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14日,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打響。美軍動用300門重炮、27輛坦克和40架飛機向志愿軍135團1連和9連把守的前沿陣地猛烈轟擊,而135團僅有15門山炮和12門迫擊炮配合作戰,根本無法壓制敵人的火力。敵軍的炮彈和炸彈像狂風暴雨一樣傾瀉下來,537.7高地每秒鐘落炮彈6發,硝煙滾滾,碎石橫飛,一人多深的交通溝被炸得無影無蹤,巨大的巖石都變成了黑色粉末。
美軍前線指揮官摩西上校從望遠鏡中看到這番情形后自負地對部下說:如此猛烈的火力覆蓋,對面陣地上根本不可能再有生物存在。隨后他分別向邁倫·麥克盧爾中校的1營和羅伯特·紐博尼中校的3營下達了進攻命令,美軍分成左右兩翼,采用多路的班排進攻,順著數條打壞了的交通溝沖了上來。然而出乎美軍意料的是,當他們沖到距我軍陣地僅數十米左右時,突然遭到機、步槍和手榴彈的猛烈還擊。
那么在敵人如此猛烈的炮火下,我軍是如何生存下來的呢?原來為了對付美軍的火力襲擊,15軍在上甘嶺上修建了數十條坑道。美軍開炮時戰士們全部躲到了坑道里面,敵人的炮火一停,他們又坑道里面鉆出來進入陣地,打擊沖上來的美軍步兵,激烈的戰斗就這樣打響了,其中一連戰士孫子明所在的班奉命堅守8號陣地。
孫子明是江蘇高郵人,7歲的時候父親就病逝了,母親靠做短工維持生計,辛苦把他拉扯長大。后來孫子明的家鄉獲得了解放,他家分到了屬于自己的田地和耕牛,生活這才逐漸好轉了起來。1949年5月,21歲的孫子明參軍入伍,成了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朝鮮戰爭爆發后,孫子明隨15軍一起入朝參戰,在45師135團1營1連當戰士。
此時見美軍攻了上來,孫子明在班長的指揮下和戰友們一起用手中的武器向敵人開火,先后打退了敵人三次進攻,斃傷美軍80多人,戰斗中孫子明因五次負傷陷入昏迷。這時美軍又發起了第4次沖鋒,陣地上只剩下了3名傷員,已經無力再戰。正當他們準備退入坑道時,卻被敵人的一挺機槍壓制在離坑道口十余米遠的地方。
這挺機槍附近正巧是因傷昏迷的孫子明,他被爆豆一樣的槍聲驚醒,看到戰友們身處險境,情急之下大吼一聲撲了過去,敵人的機槍手見滿臉是血的孫子明朝自己撲來,嚇得魂飛天外,轉身就逃。孫子明剛想把機槍掉過頭去射擊,另外一股敵人已經涌了上來,他見來不及開火,就一把抓起身邊的三顆手榴彈,朝著這股敵人撲去,與敵同歸于盡!正在彎腰沖鋒的美軍被眼前的這一幕嚇得膽顫心驚,轉身就往后跑。上甘嶺戰役中像孫子明這樣和敵人同歸于盡的勇士還有許多人,他們頑強的戰斗意志和視死如歸的精神令6萬美軍膽寒,這也正是我軍取得上甘嶺戰役勝利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