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淵如《蘭花》之六蘭花的生態和特征
沈淵如《蘭花》之七我國常見蘭花種類及其主要園藝品種
我國地生蘭種類繁多,經過人們長期引種栽培,逐步選育出許多富有一定觀賞價值的品種,根據開花季節的不同,人們把二、三月間花開一莖一花者稱春蘭;仲春之際一莖數朵花者稱蕙蘭;在六、七月間開花一莖多花者稱夏蘭;在八、九、十月間開花一莖多花者稱秋蘭;在十一、十二月間一莖多花者稱寒蘭;農歷正月開一莖多花者稱報歲蘭。在我國傳統藝蘭中,特別對春蘭和蕙蘭按花瓣的形狀和苞葉的顏色進一步加以分類,其他都沒有瓣型的嚴格區分了。現將各種類的特征和主要園藝品種分述如下:
(一)春蘭
1.梅瓣 外三瓣短圓,形似梅花的荷瓣,捧瓣起兜,唇瓣舒直,硬而不向后卷。主要品種有宋梅、湯梅、望京梅、桂圓梅、萃英梅、天章、十圓梅、綠英、瑞芝梅、養安、天綠、秦梅、永豐梅、榮祥梅、發揚梅、省梅、玉環、黎陽申奎、小鳳、無雙梅、鶴市梅、有成梅、祥字、翠鶴、天興梅、賀神梅、代梅、浙江第一梅、東萊、集圓、太原梅、震淞梅、瑞梅、小打梅、玉梅、萬字、吉字、夏奇、春雨等等,這些都是我國春蘭梅瓣中傳統名種和新種。其中以宋梅為梅瓣中典型,玉梅屬白舌梅。
2.荷瓣 該類外三瓣肥厚、寬闊,形似荷花的花瓣,捧瓣不起兜,形似微開蚌殼,唇瓣比其他瓣型闊大。按其花形大小又可分為:
小型 每瓣徑寬0.8厘米左右,長約1厘米,例如蓋荷。
中型 每瓣徑寬約1--1.2厘米,長約2厘米多,例如高荷、端秀荷、環球荷鼎、綠云(正常花開品)等。
大型 每瓣徑寬1.5厘米以上,長約3厘米多,例如鄭同荷、大魁荷、福田大荷等。
荷瓣中以鄭同荷和蓋荷為典型。
3.水仙瓣 外三瓣比梅瓣狹長,且瓣端稍尖,捧瓣有兜或輕兜,唇瓣下垂或后卷。其主要品種有汪字、方字、汪小尚、養春仙、太極、姚石仙、逸品、蘇州春一品、瓊仙、翠一品、楊春仙、奇峰等。
另水仙瓣中變種有梅形水仙和荷形水仙。
梅形水仙 三瓣近似梅瓣或稍長,捧瓣有兜或微兜,主瓣收根緊,比二片副瓣更為顯著,例如西子、西神、翠文、蔡梅水仙等。
荷形水仙 三瓣較闊近似荷瓣,捧瓣有輕兜或微兜,例如龍字為荷形水仙之冠,余如善荷仙、水仙大富貴、翠微等。
4.素心瓣 凡唇瓣上沒有紅點、塊的都稱為素心瓣。按唇瓣色澤又可分為綠胎素、白胎素、黃胎素、桃腮素(舌根兩側微有紅暈)、刺毛素(舌苔上隱約有細微紅色)。至于另有舌苔全紅色者,在我國春蘭至今還未見過,僅在資料上談及或傳聞而已。素心瓣苔色以綠色為貴。按三瓣和捧瓣瓣型又可分:
草素 外三瓣和捧瓣尖狹如雞爪,這種素心瓣形不受重視,但因它屬素唇,藝蘭界還是將它列入細花行列之中。
竹瓣素 外三瓣形似竹葉,捧瓣亦狹,三瓣比較質薄。例如松鶴素、寅谷素、天童素等。
荷形素 花形酷似荷瓣形,花瓣豐麗素靜,是素心瓣中最受人們欣賞形狀,例如楊氏荷素、月佩、謝氏荷素、云荷素、張荷素、龍素、魁荷素、翠荷素、文團素、文艷素、香草素、俞氏素、國慶素等。
梅形素 三瓣形似梅瓣,捧瓣起兜,例如蔡梅素、玉梅、素西神。
按花蕾苞葉,凡素心瓣多出于綠筋綠殼之中,或白筋綠殼。但白綠殼上具有微紅筋紋者亦偶有素心出現,稱為赤殼素,例如雪蓮素、翠荷素等。
5.奇瓣 凡三瓣、捧瓣的下半幅部位演變成唇瓣形,或花形成多瓣或缺少,或多唇瓣等均稱奇瓣。現分述如下:
(1)蝴蝶型 此類副瓣的下半幅部位發生唇瓣化或捧瓣內側有唇瓣化現象,統稱為蝴蝶。如演變部位上有紅色點、塊稱為暈蝴蝶,沒有紅色的稱蝴蝶素。又因其唇瓣化幅位大小,更分為:
全蝴 唇瓣化涉及副瓣縱向部位的五分之二。這類以荷形蝴蝶為多,藝蘭界視為珍品,例如彩蝴蝶、淵蝶、冠蝶、迎春蝶等。
半蝴 僅在副瓣下沿部位呈細狹或斷續唇瓣化。這種形式在藝蘭界中大多視作一般性,故極少留種。
草蝴 三瓣和捧瓣都細狹而長尖,唇化部位大多淺微,故被列入劣品,一般不列入名種中。
捧唇形 捧瓣內側有唇瓣化現象。例如梁溪蕊蝶、蕊蝶、鴛鴦素。
(2)多瓣形 三瓣發生多瓣化或花形重疊。例如和合蝶、四喜蝶、綠云、里蝶等。
(3)多唇形 花形中唇瓣多瓣化。例如二個唇瓣的素蝶蓮、多唇綠云等。
(二)蕙蘭類
蕙蘭除依據梅、荷、水仙、素心、奇蝶五大瓣型分別外,更要結合苞殼顏色和上面分布沙暈、筋紋,作為具體分類。現將其主要特征和典型園藝品種分述如下:
1.綠殼類 本類苞殼顏色都呈綠筋綠殼,例如上海梅、潘綠、蕩字、仙綠等。
2.白綠殼類 苞殼基部呈微綠色,漸向上部綠色漸深,及至苞尖又稍淡,例如大一品。
3.赤轉綠殼類 苞殼基部呈微綠色,向上漸呈紅色至梢頂又泛出綠中紫暈,例如涵碧、端梅、崔梅、榮梅等。
4.水銀紅殼類 苞殼基部微白,周身呈淡紅色,殼上筋紋色澤碧苞殼稍深,例如萬頃含翠、葉梅、瑾梅等。
5.赤殼類 花蕾外層,苞殼呈紫紅色,分布筋紋比綠殼類等稍粗,例如程梅、關頂、元字等。
6.奇瓣類 蕙蘭中奇瓣除類同春蘭中所述各種形式外,又有多種新穎形式,如下:
(1)貓耳捧 捧瓣瓣尖部分向上翻似貓耳狀,例如蜂巧。
(2)扭瓣形 副瓣呈扭曲狀,例如海鷗。
(3)波瓣形 三瓣呈波浪狀,捧瓣波曲而瓣尖似貓耳上翻,例如朵云、峨蜂梅。
(4)蓮花形 所有花朵聚縮成一朵,形似復瓣蓮花,例如蕙蓮。
(5)雜樣錦 一葶多花中,有梅、水仙、荷花瓣形式,亦有尖狹瓣(即不具瓣形的行花),例如雜樣錦。 沈淵如《蘭花》之八蘭花的鑒賞和術語(1)
蘭花的鑒賞和術語我國地生蘭通過長期馴化培養,園藝變種甚多,為了歸納和區別,以及達到統一認識起見,先輩藝蘭家們根據經驗,對蘭花各個組成部分,都有一定品評條件和規范,故產生了專門術語。這些術語不是植物學上名稱,僅僅是藝蘭中作為評選和鑒賞花型優劣的專門用語,有的注重色澤,有的注重花莖……等等。所以,藝蘭界評選出一系列典型名種,如春蘭中以宋梅、集圓、龍字、汪字、萬字、小打、鸚哥梅、桂圓梅作為春蘭中老八種;蕙蘭中以程梅、關頂、元字、染字、大一品、上海梅、潘綠、蕩字作為蕙蘭中老八種。其后,又把樓梅、翠萼、極品、慶華、江南、端梅、崔梅、榮梅作為蕙蘭中的新八種。通過這些名種各自優點,以便促使人們在各方面精益求精。本書為了提高讀者們便于熟識名種蘭花和對它的鑒賞能力,以及進一步繼承和發展我國傳統藝蘭事業,現將傳統術語名稱詳述如下,以供參考、研究。
(一)色 地生蘭花的顏色,雖然比較單一、純樸,沒有其他花卉嬌媚妖麗,但它那素靜色澤,高雅風韻,卻是一般花卉難以相比的。根據江、浙一帶的蘭蕙傳統上以綠色為佳,尤以嫩綠為第一,老綠為第二,黃綠色次之,赤綠色更次。凡屬赤花,總以色糯者為上品,色澤昏暗而泛紫色者為下品。其他類蘭花,對色的評價因地而異。
(二)肩 蘭花外三瓣中,中央豎直一瓣稱為主瓣,左右橫向排列兩瓣稱為副瓣。所謂“肩”,即專門指副瓣著生的形態:第一種呈水平狀,稱為“一字肩”,屬上品;第二種,當舒瓣前后,二片副瓣微微下垂,稱為“落肩”,這種形式較次;第三種,是花剛盛開,副瓣就大幅度下垂,與主瓣形成三角形,稱為“大落肩”、“三腳馬”、“八字架”。如呈這種形式,即使瓣形、花品再好,由于外三瓣著生姿態惡劣,也不足取了,屬劣品;第四種,是副瓣微向上生,稱為“飛肩”,屬貴品。
(三)捧即內三瓣中間向外豎直且靠攏的二片短瓣(比外三瓣略短),捧瓣以光潔為主,按其形式可分:
蠶蛾捧 形似蠶蛾形。又分硬和軟二種,例如春蘭中的綠英、榮祥梅、梁溪梅,宜春仙等;蕙蘭中的大一品、培仙、蕩字、樓梅、端梅、崔梅、慶華等。
觀音捧(俗稱觀音兜)形似神話中觀音菩薩,帽沿前端兜形,如春蘭中龍字、春一品,蕙蘭中的老染字等。
豆殼捧 捧瓣尖端較圓鈍,瓣肉厚,有兜狀,形似蠶豆殼一端形態,如蕙蘭中的關頂。
蚌殼捧 每片捧瓣似空蚌殼般內凹外隆,如春蘭中的常熟素、大魁荷,蕙蘭中泰素等。
剪刀捧 捧瓣似剪刀形,如春蘭中的文團素,蕙蘭中的華字、赤團子。
蟹鉗捧 捧瓣瓣背中部隆起,尖端部兜扁,以蕙蘭中的萬年梅最為典型。
貓耳捧 捧瓣前端部分向上翻,狀似貓耳般,如蕙蘭中的蜂巧、朵云。
短圓捧 捧瓣短而圓,瓣背弧形較大,如鄭同荷。蒲扇捧 捧瓣短圓,但瓣背弧形較小,如春蘭中的西神梅。
罄口捧 捧瓣雖無兜狀,但瓣尖緣微有罄口狀,例如春蘭中的蓋荷。
上述各種捧瓣形式,以蠶蛾捧為上品,觀音捧較次,其余均屬下品,當然還要結合各類瓣型加以區別對待。另外,捧瓣著生姿態,有的二片相互分開或部分相聯,或甚至與鼻(柱蕊)和舌(唇瓣)混雜膠粘一起,故又可分成三種形態:
五瓣分窠 二片捧瓣各自分開,瓣根基部著生在外三瓣基部匯合處。
分頭合背 二片捧瓣瓣尖部位相互分離,而自中部至瓣根基部聯結成整體。
連肩合背 捧瓣與鼻和舌聯結成塊狀整體,或捧瓣尖端部位與鼻微有分離痕跡,例如春蘭中蔡梅水仙和蕙蘭中潘綠常有類似形態出現。
上述三種捧瓣著生形態,有時同一品種由于遺傳因子演變,即能有五瓣分窠,又有分頭合背,但連肩合背僅限于少數幾個品種。總的來說,以五瓣分窠形態最優美,分頭合背次之,連肩合背最劣。 沈淵如《蘭花》之九蘭花的鑒賞和術語(2)
(一)舌 即唇瓣,位于柱蕊下方,其形狀可區分如下:
1.劉海舌 舌形圓正,微朝上,舌尖起微兜,例如春蘭中宋梅、西神梅等,蕙蘭中培仙等。但由于花期干濕度或肥效關系,舌尖部亦有微垂狀出現。
2.大圓舌 舌大且圓,微微下傾,如春蘭中湯梅、汪字、小打、月佩、翠一品、宜春仙等,蕙蘭中榮梅。
3.如意舌 舌形似玉雕工藝品如意頭狀,平掛,不卷,例如春蘭中秦梅、鴛湖第一梅、太原梅、綠英、天綠、方字等,蕙蘭中大一品、潘綠、慶華等。
4.大浦舌 舌形比大圓舌稍大而長,且呈下拖狀,如春蘭中龍字、彩云同樂梅、太極、西子(開荷形水仙瓣時);蕙蘭中的樓梅、碧蓮。
5.龍吞舌 舌硬而不舒,舌尖緣部呈內凹微兜狀、以蕙蘭中程梅、崔梅、極品在正常開放時方為標準。
6.大卷舌 這種舌大都發生在蕙蘭中間,舌長而后卷,如蕙蘭中的泰素、華宇、赤團子、松江大荷、王陽明素等。
7.大柿子舌 舌似柿子形,如蕙蘭中的大陳字。
8.方缺舌 舌尖端部中央呈內凹或微缺狀,如蕙蘭中的蜂巧、宜興雙舌梅。
9.雙舌 有二片唇瓣并列著生,為蘭花中罕見形式,如春蘭中素蝶蓮。
舌總以短圓、端正為上品,如尖形、狹或歪生形都屬劣品。舌的顏色以淡綠、白色為好(春蘭中以白色為貴,蕙蘭中以綠色為貴)。按照我國藝蘭界對花瓣形式總結的經驗是,凡梅瓣緊邊、硬捧,尖如意舌、吊舌者居多。凡大如意舌、劉海舌、大圓鋪舌必能放宕,惟梅形水仙中有之。至于方勝舌、方版舌,其花多微皺,微缺舌則是皺角出身。另如舌在捧心內不舒者稱平舌,偏在一邊稱歪舌,舒而不卷者稱為拖舌,這些都是舌中次品。如舌與鼻粘連在一起者稱無舌,更屬劣品。凡剛從蘭販手中買回落山新花(即當年剛由山上挖下自然野生蘭花),如果舌形圓大而垂下者,翌年復花時,不易變劣。
(五)苔 即舌上附者絨狀物,以勻細色糯為上品,粗而色暗者為劣。以綠色和白色為上品,微黃色次之。至于全紅苔色,在我國傳統蘭花中尚未發現過,僅傳說而已。
(六)鼻 即柱蕊。其形必定要小而平整,這樣,捧瓣方能窩緊,花形才能俊俏得神,如果鼻形粗大(俗稱大準頭),那二片捧瓣勢必撐開,這種形式俗稱“開天窗”,三瓣花形再好,也不能作為上品了。
(七)朱點 為綴在舌上紅點,其顏色必須鮮艷、清楚、明亮、分布勻凈,方能算為上品,總之要引起人們觀感上的美。春蘭舌上的紅點,有一點、二點或品字形,亦有塊形或元寶形;蕙蘭等舌上紅點、塊與春蘭有所不同,大都是散布點塊,密集度大,并且顏色較深。一莖多花的舌比春蘭稍長大而苔色更濃艷,所以色彩交相輝映,更為艷麗多姿。
(八)梗 即蘭花的花莖。春蘭的短小,一般粗0.2厘米,高10厘米者為優,如果矮縮于盆面的葉叢中,由于遮掩難見,有礙風姿(短葉中的蓋荷屬除外)。蕙蘭的花莖較壯較高,一般以花莖粗0.3厘米、高20多厘米的為優。夏蘭和報歲蘭的花莖更粗而高。
按傳統品評,蕙蘭以大花細梗為貴,俗稱燈草梗,若小花粗梗,俗稱為木梗,屬下品。花梗總以挺直渾圓為標準。色澤,在春蘭中以青干青花為上品,如宋梅、綠英等;蕙蘭中以大一品的花梗白綠如玉,干高花大,為蕙蘭中最具風姿的品種之一。赤蕙卻以梗粗直者為好,例如程梅干粗挺拔,頗為壯觀。花梗雖以細圓為上品,但這是相對而論,只要與花形、花型相配,仍屬上品。報歲蘭花梗的顏色,據《廣群芳譜》上說:“紫梗青花為上,青梗青花次之,紫梗紫花又次之,余不入品。”
(九)鳳眼 外三瓣含苞待放前,主瓣與副瓣瓣尖互相搭連,在主瓣與副瓣一側瓣緣相互隆起而中間露出空隙處,下露舌根,中間看得見捧心側面,這區域稱為鳳眼。假如鳳眼大而上搭深,花瓣必闊且有兜,并且不落肩。
(十)上搭和下搭 當露出鳳眼時,花瓣背兩側蓋頂處稱為上搭,胸下稱為下搭。
(十一)排鈴 蕙蘭的幼蕾俗稱為鈴。當花梗抽長到一定高度時,上面生著各朵幼小花鈴,呈豎直狀,緊貼花梗,這種形態稱為小排鈴。幼鈴花柄離梗橫出,作水平排列稱為大排鈴,此時即將綻蕊舒瓣,漸次盛開。
(十二)轉莖 蕙蘭即將大排鈴時,花梗上每朵花鈴的花柄橫出生長,花心朝外,稱轉莖,俗稱轉挖、轉宕、轉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