山文化都帶有很強烈的仰韶文化特征。

黃帝、炎帝、蚩尤的時代,大約是公元前2300年至前2200年。我們常說,中華文明5000年,其實沒那么早。

這一脈絡是很清晰的,神話傳說、文獻資料和考古發現,都反復證明了這兩個文化的存在。

黃帝部落和蚩尤部落形勢圖

以上文字,不是本文的重點,是基本的歷史常識。堅持看《老郭說史》的看官,應該沒有絲毫的陌生感。您只有建立這樣的基本概念,才能繼續看以后的系列文字。

1000年后,東部的東夷文化圈產生了強大的商國,人類進入信史時代,也就是有了文字記載時代。西部的華夏文化卻不見了,這時的黃土高原生活的是戎、狄、鬼方、羌方、獫狁等少數民族。

這就怪了,黃帝、炎帝的子孫去哪了?那個建立夏朝的華夏文明去哪了?戎、狄、鬼方這些野蠻的少數民族又是從哪里來的?

商朝勢力范圍。其實沒這么大啊!

在商的甲骨卜辭中,周的青銅銘文中,反復出現戎、狄、鬼方、土方、羌方等文字,強大的商王朝、周王朝對這些民族的戰爭是“征”“伐”“征伐”等字眼;這些民族對商、對周的戰爭就成了“寇”“侵”和“入侵”。褒貶明顯。

蒼天啊,大地啊,黃土高原上生活的炎黃部落去哪了?戰勝蚩尤的黃帝的子孫去哪啦?輝煌的華夏文化去哪了?

戎、狄、鬼方的方位。

其實,炎黃部落及其創造的華夏文明沒有從地球上消失,黃帝、炎帝的子孫仍然生活在黃土高原。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只不過換了名字,不叫“炎黃部落”了,這時的他們分裂了,分裂成眾多部落,被商人、周人叫作“戎”“狄”“鬼方”“羌方”,還有許多打不出字的古怪名字。這些所謂的“少數民族”,正是炎黃的正宗子孫。

看官讀到這兒,只所以感到吃驚,感到不可思議,甚至說老郭一派胡言,都是因為黃帝、炎帝兩位老祖先及其創造的文化,在您心目中早已樹立了高大的、進步的、文明的、正統的光輝形象,與戎、狄、鬼方、羌方這些野蠻的、落后的、兇殘的形象反差太大,您有點接受不了。

老郭原來的認識和你一樣,黃帝老爺爺是那樣的慈眉善目,那樣和藹可親,滿臉堆著慈愛的笑,還寫了《黃帝內經》,發明了指南針,創造了文字,老婆還發明了繅絲,簡直是愛迪生;炎帝是神農啊,教人們耕種、捕魚,還冒著生命危險嘗百草,和黃帝一樣,也是位慈祥的老人啊!

這是幾千年宣傳教育的結果,事實正好相反。

生活在西北黃土高原的黃帝、炎帝部落是野蠻的、兇殘的、落后的,他們過著貧窮的游牧生活,只有一點兒農耕,收成還很差。他們四處征戰,搶劫別人的財物,兇狠而殘暴。而生活在東部平原的蚩尤,也就是東夷部落,才是文明的、進步的文化,他們過著富裕的農耕生活。

老郭是怎么得出這樣結論的呢?

您看中國幾千年歷史,河南、山東這些中原地區都是文明的農耕文明,而北方黃土高原、蒙古草原、長城沿線,生活的是野蠻的游牧民族。幾千年了,游牧民族一直壓著農耕民族打。這正是老郭反復說的“野蠻征服文明,潑婦征服貴婦”。

黃帝、炎帝的形象在歷史中其實出現的很晚。夏朝人不知道有黃帝,也不知道有炎帝;商朝人也不知道這二位;西周、春秋人也不知道有這二位老先人。戰國的《山海經》才第一次出現了黃帝、炎帝兩位祖先的名字。戰國以后,二位先人的形象才逐漸豐滿,故事也越來越多,形象越來越高大。

“黃帝”“炎帝”,這就不是個人名,是戰國時的文人給傳說中的兩位先人追加的謚號。

周的創立者,也就是姬發、姬昌這些姓“姬”的,他們是“黃帝”的后人,“黃帝”姓姬。周朝人還有很多姓“姜”的,比如姜子牙,他們是“炎帝”的后人,“炎帝”姓姜。在姬姓后人、姜姓后人中一直流傳著兩位或好幾位建功立業的先人。到了戰國,終于把兩位先人寫進“歷史教科書”,正式起了“黃帝”“炎帝”這樣光輝燦爛的名字。

那么,同樣是祖先,為什么黃帝、炎帝的形象那么高大、威嚴,而戎、狄、鬼方的形象卻是那么的貶損、不堪呢?

這是立場的不同造成的,看你站在什么立場。

對先人,周人和您一樣,都是盡可能地粉飾,盡可能的贊揚。您一定在家譜里,稱贊立祖的先人多么的高大,多么的“偉光正”,多么的“豐功偉績”“澤被后世”。沒有一位寫家譜的,說我那立祖的先人是個黑皮二流子,二桿子,二百五。這樣,周朝就把“黃帝”“炎帝”的形象樹立起來了。

周以后的歷朝歷代,都把周作為正朔,言必稱周公,說周禮,什么周公“一飯三吐哺”,就是吃一頓飯要吐三次。老郭說,周公一定是妊娠反映,不然不會頻繁嘔吐。歷朝歷代既然尊崇周,認周為祖先,自然也就認祖先的祖先為祖先了。

周公,不但會解夢,還會“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

對于現實中的戎、狄、鬼方呢,周人滿是仇恨。

生活在北方黃土高原、長城沿線的戎、狄、鬼方這些游牧多于農耕的民族,是那么的野蠻、兇殘,時不時騎著快馬,舉著彎刀,來劫掠,來殺人。這太討厭啦。公元前771年,戎狄還攻破鎬京,殺了周幽王,把周輦到洛陽。這個我們在歷史課本里學過。

對這樣的鄰居,周人會贊美嗎?當然是恨你恨到骨頭里,百般地詛咒,百般地詆毀,百般地辱罵。我們又是周的后人,于是戎人、狄人給我們留下野蠻的、兇殘的、落后的形象。

豈不知,戎人、狄人正是周人1000年前的同胞兄弟,也是我們現代人的遠祖。唐虞時代,周人和戎狄這些兄弟們一起,在陜北的窮山溝里打工、放羊,只不過周人通過高考,進了城,在繁華的都市里生活了幾百年,就忘了手足之情,反過來攻打曾經的兄弟。

孟子說:“舜,東夷至人;文王,西夷至人。”孟子已意識到,周文王其實是“西夷”人,也就是“西戎”,舜其實是“東夷”人。

孟子是位敢說真話的學者,比如他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是典型的大不敬啊,放在明朝,早被朱家皇帝砍頭了。

堯、舜、禹不是華夏民族的圣人嗎,舜怎么又成了東夷人呢?其實傳說中的史前帝王,“三皇五帝”,少昊、顓頊、帝嚳,有的是西北華夏部落的首領,有的是東方夷人的首領,是后人把他們搞混了,硬生生地放在一個神話體系里,就像把開天地的盤古,從苗族神話中搬到華夏神話中一樣。

《國語·周語》中也說,公劉(周的一位先人)“在戎、狄間”。就是說,周人和戎狄生活在一起。

關于周人的起源,您可以看老郭的《從放羊娃到天子,學習改變命運》。

盤龍:“我是苗族人,怎么成了華夏人啦?”

戎,也叫西戎,是炎帝的子孫,他們生活的地方還是1000年前老先人炎帝占下的地方,也就是陜西關中,甘肅、青海大部。只不過這時的“戎”,分裂成眾多部落,各自為戰,沒有形成統一的部落聯盟,更沒有形成大一統的國家。

狄,也叫北狄,正是黃帝的子孫,他們生活的地方仍然還在1000年前老先人黃帝生活的地方,也就是陜北、山西全境,長城沿線,河北北部山區,甘肅慶云和寧夏一帶。狄人分成眾多的部落,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部落聯盟。

4200年前,黃帝、炎帝兩位老祖先在位時,也沒有真正統一所有部落。公元前21世紀建立的所謂“夏”,也就是華夏眾多部落中的其中之一,它在山西南部、河南西部的可能性較大。當然,這個“夏”是“狄人”建立的。

周人想方設法樹立黃帝的光輝形象,有一點卻暴露了黃帝的本來面目,就是黃帝名叫“軒轅”。

“軒轅”是高大的豪車,就是當下的寶馬,孝順的周人怎么會給先人取個“寶馬”的名字呢?

原來,“軒轅”是“獫狁(音若‘鮮允’)”的諧音,“獫狁”是西周時期生活在北方的少數民族,也是“狄”人。它可以寫作“獫狁”,也可寫作“獯鬻”“薰育”“玁狁”等,可發音“鮮允”,也可發音“鮮魚”,反正時代長了,幾千年了,轉音是很正常的。孝順的周人想了想,挑了“軒轅”兩個字,不至于太難聽,卻不成想,暴露了黃帝是“獫狁”的本來面目。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清楚地說黃帝是北狄的祖先。

《世本》:“鮮虞,姬姓,白狄也。”

杜預《春秋釋例》也說:“鮮虞中山,白狄,姬姓。”

“鮮虞”是“白狄”,而“白狄”姓“姬”,黃帝的姓。

狄人:“別看我粗魯,我也是炎黃子孫。”

站在商人的角度,戎狄是他們實實在在的敵人。

商人是蚩尤的后代,幾千年來,東方的夷人與西方的華夏人,是不共戴天的死敵,是世仇,比我們和東邊那個島國的仇還大,互相征戰幾千年了。在商人甲骨卜辭中,當然把戎狄,也就是炎黃的后人,描寫的愚昧、野蠻、落后,智商很低,生活水平很差,長相還丑陋難看,無所不用其極,不擇手段地貶損。這時的商是正統,他們代表正能量,他們說的話當然就無比正確了。于是,戎狄就給后人留下野蠻、落后的形象。

反觀戎狄,也就是炎黃的后人,從他們的嘴里肯定也聽不到東夷人的好話,聽不到周人的好話,他們天天罵東夷人的祖宗十八輩。只不過這些炎黃的子孫沒文化(黃帝并沒有創造文字),他們是野蠻人,不會寫字,他們罵的話沒流傳下來。

所以說,學習文化很重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再說楚先人世系新解讀
原創 楚國5:楚先人世系新解讀
為什么說黃帝是北狄的祖先,白狄又是陜北人的直系祖先?
當年黃帝打敗了炎帝,為什么是“炎黃子孫”而不是“黃炎子孫”?
我們為什么自稱“炎黃子孫”,而不是“黃炎子孫”?
黃帝打敗了炎帝,為何還把炎帝排在黃帝前面,稱“炎黃子孫”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柏县| 前郭尔| 台东市| 宁强县| 贵港市| 五指山市| 安丘市| 莆田市| 沁源县| 慈利县| 定兴县| 郴州市| 开阳县| 巴青县| 娄烦县| 固原市| 左云县| 乌拉特中旗| 东平县| 富顺县| 中西区| 烟台市| 龙州县| 凤翔县| 博湖县| 和顺县| 四子王旗| 东阳市| 霍山县| 莱西市| 东平县| 佳木斯市| 隆回县| 韶山市| 衡山县| 嘉荫县| 马边| 枣庄市| 清水河县| 托克托县| 渭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