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寺廟中,有很多佛像,比如觀音、彌勒佛等等,這些佛像每年會吸引很多游客前來參拜。其實不只是寺廟中,在遼寧鞍山,還有高達70米的天然大佛——千山彌勒大佛。其自1993年開光以來,無數信徒慕名到達景區,只為參拜千山彌勒大佛(坐佛)。
每當人們提起鞍山時,首先想到的是重工業十分發達,雖然當地存在著眾多工廠,能源源不斷地向全國各地輸送鋼材,但是鞍山在保證重工業發展的基礎上,還拓寬了多個行業,比如旅游業,而千山風景名勝區就是重點發展的對象之一。
隨著網絡信息傳播速度加快,眾多名勝古跡在互聯網的推動下獲得極高的知名度。但千山風景名勝區是一個例外,早在互聯網還未影響居民生活之前,該風景區就已經憑借著天然大佛火遍海內外。大佛開光當天,無數參拜者慕名前來,當時還出現了十分奇特的天氣。
最初,千山彌勒大佛并未正式對外開放,卻依舊引發游客好奇之心,畢竟天然形成的巨大佛像或許會帶來福氣。直到1993年六月份,相關部門才正式開通了參觀千山彌勒大佛的通道。當天中午,參拜活動進入關鍵階段,此時,天空卻飄起了黃金色的雪花。一時之間,游客議論紛紛,他們認為這是好征兆。接下來,天空出現了清晰可見的彩虹。如此巧合的天氣發生在同一天,人們將其稱之為彌勒大佛到來的日子,也被人們稱之為開光日。
現如今,天然形成的千山彌勒大佛逐漸獲得更多的曝光度與熱度,參拜者更是不計其數。每月初一和每月15,眾多海內外游客慕名而來。久而久之,此處香火不斷,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事情。不過,盡管千山彌勒大佛吸引了游客,但很多網友還是會研究千山彌勒大佛的外形。
千山彌勒大佛憨態可掬且慈祥,整體高度為70米,兩肩寬度達46米。大佛頭高接近十米,寬度卻超過11米。如果我們將千山彌勒大佛與樓層高度相對比,那么頭高相當于三層樓了。大佛五官比例栩栩如生,絲毫不遜色于人工打造的彌勒佛。它的眼睛上方長滿青苔,酷似茂密的眉毛,而眼睛炯炯有神,注視著前方,帶給游客一種安心感。
大佛左手自然垂放在膝蓋之上,右手握緊著拳頭,并將手臂放在了右腿上。除了兩個手臂的姿勢不一樣之外,千山彌勒大佛胸前還掛著一捻珠。
盡管人們將千山彌勒大佛稱之為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物,但是工作人員還為其打造了大圓環。圓環直徑高達三米,具體位置為右手背。太陽升起后,該位置形成了明暗不一的畫面,為此,眾多參拜者議論紛紛。有人認為這是八卦圖,有人認為這是天然形成的輪子。無論哪一種說法,無一不在體現著大家的想象力。不僅如此,大佛腹部的空洞也引發了游客熱議,有人說空洞高度為兩米,洞穴的邊緣卻長著松樹,就好像是千山彌勒大佛不小心露出肚臍眼,也有人說有點可怕。但不管是怎么樣,這座彌勒坐佛依舊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總的來說,千山風景名勝區已經成了鞍山名副其實的旅游勝地,不斷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再加上經過大自然“雕琢”后的彌勒大佛,更是吸引了很多朝拜者。那么,你還在等什么呢?快去鞍山看看大自然鬼斧神工下的作品吧!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國天然形成的“坐佛”,頭高相當于3層樓
鞍山高70米的坐佛,全靠大自然雕琢,腹部的空洞卻引人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