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小學生親子關系現狀及教育建議

[關鍵詞] 中小學生;親子關系;家庭教育

[  ] 本研究選取了昆明市城區、郊區和農村的14所學校的小學三年級、五年級,初中二年級的1210名學生及其家長作為對象,對其親子關系狀況進行問卷調查,根據調查的結果把被調查者的家庭親子關系分為5種類型,再對5種類型的家庭在居住區域不同、孩子年級不同、家長文化層次不同和職業不同的情況下的分布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表明:1、當前昆明市中小學生的親子關系類型以理解信任型居多數,專制服從型仍占較高的比例;2、在對家庭親子關系狀況的認識上家長和孩子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而這種差異在郊區和農村表現得更為突出;3、居住區域、孩子的年級、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職業等都是家庭的親子關系狀況的影響因素。本文還就親子關系對家庭教育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The status quo of the parenthood of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educational advices

FU Minghong  LI Peng

12Faculty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Management,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2, China

 

Key words: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arenthood; familial education

Abstract:  1210 families which had one child in grade 3 of primary school or in grade 5 of primary school or in grade 2 of junior high school were random selected from city, suburb and rural area of Kunming. The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were respectively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on their opinion of the parenthood of their families. We divide those families into 5 types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quo of the parenthood of their familie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And we also compared the distributions of frequencies of these 5 types of families in different status by statistic computing. The differences caused by living area, children’s grade, parents’ literacy level and parents’ careers were conside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types of parenthood of most of the families in Kunming are understanding- trusting. 2. There is remarkable difference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on the opinion of the parenthood of their families. 3. Living area, children’s grade, parents’ literacy level and parents’ careers are affecting factor to the parenthood of their families. We also gave some advices on the familial education at the end of this article.

   

一、引言

親子關系是社會關系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反映在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一種特殊關系,是以血緣和共同生活為基礎,以撫養、教養、贍養為基本內容的自然關系和生活關系的統一體。家庭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基地。家庭中的親子關系不僅影響著整個家庭的氣氛,而且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良好的親子關系能夠有效地促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促進相互的認識和理解,直接影響到孩子自我概念的建立、道德判斷的形成,個性的健康發展,以及孩子的學業成績、心理行為問題等,有助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促進孩子的親社會行為。因此,親子關系一直是家庭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點問題,也是心理學、社會學等領域十分關注的重要課題。

    家庭親子關系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但親子關系的類型是家庭親子關系中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關系最集中、最綜合,也是最典型的表現。因而,把握親子關系的基本類型對于深入分析家庭親子關系的現狀和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故,本研究主要圍繞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家長對孩子管理的類型、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父母與子女的關系等方面展開了調查,總結出了五種親子關系類型,以期通過對這種類型親自關系的分析,把握新形勢下中小學生親子關系現狀,為有效改善親子關系,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出一定的對策建議。

二、調查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本調查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了昆明市城區、郊區和農村的14所學校的小學三年級、五年級,初中二年級的1210名學生及其家長作為對象,進行有關調查,實得家長有效問卷1192份,學生有效問卷1204份,其中,男556人,女633人。

2、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為主,輔之以訪談、座談等方法。采用課題組自行編制的《中小學生家庭教育狀況問卷調查表》進行調查,調查表分為家長問卷和學生問卷兩份,兩份問卷在調查項目上基本相互對應,其中各有少量項目各自針對家長或學生。

3、結果統計分析:收集到的數據采用SPSS9.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

三、親子關系狀況的調查結果及分析

在對問卷中相關問題的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后,將每份問卷所涉及的被調查者的家庭親子關系歸為五種類型之一,即(1)以父母為中心,孩子必須服從父母的專制服從型;(2)以孩子為中心,父母總是設法滿足孩子的滿足保護型;(3)父母和孩子互為朋友的理解信任型;(4)父母與孩子常常互相抵觸,發生矛盾沖突的矛盾沖突型;(5)父母與兒女誰也不管誰的互不相干型。當然這種劃分表明的是在家長看來或在學生看來其家庭親子關系屬于哪一種類型。

對家庭親子關系的調查結果進行頻次分布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一)  不同區域間的家庭的比較

社會學、歷史學、心理學等的大量研究和事實證明,經濟、地域位置的差異將導致社會文化、教育的差異,從而又引起價值觀念和心理行為等方面的差異。從而影響家庭教育的觀念、態度和行為,進一步影響親子之間的關系。

             1  不同區域的家庭間親子關系類型的比例分布比較(%

 

來源

親子關

系類型

家長問卷

學生問卷

 

城區

郊區

農村

城區

郊區

農村

 

N=410

N=332

N=444

N=390

N=335

N=477

專制服從型

26.8

22.0

33.6

35.4

38.2

46.1

 

滿足保護型

6.1

8.7

5.4

6.7

12.5

12.2

 

理解信任型

63.9

64.8

57.4

55.9

42.7

35.8

 

矛盾沖突型

2.7

1.8

2.3

1.8

5.1

4.4

 

互不相干型

0.48

2.7

1.4

0.26

1.3

1.5

 

1顯示,城區、郊區和農村的家庭在五種親子關系類型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也就是說不管是屬哪一種區域,中小學生家庭的親子之間均有專制服從、滿足保護、理解信任、矛盾沖突、互不相干等情況存在。但其中一個明顯的特點即,無論是城區、郊區還是農村的中小學生家庭,其親子關系均以理解信任型為主,同時專制服從型也占有較大的比例。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區域家長在教養孩子的態度和方式上的差異。同時也反映出,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家長的重視,很多家長在逐漸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態度,開始意識到應該使用一些較為符合現代教育觀念的方式方法來教育孩子,已懂得以一種民主平等的方式來對待孩子,注重形成理解信任的親子關系。但我們也不難看出,由于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傳統家長制的思想仍然植根于一些家長的腦中,以至還存在不少家庭以父母為中心,孩子必須服從父母的情況。由于地域、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差異,使得農村的現代化進程較城市緩慢,在家庭教育上一方面表現出仍然固守傳統家長制的做法,另一方面卻表現出了溺愛的傾向。

    此外,本次調查還表明,在對家庭親子關系的評定上,家長和孩子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而這種差異在郊區和農村表現得更為突出。從總體上來看,在家長眼里,親子關系以理解信任型居多數,專制服從型次之。城區和郊區孩子的看法與家長基本一致。在農村孩子的眼里,則是以專制服從型居多數,理解信任型次之。

具體來看,地域的不同,各親子關系類型所占的比例也有一定的差異。從家長問卷來看,屬專制服從型的農村高于城區和郊區;屬滿足保護型的農村低于郊區和城區,郊區比例最高;屬互不相干型的城區的比例高于郊區和農村。而從學生問卷中來看,除理解信任型城區高于郊區和農村外,其余的四種類型城區均低于郊區和農村。

   (二)不同年級的家庭間的比較

2顯示,總體上,三個年級的家庭在五種親子關系類型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也就是說不管在哪一年級,中小學生家庭的親子之間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專制服從、滿足保護、理解信任、矛盾沖突、互不相干等幾種關系。但其中家長與孩子的看法存在著非常顯著的差異。三個年級中均有一半以上的家長認為自己家庭的親子關系屬于理解信任型,同時專制服從型仍占有較大的比例。接下來依次是:滿足保護型—矛盾沖突型—互不相干型。而在學生的眼里,認為其家庭的親子關系為專制服從型和理解信任型居多,接下來依次是滿足保護型—矛盾沖突型—互不相干,而且每一種類型均表現出了一定的年齡特征。其中,隨學生年齡的增加,認為自己的家庭親子關系屬專制服從型、滿足保護型以及互不相干型的比重有所降低,認為屬理解信任型和矛盾沖突型的比重則隨年齡的增加而有所增加。從理論上講,孩子處于不同的年齡階段,家長的教養態度和方式也有所不同,從而親子關系也有所不同。本調查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這一點。

2 孩子年級不同的家庭間親子關系類型的比例分布比較(%

    來源

親子關

系類型

家長問卷

學生問卷

初二

小五

小三

初二

小五

小三

N=442

N=310

N=434

N=447

N=390

N=365

專制服從型

27.1

32.3

25.8

36.5

42.3

43.3

滿足保護型

7.0

4.8

7.4

8.3

10.8

12.9

理解信任型

61.3

58.7

64.3

49.9

43.6

38.1

矛盾沖突型

3.2

2.9

0.9

4.7

2.6

3.8

互不相干型

1.4

1.3

1.6

0.7

0.8

1.9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與父母和孩子各自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親子溝通交流不夠有一定的關系。父母站在自己的角度,認為自己盡了全力在理解和關心孩子,管孩子是為了愛孩子,而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則認為父母什么都要管,什么都得服從父母,父母不尊重自己,自己沒有自主權。

  (三)家長文化程度不同的家庭間的比較

父母的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家長可能接受的教育意識、觀念,掌握有關家庭教育知識的情況,影響著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態度,采用的教養方式,從而形成不同的親子關系。

3  家長文化程度不同的家庭間親子關系類型的比例分布比較(%

來源

親子關

系類型

父親文化程度

母親文化程度

研究生

大學

高中

初中

小學

研究生

大學

高中

初中

小學

N=12

N=287

N=253

N=422

N=155

N=11

N=224

N=279

N=405

N=204

專制服從型

16.7

25.4

28.1

27.7

32.9

27.3

28.1

25.1

26.9

30.4

滿足保護型

8.3

5.9

5.9

6.6

6.5

9.1

5.8

5.0

7.2

7.4

理解信任型

66.7

65.9

62.8

63.5

50.9

63.6

63.4

65.6

64.7

54.4

矛盾沖突型

8.3

1.7

1.9

1.2

5.8

0

2.2

2.9

0.5

4.9

互不相干型

0

1.1

1.2

0.9

3.9

0

0.5

1.4

0.7

2.9

由表3可見,各種文化程度的家庭在五種親子關系類型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無論父母屬于何種文化程度,均有一半以上的人認為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關系是一種朋友式的相互理解和信任的關系,同時專制服從型親子關系占有較大的比例。具體到各種類型的親子關系,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長存在一定的差異。文化程度較高的父母在與孩子相處時更傾向于采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方式,而文化程度較低的父母在與孩子相處時采用專制服從方式的相對較多。與此同時也發現,文化程度較高的家長對孩子采用滿足保護的比例略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家長。如,父親為小學文化程度的家庭,理解信任型的親子關系比例最低,互不相干型親子關系比例最高,父親文化程度為研究生的家庭專制服從型親子關系比例最低,滿足保護型和矛盾沖突型親子關系比例最高。母親文化程度為小學程度的家庭專制服從型、矛盾沖突型及互不相干型親子關系的比例最高,而理解信任型親子關系比例則最低。母親文化程度為研究生的家庭滿足保護型親子關系比例最高,矛盾沖突型和互不相干型比例最低

   (四)家長職業不同的家庭間的比較

4可見,不管是何種職業的家庭在五種親子關系類型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其共同的特點是,不管父母為何種職業,其親子關系為信任理解型的比例都是最高的,其次是專制服從型。此外,雖然父母的職業不同,其親子關系也表現出了一定的差異,但差異并不顯著。說明,職業對親子關系沒有直接的影響作用。

來源

 

 

親子

關系類型

父親職業

母親職業

工人

農民

商人

干部

教師

技術人員

工人

農民

商人

干部

教師

技術人員

N=228

N=256

N=141

N=243

N=24

N=34

N=197

N=299

N=131

N=209

N=54

N=48

專制服從型

27.2

35.5

27.0

25.1

29.2

20.6

31.0

35.1

25.2

26.8

22.2

20.8

滿足保護型

7.9

7.4

4.3

5.3

8.3

11.8

7.1

7.7

5.3

4.3

5.6

8.3

理解信任型

61.0

54.3

63.8

67.1

62.5

58.8

59.9

52.8

64.1

66.0

68.5

68.8

矛盾沖突型

3.5

0.8

3.5

1.6

0

5.9

1.5

2.0

5.3

1.4

1.9

2.1

互不相干型

0.4

2.0

1.4

0.8

0

2.9

0.5

1.3

0

1.4

1.9

0

4  不同職業的家長其家庭親子關系比較(%

 四、討論

(一)中小學生親子關系的現狀

從本次調查的結果來看,當前昆明市中小學生的親子關系類型是多樣化的,但其中以理解信任型居多數,專制服從型仍占較高的比例。親子關系是社會人際關系的一種表現形式,和其他社會人際關系一樣具有復雜多樣性的特征,這是正常的。此外,親子關系又有著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不僅僅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一種血緣關系或自然角色關系,更是一種撫養、教養、贍養為基本內容的父母和子女之間相互交流和溝通的雙向互動關系,它既是家庭教育的基礎,同時也是家庭教育的結果。因此,良好的親子關系有利于家庭教育的開展,也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本次調查中大多數家長能與孩子建立理解信任的關系,這是令人欣慰的。但仍有一些父母與子女的關系:或是以父母為中心,要求孩子必須服從父母;或是以孩子為中心,父母總是設法滿足孩子的需要;或是互相抵觸,常常發生矛盾沖突;或是互不相干,誰也不管誰。這些都是不利于孩子成長與發展的。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傳統家長制的作風在中國的家庭中仍然較為突出。因此,尊重孩子的個性,增進對孩子的信任和理解是廣大家長應當不斷努力的方向。

此外,本次調查還發現,在對自己家庭親子關系的認識上家長和孩子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其中比較突出的是:與家長的比例相比較,有更多的孩子認為自己家庭的親子關系類型屬專制服從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與父母和孩子各自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親子溝通交流不夠有一定的關系。父母站在自己的角度,認為自己盡了全力在理解和關心孩子,管孩子是為了愛孩子,而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則認為父母什么都要管,什么都得服從父母,父母不尊重自己,自己沒有自主權。另外由于采用的自陳問卷調查,家長的回答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社會期望效應的影響的。這也從某種角度反映出了現代家庭教育觀念已經得到了大多數父母的認同,但是由于中國傳統教育觀念的深遠影響,從觀念到實踐之間仍然存在一定的距離。

(二)影響親子關系形成的因素

 任何事物的形成都不是孤立的,都會受到來自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親子關系研究的生態系統模型認為,所有影響父母行為及兒童發展的因素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該系包括統微觀環境系統、中環境系統、外環境系統和宏觀環境系統四個子系統。微觀系統是個體親身經歷的或直接面對和接觸的,如親子溝通的時間、地點及孩子的短暫行為等。中環境系統是指包括發展中個體在內的兩個或多個環境之間的作用過程與聯系的微觀系統。如父母、兒童穩定的個性特征及家庭特征。外環境系統指發生在兩個或多個環境之間的作用過程與聯系。如父母的工作、鄰居、社會支持、壓力等。宏觀環境系統指形成特定的文化、亞文化或其他更廣闊的社會背景下的微觀環境、中環境和外環境系統的特征之后構成的一種模式。如父母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社會經濟地位、種族及受教育水平等。從本次調查的結果來看,區域、年級、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職業等對家庭的親子關系均有一定的影響,但沒有表現出明顯的規律。這與本次的調查的內容和方法有一定的關系,本次調查未涉及微觀環境系統和中環境系統,主要是涉及了外環境和宏觀環境系統,且是以封閉試的調查問卷為主要的研究方法。所以對于親子關系形成的原因無法作更深入的分析。

五、教育建議

1、重視親子關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親子關系和兒童社會行為之間的關系,一直是發展心理學的一個重要領域。一般的觀點是,積極的親子關系有助于親社會性的發展,而消極、冷漠和對抗性的親子關系則促進兒童攻擊性行為和破壞性行為(陳欣銀、李伯黍和李正云,1995)。此外,良好的親子關系能營造和睦的家庭氣氛,能夠使父母與子女之間建立起一種相互尊重和坦誠溝通的關系,有利于家庭教育的順利開展。

因此,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父母應該提高在家庭生活中對培養良好親子關系的主動意識,去了解一些有關培養良好家庭親子關系的教育、心理相關知識,并在家庭生活中積極實踐。

2、轉變觀念,平等相處。

良好的親子關系有利于家庭教育的順利開展,家庭教育的觀念、態度、方式等又影響著親子關系的建立。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增進親子溝通與交流,促進親子之間的理解和信任是至關重要的。

親子關系是一種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雙向互動關系,而不是一種單向的靜態關系。在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的關系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在血緣關系上形成的自然角色關系,另一種是在后天交往中形成的家庭社會角色關系。自然角色是天然形成的,不可改變的。但家庭社會角色則是后天形成的,可以改變的。父母與孩子各自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決定了其各自在家庭中所處的地位,也規定了其互相對待的態度。首先,由于親子間存在著天然的血緣關系,這就決定了親子關系的特殊性,在很多父母和孩子的眼里,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是天經地義的,是不可改變的,使得許多人從不認真思考親子關系有何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等問題。其次,父母是孩子的養育者,是長者,在一定時期內其生活經驗、知識水平以及各種能力遠遠超過了孩子,在認知性的交往中占絕對的權威地位。所以,很多父母在子女早期的成長過程中一直都是處于幫助、管理、指導等支配性的地位,再加之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不把孩子看成是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凡事以家長的意志為轉移,過分要求孩子或過分保護孩子。再次,有的家長不了解孩子在成長的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心理需求,對與父母交往的方式、內容等也有不同的需求,常年一貫地采用同一種教養態度和方式,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心理需要。從而使得親子之間容易產生心理上的疏離、不信任或畏懼,甚至矛盾沖突等。

因此,無論是在日常生活、家務勞動、消費、隱私方面,還是在交友、子女的學業、教養態度和教養方式等方面,家長都應當轉變傳統的家長制觀念,把孩子看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子女的人格,以平等的態度和身份與子女相處,子女也應尊重和理解父母,建立一種良好的心理交往關系,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2、加強溝通,增進理解

在樹立了正確的親子交往觀念以后,家長和子女之間還必須有一定的溝通交流時間作保證。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人們之間的密切程度是由于人們之間的溝通的多少來決定的,要形成密切的關系,就必須溝通,必須用較多的時間溝通。父母不能以工作繁忙或孩子功課緊張,怕影響孩子學習等理由減少甚至不與孩子溝通交流。因為溝通交流是相互了解和理解的基礎,而只有建立在理解信任基礎上的親子關系才可能是一種良好的關系。經常的溝通,一方面能讓子女感受到來自父母真正的關注和照顧,另一方面又讓子女遇到問題時能及時與父母交流,獲得父母的幫助,這樣父母的教養方式也容易被子女所接受。

在與子女溝通的過程中家長應當拋棄的居高臨下的態度,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態度、情感等。與此同時父母學會耐心傾聽,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的許多事情,體驗的許多情感,父母或許覺得不“希奇”,甚至覺得幼稚、乏味。所以,不愿意耐心傾聽,從而影響了親子關系。此外,家長在與孩子交往時,對于孩子的不同意見、一些離奇的想法、做法,要能寬容對待,讓孩子從分表達自己的內心,之后再以討論的方式與孩子交換意見,否則可能影響溝通。

 

[          ]

 

[1]   雷靂等:親子關系與親子溝通,《教育研究》,2001年第6期。

[2]   劉曉梅、李康:親子關系研究淺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心理學〉》,1996年第12期。

[3]   鄭希付:良性親子關系創立模式,《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心理學〉》,1998年第4期。

[4]   陳欣銀、李伯黍、李正云:中國兒童的親子關系、社會行為及同伴接受性的研究,《心理學報》,1995年第3期。

[5]   張璐斐、吳培冠:關于父母教養方式與青少年行為的關系研究,《社會心理研究》,2001年第2期。



* [作者簡介]符明弘(1964),女,云南昭通人,云南師范大學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教育心理學研究。

*本文系昆明市社科聯資助的“學校減負下的家庭教育研究”課題的成果之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改善親子關系
好好說話 靜靜讀書 鼓勵勞動 父母做到這三點,孩子多半會優秀
親子關系問卷個人報告
身為父母,要經常反省這3個問題,別變成孩子嫌棄的類型還不自知
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學習分享
淺析青少年犯罪與家庭教育的關系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郸城县| 洪泽县| 监利县| 唐河县| 张掖市| 贵港市| 吴旗县| 赞皇县| 万宁市| 吉首市| 铜山县| 六枝特区| 玉山县| 大冶市| 沧源| 塔城市| 长寿区| 华安县| 任丘市| 柳州市| 金坛市| 来凤县| 房山区| 寿光市| 色达县| 开鲁县| 江油市| 顺义区| 玉龙| 清流县| 临武县| 阳城县| 瑞金市| 福贡县| 柳林县| 梓潼县| 自治县| 灵武市| 虹口区| 来凤县| 高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