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柴爾德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歐洲著名的大財閥家族,100多年的大財閥,真正算得上富可敵國。家族憑借幾代人的積累,在全球范圍大肆投資,占有各國公司、銀行、地產、油氣、礦產等股份。
而中國也有這樣的大財閥,號稱“中國的羅斯柴爾德”,他就是香港“船王”,包玉剛。在香港,四大家族的名聲早已人盡皆知,但在四大家族之上的,其實是包玉剛。李嘉誠之所以能夠在香港站穩腳跟,也全是包玉剛的幫助。
包玉剛出生于1918年,比李嘉誠大了足足10歲,不過他本人在1991年就去世了,而李嘉誠還健在。包玉剛在世的時候,通訊媒體還沒那么發達,他的財富也很少有人知道。70年代時,他就是西方媒體公認的船王,當時旗下擁有200多艘巨輪。
說到包玉剛幫李嘉誠,是因為目標一致。70年代時,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剛剛上市,想要繼續發展,就必須打破四大洋行的壟斷。而這四大洋行都是英資洋行,發展歷史都有百年,地位難以撼動。這四大洋行分別是怡和、會德豐、和記、太古。
香港中環的地產幾乎都被四大洋行瓜分了,當時洋行在中國賺到錢后,都忙于撤離,轉投海外。而海外的經濟也不是很好,所以大部分投資都虧了錢,或者被套牢,甚至產生了大量負債。李嘉誠就趁此機會對怡和洋行發動進攻,怡和最大的地產就是置地和九龍倉,于是他集中所有資金,在市場上悄悄收購了九龍倉的股份。
怡和很快發現了有李嘉誠這么一個人,不過當時負債累累,并沒有大量現金回購自己的股份。于是怡和找到匯豐銀行,想讓他們出面勸說李嘉誠放棄收購。
李嘉誠便找到了船王包玉剛,包玉剛是當時實力最強的人,而包玉剛也早就想搞垮英資洋行,于是拿出20多億,幫助李嘉誠不僅收購九龍倉,還收購和記黃埔,怡和洋行就此被他們控制,李嘉誠得到了和記黃埔。
幾年后,航運危機迎來,會德豐也出現了麻煩,包玉剛再次出手收購了會德豐。至此,四大洋行中有三家被包玉剛和李嘉誠擊敗,香港迎來了李嘉誠的時代。
太古是唯一他們動不了的,因為太古多年的經營實在是太穩,外面幾乎很少負債,而且18年時間,僅發展6個地產項目。這也是包玉剛和李嘉誠比較遺憾的地方。
包玉剛家族的地產龐大到難以想象,僅海港城每年就獲得100多億美元的租金收入。此外,時代廣場的年租金約為30億元。
此外,包玉剛家族在香港還有6家商場,占到香港零售業的10%。6家商場總價值超過2500億,與此同時其家族還控制著78家上市公司。
不過最近香港事件,導致香港的游客人數急劇下降,包玉剛家族的酒店和商場業務還是十分受影響的。港城零售業績有所下降,時代廣場的利潤也有所下滑,另外每年百億的租金也岌岌可危。不過包家根深蒂固,要賺的錢早在幾十年前就賺夠了,現在這點影響還算穩定。
對于香港船王包玉剛和李嘉誠的事跡,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