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解剖及變異
副神經由頸靜脈孔穿出顱腔后,分為內外兩支。內支為延髓根的纖維,加入迷走神經。外支是脊髓根的纖維,經過頸內靜脈的前側及二腹肌后腹的后面,在胸鎖乳突肌中上1/3交界處穿入,再從此肌后緣中點穿出,進入頸后三角區。
這一帶有一些淋巴及頸橫動脈的分支通過,亦有枕小神經和耳大神經從胸鎖乳突肌中點后緣穿出,向前上方,支配枕后、耳后方的皮膚感覺,還有從頸3~4神經根發出的前支亦由此引出,與副神經會合,向后下斜行到斜方肌的前緣,支配斜方肌。
一般來說,斜方肌的上1/3肌纖維大部分是由副神經支配,而下2/3肌纖維大部分是頸3~4神經根前支支配。在胸鎖乳突肌中點稍下部,還有頸橫神經向前下及后下方皮下下行,支配頸皮膚感覺。
圖1 頸后三角副神經解剖
1.副神經;2.耳大神經;3.頸前皮神經;4.臂叢神經;
5.斜方肌;6.胸鎖乳突肌;7.枕小神經
02
手術步驟
患者仰臥位,墊高頸根部,頭略后仰并轉向對側,肩部下垂。于下頜角水平,胸鎖乳突肌前緣開始,以該肌中點后緣為中心,作一斜向后下方的斜形切口,止于斜方肌前鎖骨上5cm處。
切開皮膚及頸闊肌后,顯露胸鎖乳突肌后緣中點。即可見在胸鎖乳突肌中點發出的向后上方行走的枕小神經,向前上方行走的耳大神經,向后下方行走的副神經,及向前、后下方走向皮下的頸前皮神經。
用電刺激見斜方肌收縮,可鑒定是否為副神經,翻開胸鎖乳突肌深面可見此神經是從此肌肉內穿出,可證明是副神經。
若神經已斷,則神經的近側斷端可從它由胸鎖乳突肌穿出來識別,遠端可從它進入斜方肌內來識別。
若副神經未斷,只被瘢痕絞窄或線結扎著,可作松解手術。若副神經已斷,可作對端縫合術。
若其間有缺損,可將頭傾向患側,一般可以進行縫合。若仍有距離,可從旁取一段耳大神經進行移植,亦可取腓腸神經進行移植。
術后應將頭固定在偏向患側的體位,4周后可解除固定。
來源:《骨科手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