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案】
2017.9.12
張 男,40歲,銷售,壓力大。
反復腹瀉4年余
近4年來,反復腹瀉,多在食生冷易明顯,飯后易腹瀉,情緒緊張易腹瀉,大便偏稀,粘,利,現大便日2-3行,不成形,利,陰囊稍潮濕,納可,食后易惡心,身體乏力,神可,舌正胖大,苔薄白,脈沉弱。
西醫診斷:慢性腸炎、應激性腸炎。
紅參3 白術15 茯苓12 陳皮9
炙甘草9 干姜15 肉桂3 黨參15
木香6 防風9 黃芩6 茵陳15
7付
9.19
附上藥水泄三天,后逐漸成型,大便日2-3次,成型,利,納正,食后惡心大減,體力恢復,神可,舌正苔薄白,齒痕,脈沉弦滑。
上方去防風加姜半夏9 7付
10.26
惡心消,大便轉正,日2次,成型,利,納正,體力可,舌正苔薄白,齒痕消,脈沉弦滑。
上方加砂仁3益智仁9 7付。
按:腸炎非中醫的病名,而是西醫對中醫病癥腹瀉的另一種認識,西醫認為是細菌或者病毒感染引起的,所以命名為炎癥,但是西醫怎么消炎,這個病也不容易治愈,從認識的病因,連病名都是很清楚,居然治不好,這就怪了,其實西醫忽略了人的功能這個層次。
人是一個整體的生命活動體,不是一個死的,是一個有機的生命機能的呈現,腹瀉,用中醫的視角來看,就是腸道里面的水多了而導致的。
中醫認為大腸里面的水決定著大便的形態,如果水比較多就是稀便,甚至水樣便,也就是腹瀉,如果水相對多一些,就是便不成形,便溏,如果水適中,那么大便就是成條狀的,不干也不濕,如果水少了一些,大便就偏干一些,如果水更少了,那么大便就會更干了,甚至會出現顆粒狀大便。
這是一個簡單的理解,如果是腹瀉,就是水多了,如果是便干就是水少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的水的代謝失常,這才是病癥的根本原因,所以中醫治療腹瀉也好,便干也好,往往沒有一個固定的方子,就是基于此道理。
這個案例,顯然是水多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從他的舌象和脈象基本就可以判斷了,舌體胖大,表示有水濕,苔白表示有寒,而脈象沉弱,則表示陽氣虛弱。陽氣是人體的生命活動的能量來源,陽氣虛了,生命活動也就下降了,功能下降水液代謝也就弱了,所以水多了,就從大便走了,這個陽虛主要指脾腎陽氣,如果陽氣更一步虛,那么身體內蓄積的水,將會更多,那么這個時候,也就會出現水腫的現象。
明白這個道理,再來看看這個案例,就好明白,方子主要以溫補脾腎陽氣為主,三診而正常了,后來再吃水果,并未出現腹瀉,便溏的情況。
治病求本,是中醫不同于西醫的地方。
陳勝:原工作于解放軍三0七醫院,祖傳三代中醫,師承陜西渭南名老中醫孫曼之先生,渭南期間擔任正安青年醫師臨床培訓計劃輔導老師,近年來專注于中醫、西醫雙視角的人體生理、病理研究,臨床上尊崇古中醫氣化論和經絡論思想,依旨辯證首重病史,論治首重體質的古中醫理論。
擅長治療:消化科病癥、疼痛病癥、婦科病癥、兒科病癥、過敏性病癥及亞健康調理。如:咳嗽、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腸炎、肩周炎、跌打扭傷、坐骨神經痛、面神經麻痹、鼻炎、鼻息肉、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乳腺增生、蕁麻疹、濕疹。
坐診時間:周二全天、周六全天
坐診醫館:上海應象中醫門診部
掃二維碼預約看診
【來源:本文摘自靈元醫社陳勝醫師的文章。歡迎轉載,請標明出處。圖選自網絡。由應象書院編校發表,圖文版權均屬于原作者。若有版權訴求,請及時聯系。本訂閱號歷次及本次所發布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僅供專業人員學習參考,本訂閱號及應象中醫不承擔因內容而產生的任何醫療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