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多年發現一點經驗是:皮膚失去了透發宣通功能,通過通透宣發才能使內濕宣泄,病情好轉。
牛皮癬的病因:外感六淫之邪,內傷七情,導致了氣血失和,營衛不調,經絡阻滯,毛孔失去透發宣通之機。患病者往往出汗少或不出汗,毛孔閉塞,這樣皮膚失去榮養,形成了內濕外燥的病機,接近肌肉的部分有濕,皮膚這一部分為外燥。內濕不得外泄就產生了瘙癢。外燥不得滋潤則脫屑。這就是皮膚病的癥狀。
根據祖國醫學察外知內的理論,皮毛之枯燥與肺有關。肌腠之濕邪與脾有關。病程日久不愈,濕邪則深入肝腎,故日久還與肝腎有關。因此治療牛皮癬必須樹立整體觀察,全面分析,外病內取,辨證論治。
分型論治:
1·風寒內虛型:此型表現有風寒體虛的特點,故冬季發作較多見,較重,春夏較輕。頭部以及上半身皮損較多,皮色為淡紅色(說明無更多的熱象)。鱗屑較多,瘙癢較輕,舌苔薄白,脈略浮。治以辛溫解表,潤肺燥脾兼補氣,常用方劑:人參敗毒散加味(黨參十二克,荊芥九克,防風九克,甘草、川芎各六克,茯苓十五克,羌活、獨活各九克,前胡、柴胡、桔梗各六克,枳殼九克,麻黃、桂枝各六克,蟬衣九克、麥冬十二克)。病程久者加制鱉甲十二克,生姜三片。水煎服。
我個人經驗體會:凡瘙癢嚴重不用麻黃是不會見效的,其他皮膚病也是如此,所以我在治療中常用麻黃。
2·風熱挾實型:相當于西醫說的銀屑病發展期,此型皮膚發燥,腠理發濕,風熱而挾實,其脈象浮而有力,皮損多在夏季較多。癥狀較重且反復發作。冬季則皮膚減輕,皮疹色紅,瘙癢嚴重少汗或者無汗,全身布滿皮損,舌質比較紅,舌苔黃,脈象浮而有力。治以祛風清熱,潤肺燥脾兼瀉實。方用防風通圣散加味方:防風十克,大黃、芒硝各三克,荊芥九克,麻黃六克,赤芍十克,梔子十克,連翹九克,甘草、桔梗各六克,川芎六克,當歸九克,生石膏十五克,滑石九克,薄荷六克,黃芩、蒼術、蟬衣、萆薢各九克,麥冬十二克,制鱉甲十二克,生姜三片。水煎服。此方應重視它對于發展期的身體不虛的患者療效快。
3·津虛血燥(陰虛內燥):表現為新的皮損不斷出現,舊的皮損還繼續擴大,皮損鮮紅鱗屑較厚,皮膚干燥奇癢難忍,舌邊尖紅,苔微黃,脈弦數,此型燥重于濕,治以養陰清熱,涼血祛風。方用滋燥養榮湯加味,此方是我以成方切用里選出來的。處方如下:熟地、生地各十二克,當歸十五克,白芍十五克,秦艽、黃芩、防風各九克,甘草六克,麥冬、元參、丹參各十五克,蟬衣、丹皮、槐花各九克,麻黃三克。水煎服。
4·濕熱蘊毒型:此型臨床不多見,屬于銀屑病繼發感染甚至感染化膿,伴有滲出液,而且皮損糜爛,舌苔黃膩,脈象滑數,此型濕勝于燥,治以清熱解毒利濕,處方:金銀花十五克,連翹、黃芩各九克,生地十五克,黃連五克,當歸十二克,赤芍十二克,蟬衣九克,甘草六克,萆薢、蒼術、元參各九克,土茯苓十五克,木通六克。水煎服。
5·肝腎陰虛型:此型為慢性靜止期型,較為難治。皮損分布稀疏,病程較久,有的在十年以上,常伴有腰酸肢軟頭暈耳鳴,有的還伴有低熱,手足心發熱,舌質發紅,脈象弦細帶數。此型為病程日久影響了肝腎,不單是肺和脾的問題,所以治療原則為:養陰潤燥,調和肝腎。方用一貫煎或者知柏地黃丸加萆薢、白蒺藜(慢性的頑固的用此藥效果很好)、白芍各十二克,麻黃五克(通透宣發佐制陰藥的過膩),水煎服。
6·沖任不調型:見于婦女尤其是更年期。治以和血,調節脾胃,兼助腎陽,用四物湯加味方:當歸、熟地、白芍各十五克,川芎六克,仙茅、仙靈脾、菟絲子、丹參各十二克,蟬衣九克,白蒺藜、十二克,水煎服。
7·濕戀關節型:伴有關節疼痛,脈象偏數,用麻黃杏仁薏仁甘草湯加味以養陰利濕。可加蟬衣、萆薢。水煎服。
8·肝郁血滯型:此型也是病情發展的一個過程,銀屑病后期(恢復期。西醫叫吸收期。方用逍遙散以平肝舒郁活血。處方:柴胡,白芍,當歸,茯苓,白術,甘草,薄荷,丹皮,蟬衣,白蒺藜),水煎服。蟬衣對皮膚的功能恢復相當好,因為它能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外用藥:生杜仲三十克,百部三十克,紫荊皮三十克,用百分之六十五的白酒浸泡一周后,用脫脂棉球蘸浸涂患處,每日兩次。
銀屑病的特點:為病程長,不易治愈,多數易復發,很難根治。
體會:
(1)要解決主要矛盾,就是解決內濕外燥這個矛盾,即要抓住通玄府利毛竅,通透宣發的治療原則,這才能把復雜的病理狀態轉化成正常的生理狀態,使表里調和,營衛調和而病自愈。
(2)即強調內因又強調外因,扶正與祛邪相結合。
(3)要有耐心,因病程太長,要堅持治療直至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