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基
財政政策中的“收”與“支”
本期講堂主題
講 堂
財政政策是我國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政策之一,也是公基考試常考的知識點。財政政策聽起來高大上,其實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政策原理也有章可循,快跟著小粉筆一探財政政策的究竟!
財政政策含義
財政政策是政府變動稅收和支出以便影響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
(一)制定者:政府
(二)手段或工具:政府收入與政府支出
(三)調節對象:社會總需求
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是整個國家各級政府支出的總和,由具體的支出項目構成,主要可分為政府購買和政府轉移支付兩類。
政府購買是指政府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如購買軍需品、機關公用品、政府雇員報酬、公共項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政府購買支出是決定國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規模直接關系到社會總需求的增減。當通貨膨脹時,社會總需求旺盛,可減少政府購買支出,抑制總需求。當通貨緊縮時,社會總需求不足,可增加政府購買,刺激總需求。
政府轉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會福利保險、貧困救濟和補助等方面的支出。轉移支付不能算作國民收入的組成部分,它只是通過政府將收入在不同社會成員之間進行轉移和重新分配。通貨膨脹時,減少政府轉移支付,可以抑制總需求。通貨緊縮時,增加政府轉移支付,可以刺激總需求。
政府收入
政府收入主要是指稅收,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等特點,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當政府的收入不足以彌補財政支出時,政府會發行公債,使公債成為政府收入的又一組成部分。
財政政策運用
通貨膨脹時,社會總需求旺盛,使用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又稱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來減少和抑制總需求,政府要增收減支,即提高稅率、減少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
通貨緊縮時,社會總需求不足,使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又稱積極的財政政策)來增加和刺激總需求,政府要增支減收,即降低稅率、增加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