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提示患神經衰弱與用腦過度無關閱讀原文某些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癥、抑郁癥、老年癡呆等的早期,有時也可表現為類似神經衰弱的癥狀,而且病人往往只認為自己患了“神經衰弱”而拒不承認患了重度精神病。但這些病人的病情與神經衰弱有所不同:神經衰弱病人主動求醫、治病心切,而重度精神病人則對自己的疾病缺乏認識,不主動求醫。如果病人還有性格孤僻...... 全文↓來自:新浪網 1天前患神經衰弱與用腦過度無關 神經衰弱是一種大腦神經功能失調造成的精神和身體活動能力減弱的疾病。由于它多見于腦力工作者,因而使有些人產生了神經衰弱是因為用腦“過度”造成的印象。實際上并非如此。如果仔細觀察病人的生活經歷就會發現,在所謂用腦“過度”的后面卻是長期的內心沖突、精神緊張或情緒不悅,正是這些不良的情緒體驗和內心沖突使得病人的大腦神經活動處于持續性的緊張狀態。另外,神經衰弱病人還有其內在的因素在起作用。從性格特點上看,多數神經衰弱病人偏向于膽怯、自卑、敏感、依賴性強,也有的病人過分爭強好勝、自制力差。此外,有些病人的神經衰弱發生于某次軀體疾病之后。這可能是由于軀體疾病削弱了病人的神經功能,為神經衰弱的發病提供了溫床。 目前,國際上傾向于把神經衰弱癥狀局限于以容易疲勞作為主要臨床表現。病人一般都有入睡困難、易醒、多夢、醒后頭腦無清晰感等癥狀,因而整天昏昏沉沉、頭腦發脹、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工作及學習效率下降。病人還有情緒不穩定、煩躁易怒、容易沖動,對外界的光、聲、冷、熱等過分敏感,肌肉(尤其是后頸部、腰背部肌肉)緊張酸痛等表現。以上癥狀時輕時重,其波動往往與病人的心情相關。 某些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癥、抑郁癥、老年癡呆等的早期,有時也可表現為類似神經衰弱的癥狀,而且病人往往只認為自己患了“神經衰弱”而拒不承認患了重度精神病。但這些病人的病情與神經衰弱有所不同:神經衰弱病人主動求醫、治病心切,而重度精神病人則對自己的疾病缺乏認識,不主動求醫。如果病人還有性格孤僻、思維怪誕、行為離奇,或者情緒低沉、悲觀厭世,或者記憶缺損、智力減退等表現,就更應考慮到不是神經衰弱的可能。 神經衰弱的病程往往遷延數年、十數年、甚至數十年,但它是一種可以治好的疾病。在治療上,應以針對病因的心理治療為主,輔以抗焦慮藥物。另外,針灸、體育鍛煉以及生活的規律安排也會對治療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關熱詞: 九大補腦食物 小兒健腦益智養生觀 寶寶健腦必備食譜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