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莊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術(shù)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種學(xué)問、某項(xiàng)技術(shù)的專家。
典出《宋史賈黃中傳》,敬辭,比喻著作多,堆起來等于該人的身高。
相傳三國魏的名士阮籍,能為青白眼,對所討厭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邊看,露出眼白,表示輕視或憎恨。對喜愛或尊敬的人,就對他正視,青黑的眼珠在中間,表示尊重。他見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見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對人喜愛或器重。杜甫《短歌行》:“仲宣樓頭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span>
典出《史記吳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應(yīng)的意思。
典出《邯鄲書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義)。
典出《琴操河間雜歌箕山操》(漢蔡邕),原指厭聽世事,今比喻聆聽、恭聽。
典出《莊子徐無鬼》,指請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典出《韓非子和氏》,比喻堅(jiān)持美德(也有作懷才不遇之意)。
典出《左傳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應(yīng)得的利益。
典出《苦熱行》(南朝宋鮑照詩),比喻說此喻彼,別有用心。
典出《呂氏春秋具備》,比喻辦事受牽制,不順利。
青鳥,傳說西王母有三青鳥,一只選遣為信使,前來給漢武帝報(bào)信,另外兩只隨西王母而來,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如李商隱詩云:“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也作“流水高山”。相傳春秋俞伯牙善于彈琴,鐘子期善于聽琴。每當(dāng)伯牙彈到描寫高山、流水的典調(diào)時,鐘子期就感到他的琴聲猶如巍峨的高山、浩蕩的江河。鐘子期死后,伯牙嘆無知音,不再彈琴。后常借指知音或樂曲的高錄。如辛棄疾《謁金門》:“流水高山弦斷絕,怒蛙聲自咽?!?/span>
典出《堯山堂外紀(jì)》(明蔣一葵撰),比喻書畫或文章不像樣子。
典出《宋史傅堯俞傳》,比喻令人難以揣測的深遠(yuǎn)用心。
典出《戰(zhàn)國策秦策》,向別人詢問或請人給自己方便時的套話。
典出《后漢書嚴(yán)光傳》,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標(biāo)準(zhǔn)去訪求人才。
《漢書蘇軾傳》載,匈奴單于欺騙漢使,稱蘇武已死,而漢使者故意說天子打獵時射下一只北方飛來的鴻燕,腳上拴著帛書,是蘇武寫的。單于只好放了蘇武。后來就用“鴻燕”、“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單訊。如李清照:“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yuǎn)?!?/span>
典出《三國志蜀志》,指人的心。
典出《世說新語容止》,比喻代人寫文章。
來源: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