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經常會遇到骨關節炎和類風關的病人,在患病早期,存在一些類似點,然而其病理、癥狀、治療、預后均明顯不同,總結一下:
1、兩者的發病機制不同:骨性關節炎是軟骨退行性變(原發或繼發),類風濕關節炎則是一種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2、病理不同:骨性關節炎主要病變在軟骨,出現軟骨退行性變,繼發性滑膜炎,骨質增生形成骨贅,較重時引起軟骨下骨囊性變、破壞;類風濕關節炎主要病變在滑膜,滑膜形成的血管翳逐漸侵蝕到軟骨及骨組織引起骨破壞。
3、發病年齡不同:骨性關節炎在老年發病大于55歲年齡組發生率高達80%,與年齡、性別、肥胖等有密切關系,50歲前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50歲后女性高于男性;類風濕關節炎發病發病年齡在20~45歲,以青壯年為多,男女之比為1∶2~4;
4、最常受累的關節不同:骨性關節炎常侵及遠端指間關節,周圍少有炎癥表現,其次為負重關節,而腕、掌指關節極少受累,類風濕關節炎最常受累的關節是掌指關節、腕關節及近端指間關節,而很少累及遠端指間關節;
5、對全身的影響不同:骨性關節炎一般只局限在骨、關節,除由于骨增生壓迫神經和血管的繼發癥狀外,不直接影響其它臟器,類風濕關節炎則除關節外,可以累及全身許多臟器,如肺臟、肝臟、心臟等;
6、臨床表現不同 :骨性關節炎起病緩慢,逐漸加重,晨僵時間短(小于30分鐘),不出現皮下結節;RA中一部分患者呈急性發作,晨僵時間大于30分鐘,可出現皮下結節。
7、兩病X線表現不同 :骨性關節炎呈現骨贅,可見關節間隙變窄;RA呈軟組織腫脹,骨質侵蝕、關節變形或半脫位。
8、實驗室檢查不同:骨性關節炎一般無特異性的血液學變化,類風濕關節炎可以出現包括類風濕因子在內的許多自身抗體;
9、滑膜病理表現不同:滑膜炎的特征為滑膜細胞肥大、增生,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浸潤;RA滑膜形成典型的血管翳。
10、遺傳學不同:骨性關節炎與HLA中的各個位點無顯著相關性,而類風濕關節炎發病與HLA―DR4有一定相關性;
11、用藥及治療反應不同: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藥物主要是慢作用藥,細胞毒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只在疼痛時應用.而骨性關節炎則以非甾體類抗炎藥為主,應用于類風濕關節炎的慢作用藥及細胞毒藥對骨性關節炎無效,甚至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