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心理學復習提綱(一)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發展歷程
(1)研究對象: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學校學與教情境中人的心理現象,而不是研究一切教育領域中的心理現象;在學校學與教情境中人(施教者和受教者)是活動的主體、行為的承擔者,是教育心理學研究關注的焦點;要密切結合教育過程來探討、揭示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
(2)發展歷程:
2、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及其基本作用
(1)研究內容:A、學習與教學的要素(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環境);B、學習與教學的過程(學習過程、教學過程、評價/反思過程)
(2)基本作用:
3、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模式
在學與教過程模式中,五種因素共同影響了三種過程,而且三種過程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以自身先前只適合學習發展水平為基礎的,是在教學過程的背景下進行的,學習的進展因教學的質量而變化。反過來,教學過程要以學習過程為基礎而進行。
4、教育心理學的理論作用和實踐作用
(1)、理論作用(教育心理學從教育過程這一側面對一些心理規律進行探討、揭示的心理學規律不僅充實了普通心理學的一半理論,而且為整個心理學理論發展做出了貢獻;教育心理學研究也對教育學(特別是教學論、課程論和德育論)的理論發展起重要作用;教育心理學對人類學習過程中的了解還將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有益的理論知道);(2)、實踐作用(幫助教師準確的了解問題;為實際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幫助教師預測并干預學生;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研究)
5、教育心理學誕生的年代、奠基人和標志性事件
(1)誕生的年代:1903年著《教育心理學》
(2)奠基人:桑代克
(3)標志性事件:
6、教育心理學以下四中研究方法:觀察法、調查法、個案研究法、實驗法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描述性研究,它描述實際生活中發生的特定情境中的事實和關系,主要包括觀察法、調查法、個案研究法;一種是實驗性研究,它在嚴格控制的條件下,改變情境的某一方面而研究其效應的方法。
(1)觀察法:由觀察者直接觀察記錄被試的行為活動,從而探究兩個或多個變量之間存在何種關系的方法。
(2)調查法:以被調查者所了解或關心的問題為范圍,預先擬就問題,讓被調查者著自由表達其態度或意見的一種方法。
(3)個案研究法:收集單個被試的資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收集的資料通常包括個人的背景資料、生活史、家庭關系、生活環境、人際關系以及心理特征。
(4)實驗法:在控制的條件下系統地操縱某種變量的變化,來研究這種變量的變化對其他變量所產生的影響。主要有自然實驗法和實驗室實驗法。
7、教育心理學研究設計的基本原則:客觀性原則、系統性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8、教育心理學的發展趨勢:轉變教學觀念,關注學與教兩方面的心理問題,教學心理學興起;關注影響教育的社會心理因素;注重實際教學中各種策略和元認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