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的孩子總是亂發脾氣,怎么辦?
如果我的孩子總是哭哭啼啼的,太煩人了,怎么辦?
我自己知道不應該對孩子發脾氣,可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怎么辦?
針對上述種種情緒問題,聽聽楊健老師結合她讀書、講課中獲得的經驗,和大家分享一次“如何疏導孩子的負面情緒”的專題課。
幫助孩子輕松學會管理情緒,做真正的“情緒管理小達人”;教會父母科學應對孩子的情緒,成為孩子最出色的情緒管理教練。
本期媽媽沙龍我們邀請正面管教導師、母親賦能社答疑老師楊健老師和媽媽們坐在一起聊聊天!
正面管教讀書會
主題:如何疏導孩子的負面情緒
帶領老師:楊健老師
時間:4月25日(周三)上午9:30-11:30
地點:北京市海淀區知春路9號坤訊大廈16層藍芭咖啡廳 (地鐵10號線西土城站向西200米)
費用:茶位費30元
人數:10人
報名方式:掃描二維碼(報名后會有工作人員與您聯系)
一個母親
Spring
“母親賦能社的正面管教讀書會”是“一個母親”推出的線上讀書社群,在這個溫暖的線上空間,媽媽們讀書打卡,互相陪伴。本季讀的書是《單親家庭的正面管教》,楊健老師作為專家在答疑過程中,線上社群經常會有問題的交集,思想的碰撞。看看下面的問與答是不是也與你產生共鳴:
老師答: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相信你心中其實已經有答案了。這是一個界限的問題,大家都是成年人,各自為各自的情緒負責任,各自為各自的選擇負責任,界限被侵犯久了,可能會慢慢的喪失捍衛自己界限的力量。
送給你幾句話,一起共勉,希望對你有幫助:我們誤以為“界限是自私自利”,實際上“界限是承擔各自的責任”,我們誤以為“界限是不服從”,實際上“界限是坦誠的真誠的表達自己”,我們誤以為“界限會帶來憤怒”,實際上“憤怒是界限被破壞的積累”,我們誤以為“界限讓我恐懼失去愛”,實際上“界限讓我更知道如何愛自己和愛別人”,我們誤以為“界限帶來傷害”。實際上“這只是界限建立的初期帶來的不舒服”。
老師答:先抱抱你吧!這個問題,讓我很心疼。我自己開 “解密青春期養育”家長課,深深的知道青春期厭學的孩子,帶給家長的震驚、挫敗和無助。孩子不去上學,看似有各式各樣的癥狀。卻隱藏著相同的原因,歸納起來,不外乎兩種:一種是事件性因素,另一種是個性因素。事件性因素一般有兩個,學習成績下降或者人際交往受挫。這兩種挫折,也可能真實發生,也可能只存在于孩子的想象中或只是隱含的可能,但二者必居其一。個性因素一般有三個,要強、敏感、愛操心又不愿讓人分擔,三者肯定都有。
對于個性非常要強、但又沒達到自己期望已久的目標的孩子(或者是成績下降,或者是人際交往受挫),甚至會出現一些關系妄想的情形:懷疑別人的行為老是針對他、輕視他、侮辱他,因此不能堅持正常的上學和社會交往。孩子過激的說一些話,讓家長觸目驚心,但是他說的,很可能就是真實的感受。因為他再也找不到他以往那種優秀的感覺了,就象一個曾經容貌姣好的姑娘突然被毀容一樣。那種痛不欲生的感覺,非親歷者不能完全體會。
很高興你最后的問題是“我如何才能和孩子建立鏈接,構建良好的親子互動關系呢?” 這時候和孩子建立鏈接,需要先停止說服教育。孩子此刻最不需要的就是道理,而是傾聽、理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已至此,請媽媽沉住氣,耐心等等孩子,我幾乎沒有見過哪個孩子通過講道理和逼迫,愿意重返學校的,這樣做反而容易讓情況惡化。相反,家長靜下心來,從長計議,效果會好,有些孩子在家安靜調整幾天,返回學校。有些孩子需要的時間更長一些。有些孩子需要休學一年之后,才能返回學校。尊重孩子的節奏,讓他自己選擇是否上學,或者間斷上學,你別為他拿主意,反正拿主意他也不聽你的。要讓孩子徹底感覺到一點:不論他什么樣,你都會敞開懷抱接納他。從他真正感受到這一點開始,他就會逐漸往前走了。
具體可以做的事情:
1、傾聽孩子,無論孩子說什么,都去接納他。無論是孩子攻擊父母的離婚、老師,還是任何其它的,都去傾聽理解,孩子的感受沒有對錯,都是真實的。媽媽可以說的是:還有嗎?(邀請孩子多多表達、釋放壓抑的感受);很抱歉(為了媽媽曾經忽略孩子的感受而道歉);請求孩子的擁抱,可以擁抱時說“謝謝你”、“我愛你”。
2、每天至少陪伴孩子十分鐘,談孩子愿意談的事情,或者什么都不說,就安靜的陪伴孩子十分鐘。我曾經經歷過很痛苦的事情,我爸爸每天進我房間不說話,默默的坐十分鐘,就離開。這種無言的愛意是我最大的支持力量。
3、如果孩子愿意說說他經歷的挫折,心平氣和的傾聽,看看問題出在哪里了,平靜的討論有什么解決方案。
4、經常反饋孩子的點點滴滴的優點,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價值所在。
5、等親子關系緩和了,可以告訴孩子:條條大路通羅馬。在父母心中,所謂的“羅馬”,無非就是平穩有保障的小康生活。相對來講,讀書是獲得這種生活的成功可能性大的路。其它的路,也可以走,但相對成功的概率比較小。幾乎沒有哪位家長,會舍得讓自己的孩子放棄大路不走,而走小路。但如果孩子你個人堅持,我們也必須尊重!但是,不管走在哪條路上,孩子你都要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不是簡單地把責任推給自己的父母。
6、這個階段對媽媽而言,是非常艱難的階段,媽媽無力和孩子鏈接的話,可以考慮求助心理咨詢師(親子關系方向的)。找心理師不代表孩子有問題,也不代表媽媽有問題,只是關系出了問題,就算孩子不愿意去見心理師,也沒關系,家長自己去見,也是有幫助的。關系的問題,只要有任何一方改變,就可以改變整個關系。
7、推薦書《十幾歲孩子的正面管教》,推薦課程“解密青春期養育”。
楊健老師,美國正面管教協會認證導師、國際認證鼓勵咨詢師、芬蘭兒童技能教養法國際引領師。成為母親之后,楊健對親子關系和兒童教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多年研究與探索,她融會貫通各流派的理論并結合中國家庭的實際情況,總結出自有的體系和方法,并通過課程、讀書會、鼓勵小組等形式為媽媽們解答育兒和自我成長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