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成年人的生活里沒有“容易”這兩個字
那做父母的更是沒有啊
每天大大小小的煩惱從不間斷有沒有
其中大多是由于孩子犯了錯
我們很多人的潛意識里覺得
“犯錯” = 做了“不好”的事
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
不斷犯錯和不斷改正的過程不是嗎
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
不是他做了什么“錯事”
而是他從這件事情的后果中
學到了什么東西
犯錯是最好的
學習方式之一
而父母對待孩子犯錯的態度也影響著這個成長過程中是正能量更多還是負能量更多。
如果一味指責孩子的話,孩子可能就會由于害怕受到責罵而慢慢學會隱瞞、說謊。
但是智慧的父母則會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這件事情自己到底錯在哪里,孩子才能慢慢學會改正錯誤。
大家不妨回憶一下,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自己是哪一種做法呢?
我們期望孩子越變越好,那么做父母的也應該為了成為更優秀的父母而努力,“雙標”是不對滴!
那么我們來看看,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你有沒有問他這些問題呢?
“發生什么事情了?”
這個問題看起來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
許多成人碰到突發狀況時,會迅速做出慣性判斷:“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會打你。”“一定是你做錯事,老師才會處罰你。”
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從他的角度說說事情的經過,很可能冤枉孩子。況且,讓孩子有機會說話,即使真的是他的錯,他也會因為有機會為自己辯解而比較甘心認錯。
2
“你的感覺如何?”
事情經過是客觀事實,當事人心里受到的沖擊自然是主觀的感受,無所謂是非對錯。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而已。一旦說出來,哭一哭,發泄一下,心情就會好多了。
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還有情緒的時候,別人說什么他都會聽不進去。
總要等到他心情平靜下來,才可能冷靜思考。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我們就需要先做到與孩子共情,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
3
“你想要怎樣?”
等他冷靜下來你就可以這么問了。
這時不管孩子說出什么驚人之語,先不要急著教訓他,而是冷靜的接著問。
4
“那你覺得有些什么辦法?”
在這個階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做“頭腦風暴”,想各種點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惡心的、幼稚的……頭腦風暴的重點就是允許任何看似無稽的想法。
這時候不論聽到什么,都暫時不要做批評或判斷。
5
“這些方法的后果會怎樣?”
讓孩子自己一一檢視,每個方法的后果會是什么?你可能會很訝異的發現,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
如果他的認知有差距,這時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討論,讓他明白現實真相。這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溝通機會,但是要避免說教,只要陳述事實就可以了。
6
“你決定怎么做?”
孩子一定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狀況,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會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選擇。即使他的抉擇不是成人期望的結果,也要尊重孩子的決定。
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問他怎么決定,然后又告訴他不可以這么決定。這樣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
何況,就算他選擇錯誤,他從這個錯誤中也可以得到更珍貴難忘的教訓。
7
“你希望我做什么?”
詢問他需要你做些什么?
并且表示支持。
8
“結果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料?”
事情過去之后可以這樣問他,或是“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你會怎么選擇?”讓他有機會檢視自己的判斷。
如此多“練習”幾次,相信孩子會學會用這樣的思維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沖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