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巴洛克
巴洛克(Baroque),又稱路易十四風格。是一種代表歐洲而年華的典型藝術風格。
法國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在他的宮廷中,可以說將巴洛克風格的純粹主義發揮到極致。如建筑、園林等。受到當時歐洲各個宮廷及貴族的熱烈追捧和效仿??梢哉f封建主義促進了巴洛克文化的繁榮!
路易十四的御用宮廷樂師呂利(1632-1687),他膾炙人口的音樂,滿足了這個具有舞蹈熱情的時代,大大推動了巴洛克音樂在宮廷中的生命力。在巴洛克時代廣受歡迎的還有意大利協奏曲,而獨奏協奏曲的創始人便是音樂家維瓦爾第。
Baroque最早源于葡萄牙語,意為“不圓的珍珠”,最初特指形狀怪異的珍珠。而在意大利語中又有“奇特、古怪、變形”等解釋,在法語中有'俗麗凌亂'之意。
Baroque其原本是18世紀崇尚古典藝術的人們對17世紀不同于文藝復興風格的一個帶貶義的稱呼。而現在,這個詞已失去原有的貶義,僅指17世紀風行于歐洲的一種藝術風格。
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稱謂,它是古典主義者在16世紀下半葉在意大利發起的,在17 世紀的歐洲普遍盛行,是背離了文藝復興藝術精神的一種藝術形式。 古典主義者認為巴洛克是一種墮落瓦解的藝術,只是到了后來,才對巴洛克藝術有了一個較為公正的評價。
巴洛克的音樂特點
音樂的Baroque時期意指17、18世紀歐洲華麗,精制的音樂。通常認為大致是從1600年至1750年,即從蒙特威爾地開始,到巴赫和亨德爾為止'。Baroque最初是建筑領域的術語,后來才逐漸用于藝術和音樂領域。
事實上巴洛克音樂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伴奏部分即通奏低音。通奏低音演奏者在羽管鍵琴或管風琴(或撥弦樂器琉特琴或吉它)上奏出低音聲部,上面標出數字指示他應演奏的填充和弦。通奏低音經常由兩個人演奏,一人用大提琴(或維奧爾琴或大管)一類可延長音響的樂器演奏低音聲部,另一人演奏填充和弦。這種使用通奏低音的織體是:上面一個人聲或樂器的旋律聲部,底部是一個低音樂器,中間填以和聲,這是典型的巴洛克音樂的風貌。
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爾第在他的作品中開始引入“通奏數字低音”,這也可以算是巴洛克音樂標志性的開始。
巴洛克音樂的特點極為富麗堂皇,加入大量裝飾性的音符。節奏律動強烈,旋律精致優美,它特別強調人類不同情感的表達,以及充滿張力戲劇性的對比。即使從現代的審美觀來看,它的很多藝術手法都是大膽及超前的。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家
J.S巴赫,巴洛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杰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巴赫被普遍認為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稱為西方“近代音樂”之父。
代表作有《馬太受難曲》、《勃蘭登堡協奏曲》等
亨德爾,(1685.2.23-1759.4.6),英籍德國作曲家。他生于德國哈雷哈勒,師從管風琴家查豪學習作曲,后在教堂內任管風琴師及藝術指導。因愛世俗音樂,于1703年遷居漢堡,開始從事歌劇的創作。
代表作有《彌撒亞》、《水上音樂》等。
(這是Flute君最為喜歡的一個歌劇選段。如有興趣可以去看看《絕代妖姬》這部影片。)
維瓦爾第,作為一位神父的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的音樂天才啟迪了后來的巴洛克音樂家,尤其是他豐富的作品和新穎的、科學的歌劇創作方法,刺激了現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
代表作有《四季》、《榮耀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