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一段時間,一些白馬股因為各種原因陸續跌停,當時在分析師群里,就有一些人問,XX股票今天跌停,是否可以補倉。
看到大家經過學習后,遇到股價下跌,第一時間考慮的是補倉降低持倉成本,而不是惶恐割肉止損的行為,我是很開心的。因為大家從某種程度上擺脫了做情緒的奴隸,沒有隨波逐流,以及學會了在較低的價位買入,獲取更多的股份。
但,同時我也很害怕。為什么在遇到跌停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補倉,而不是去梳理暴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更多的人只是機械的看到,股價暴跌,買入補倉。而不是獨立思考,暴跌深層次的原因是什么。
有的人把跌停當做是特殊情況買入,這種看法是錯誤的。
公司遭遇特殊情況,股價跌停或者大幅下跌,我們克服股價下跌的恐慌,做出大部分人不同的判斷,在他們悲觀恐懼的時候,我們逆向投資買入。當市場恐慌消散,重新樂觀的時候,股價上漲,我們獲利拋出。
但是,這個過程的前提是,市場對公司價值發生錯誤判斷,從而恐慌性的拋售,使股價快速或者大幅下跌,造成價格和價值背離嚴重,從而給了逆向投資者更多的安全邊際和盈利空間。
股價跌停,并不是特殊情況投資。有的特殊情況,會導致股價持續跌停,或者在一段時間內形成巨大的跌幅。股價下跌,只是表現形式,而是內在原因。
股票市場最常見的一個現象是,股價持續上漲的時候,你看到的都是好消息,瑕不掩瑜。股價持續下跌的時候,你看到的都是壞消息,風聲鶴唳,杯弓蛇影。也就是說,上漲的時候,好消息會被夸大,壞消息被忽略。下跌的時候,壞消息被放大,好消息被忽視。
那么市場會在什么時候,對公司的價值產生哪種錯誤的判斷?
我覺得核心在于股價下跌背后的原因,它對公司盈利邏輯是否造成影響,短期一次性影響,還是長期的損壞。
盈利邏輯如果沒有影響,只是市場以訛傳訛,或者說,只是一次性短暫的影響,那么股價下跌加倉,長期持有,股價回歸,這樣的長期持有才是正確的姿勢,例如08年三聚氰胺和13年的塑化劑風波對行業的影響。
但是,如果盈利邏輯是永久性的破壞,那么股價下跌,或者一個跌停就去加倉,絕對不是正確的姿勢。同樣是三聚氰胺和塑化劑的例子,主角的三鹿奶粉,現在是怎樣的狀況?塑化劑的主角酒鬼酒,和其他白酒在事情平息后,股價的漲幅又是怎樣的差別?
我們再看看,這次白馬股不斷“撲街”的情況,最早的老板電器是因為17年業績增長不及預期而持續跌停,格力電器是取消了11年的分紅后吃到一個跌停,伊利股份是因為董事長一些“謠言”風波遭遇跌停,東阿阿膠是18年一季度報幾乎零增長遭遇一個跌停。
這些都是表現,以及深層次的原因,有沒有對公司的盈利邏輯產生久遠的影響呢?況且,跌停后的市值,是符合估值買入區別的嗎?
我們看,老板電器,從17年初到跌停前,翻了一倍,格力電器和伊利股份翻了一倍,東阿阿膠上漲10%(一個跌停,回到起點)。我們都知道,市場并非有效,從股價的表現來看,老板電器、格力和伊利,股價一年內翻倍,公司的價值 不可能在這一年內發生這么巨大的變化(增長)。
有沒有可能,是這些明星白馬股,去年一年的漲幅太大,股價下跌后,只是回到了合理的位置。在合理的位置買入,如果想獲取超額收益,那么就要期待市場短期內再和去年一樣瘋狂一次,這其實是很難的。
長期持有的基礎,在于兩點,1、股價沒有超過你的估值上限;2、公司的盈利邏輯(基本面)沒有惡化。
所以,有很多人問我跌停后的老板電器、格力和伊利是否值得持有或買入.。
我說,如果你是想長期持有,那么你要關心的是公司的盈利邏輯有沒有發生變化,以及要去思考,之前的價格,是否透支了公司未來的盈利?
如果你之前沒有倉位,除非你特別想買,想完成之前未完成的一個愿望,現價買的話,也沒有大錯(畢竟股價從年初高位已經有了較大的回撤),如果你可以多點耐心,等待更好的價格,結局會更好。
可能,剛入坑沒多久的人,看著去年白馬、銀行,今年的醫藥、消費,一旦沒有買入,后續股價就遠走高飛的表現,是無法理解,股價真的會回調到更低嗎?
2、
還有一些人在股價下跌之后,也能繼續選擇長期持有。但是我們都說那樣的姿勢是被套,裝死。
我的小密圈前幾天有一個帖子,是一個很可愛的小姑娘說,媽媽幾年前牛市的時候買的XX股票,自己學習之后看了一下基本面,兼職慘不忍睹,現在虧損嚴重。現在就想問一下,有沒有什么可能盡量少虧,或者更優雅的離場。
我回答說,要想優雅或者少虧,那就繼續裝死,等待下一個牛市的到來,但是同時,你要祈禱,在這期間公司不要作死因為虧損而退市。或者,就像岳不群一樣,欲練神功,揮刀自宮,咔嚓一刀,一了百了。拿著割回來的錢,投入到其他可以值得買入的股票上面,損失也可以得到彌補。
我想,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繼續裝死,主要原因是沒有能力找到其他更值得買入的股票上面,如果有,割了自然就是極好的。
有意思的是,不少人在下面跟帖訴說自己媽媽的各種神操作,并且都表示對長輩們“耐心”的欽佩。有的媽媽很開明,看到子女學習完之后操作的股票都賺錢了,就把自己的賬戶委托給年輕人打理。有的媽媽很堅定,“獨立思考”,在逆境中依舊堅持自己操作。
我們從持有邏輯來看,媽媽們的買入的股票基本面很差,而且是在極高的估值時(基本都是牛市的后半段)買入,后續下跌只有的長期持有,是被套。
我們買入符合特殊情況下跌的股票或者長期持有白馬股,是因為盈利邏輯持續存在,而且在估值合理的的時候買入,即使買入后短期內依舊下跌,但是長期來看,股價會因為公司價值的成長和被發現,而上漲,帶給我們較高的回報。我們管這種下跌時候的長期持有,叫耐心。
3、
其實,究竟是耐心持有的高貴品質,還是長期被套執迷不悟堂弟裝死,唯一能夠驗證的辦法,就是經歷較長時間之后,再回頭來看。(一切唯結果論)
投資的成敗,最終都是靠結論來檢驗的。即使你的邏輯正確,但是結果很失敗,這也不能說是一筆成功的投資。
結果是未來給的,我們現在不知道。但是好比不明原因的死撐,我們現在(或者說在持有的過程中)持續對我們買入一直股票邏輯的檢驗,才是最值得去做的,也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