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發言的題目是《攬詩詞之奇美,承傳統之精魂》。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從《詩經》到漢樂府,從楚辭到唐詩,從宋詞到元曲,古人帶給我們的不僅有豐美的意象和真摯的感情,而且能促進人們對事物的深層理解,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提升民族認同感與自豪感。
古詩詞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引導我們走出失意,點亮我們未來的道路。“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叮嚀我們要保護和平,珍愛和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告訴我們要樂觀向上,積極生活;“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帶我們領略祖國的壯麗河山;“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讓我們了解傳統節日的習俗禮節。浸潤在古詩詞的海洋,感受古詩詞的魅力,我們オ能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成長的路上難免有挫折,磕磕絆絆,何不妨在詩詞中學習古人如何解憂,既能陶冶情操,又能排愁解難。
古詩詞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于無形中滋潤我們。抗疫期間,電視上播出過這樣一段話:“抗擊疫情,讓我們認識了真正的英雄。他們有'遙知百戰勝,定掃鬼方還’的決絕,他們有“謂我不愧君,青鳥明丹心’的赤誠,他們有'馳驅一世豪杰,相與濟時艱’的擔當,他們有'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的執著,他們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純粹。”抑揚頓挫,充滿了對英雄的欽佩;華麗的辭藻間,是中華古詩詞的奇美。古代詩人觀萬象,品千味,凝浩瀚銀河宇宙之壯景于幾行詩句之間,可知其意蘊豐富。也正是因為這樣,才使其難懂。我們為何不主動品味其細蘊,多讀復讀使其在我們的生活中更加光彩奪目呢?
古詩詞音律動人,能培養我們的氣質,提升我們的文學素養。我們知道“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的四字魅力:我們也知道“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的五言韻味;我們更知道"良反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的七言風姿。古詩詞對仗工整,音律和諧,讀來朗朗上口;古詩詞長短不一,參差有致,讀來曲折回旋。讀詩詞,背詩詞,于無形中涵養古風氣貌,或典雅大方,或英風颯爽。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提升文學素養,增加民族認同感與自豪感。
孔子曾言:“不學詩,無以言。”培根也說:“讀詩使人靈秀,讀史使人明智。”古典詩詞在當代中國可重塑民族精神。在快速發展的時代中加入古韻的風貌,使當代青年更加清楚自已應當做好中華文化的傳承者,使其經久不息,這也許就是今天我們為什么讀古詩詞的原因。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發言人:×× X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