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感覺統合了嗎? 作者:ningancjtn發表時間:2008年05月28日
你的孩子感覺統合了嗎?
下列現象是一般兒童發展中容易產生的問題,不是病癥,這是人類小家庭制度及活動空間少的后遺癥,也是世界性的問題,感覺統合可以提供您解決及預防方法。
1 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2 看似聰明,卻是膽小不敢表現。
3 容易跌倒或撞墻。
4 笨手笨腳,容易受挫,缺乏自信。
5 固執,脾氣暴躁
6 粘人,愛哭,性情孤僻,
7 挑食,偏食飲食習慣,
8 怕別人碰觸身體,容易吵架
9眼睛容易酸,討厭閱讀
10毫無原因懼怕某些學科,心理障礙多
11自言自語,無法和人溝通
12 咬手指
13 寫字無法在框內,筆畫經常顛倒
14 發音不佳,語言發展緩慢
15 坐立不安,姿態不良,無法安靜
16 喜歡爬高,卻不敢走平衡木
17 愛旋轉游戲,過久而不會暈眩
18 充耳不聞,丟三落四
超級童年全腦開發中心——專業感覺統合訓練全國連鎖機構
超級童年全腦開發中心是世界上首家從事幼教育事業的機構,也是美國最大的全腦開發機構。集團專業致力于嬰幼兒的生命科學,潛能開發,全腦開發等方面的研究和推廣工作。
本中心通過專業感覺統合測評,由北京的教育專家制定比較科學的,系統的感覺統合訓練方案,由專業教師為孩子進行全面的指導訓練。
二 關于“感統”
“感統”即感覺統合的簡稱,這一理論是由美國南加洲大學臨床心理學專家愛爾絲博士于1972年提出的,它是指人在成長過程中通過視,聽嗅味觸及平衡感接觸到的外界信息,經感覺神經(前庭覺)的過濾及辨識傳遞給大腦的感覺區后,協調整合,大腦指揮身體做出的正確反應,感覺統合最重要的三個組成部分即前庭覺,觸覺,本體覺,
1 前庭覺是人類學習的樞紐
前庭感覺系統和大腦之間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在大腦后下方腦干的前面,有個微小的雷達式感應器官,叫前庭神經核,以此組成的神經體系的功能便是前庭覺,其主要功能是接受臉部正前方視聽嗅味觸訊息,并做過濾及辨識再傳入大腦,使大腦子不至于太忙碌,注意力才能集中。特別是長大以后的視聽學習,前庭覺的影響最大。前庭不但是前庭訊息,中樞神經平衡能力協調的樞紐,也是全身感覺訊息進入大腦前的過濾總把關。
前庭功能失常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調皮任性,多動不安,走路易摔倒,易怒,愛挑剔,人際淡薄等。同時還會引起視覺良(如:閱讀跳字,跳行,顛倒詞句等)聽覺不良(如:充耳不聞,丟三落四)語言表達不良(如:語音不清晰,口吃,語言障礙)
由于前庭覺的重要地位,致使前庭功能直接影響著觸覺,本體感,平衡感等多方面能力的發展狀況,前庭功能一旦失常,其他方面的能力發展,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
2 觸覺是大腦對外界反應的基礎
觸覺是人類具有的一種特殊的能力,是神經體系的營養,是人類在胚胎期開始形成并發展成的皮膚及神經體系,即人類皮膚`肌肉及關節神經的綜合感覺。觸覺的敏銳度會影響大腦辨識能力,身體靈活度及情緒的好壞。
觸覺過分敏感或遲鈍常表現為:害怕陌生的環境`固執`愛哭`粘人`缺乏自信`挑食`偏食`常咬手指及指甲`反映慢`動作不靈活`大腦的分辨能力差`缺乏自我意識`學習能力差等。
3 本體感是學習能力
本體感,即是學習能力,是自信和創造力的根。本體覺是人類對自己身體的了解與掌控。是最綜合最基本的智慧能力。本體感是一種高度復雜化的神經應變,也是大腦可以充分掌握自己身體的能力,本體感發育良好,手腳步才能靈活,心情才會緊張焦慮,才能有足夠地自信心,大腦功能才能發揮自如,觀察力敏銳,反應迅速,想象創造力才能豐富。
本體感失調常表現為:站無站相,坐無坐相,笨手笨腳,動作協調能力差,學習效率低,缺乏自信,消極退縮,粗心大意等。
三,感覺統合失調及其主要成因
當大腦內影響到感覺系統的部分無法有效運作時,許多感覺訊息在不適當的地方流通作用,使該個體的認知,活動,學習與情緒發展異常,即為感覺統合功能失調。
造成感統失調的原因很復雜,主要與孕育過程中的問題和出生后的撫育方式不當有關,具體原因有:
1 先兆流產,懷孕時用藥或情緒不穩定對腦神經系統發育造成影響。
2 早產,難產(胎們不正,臍帶繞頸,產鉗或胎吸,窒息等),剖腹產等。
3 活動空間太小,爬行不足或過早用學步車
4 父母太忙碌,與幼兒溝通時間過短,造成大腦刺激不足
5 祖父母采用傳統方式,保護過度或驕縱溺愛,造成身體操作能力欠缺。
6 潔癖癥父母或保姆造成幼兒觸覺刺激缺乏及活動不足
7 父母對孩子要求太多,管教太嚴造成自信心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差或逆反
8 都市化生活,小家庭結構
四、感覺統合失調對孩子一生的影響
感統失調的孩子與其他正常孩子相比,在學習能力方面可能顯得十分笨拙,人際關系敏感或社交退縮,心理素質差讓家長和老師非常操心。家長和教師應及早發現孩子的這些問題,并及進行治療訓練,否則,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和學習能力,造成孩子學習基礎差,心理發育遲緩和人際關系障礙,進而出現厭學,逃學,撒謊等行力問題,甚至會出現品行障礙,長大了就會延續為人格障礙變成犯罪易感人群
五、如何矯正感統失調現象?
對于感受統失調的兒童,藥力是無效的,根據感覺統合能力的生理機制和發展過程原理,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愛爾絲博士經多年研究實踐,創設了一種非常有效的游戲運動方法——感統訓練。
讓孩子們通過各種專門的器械,在有計劃,有指導,有針對性的游戲動力中,接受較強的感覺刺激,通過誘發的順應性反應,增強有改善大腦的整合功能。具體活動像做游戲一樣,讓兒童在快樂玩耍中,充分張大每個感覺細胞,去感受刺激,讓大腦在“跟著感覺走”的過程中,充分完善組合。通過多樣翻轉的活動,讓孩子在平衡感,觸覺感,手腳及身體協調封面,前庭固有感覺,投、拍、爬等方面產生興趣,以完成訓練目標,對年齡小的幼兒,用帶領引導的方法與幼兒互動,幫助他們體驗各種活動以達到訓練目的,同時也加強了孩子意志品質的培養,及時表揚他們的勇敢、聰明,使他們感動自信、快樂、使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展。最好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在嬰兒時期就參加系統的感覺統合訓練,這有助于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開發智力潛能,提高學習能力、運動技能和社會交往能力,獲得最佳的發展狀態。
已經發現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更不要錯過了0-6歲最佳發展期限及7-12歲的最佳矯正期,一定要及時進行糾正。一般經過2-4個療程的訓練,孩子在情緒、理解力、注意力、語言能力、做事速度、動作靈活性和人際關系,自信心、學習成效等方面都會有明顯的改變和提高。
六、感覺統合訓練的目標
讓孩子接受各種刺激,感受世界,鍛煉大腦,通過多方面的訓練,變的上課有紀律,懂禮貌,自信,開朗大方,再任性的孩子通過訓練也會像變一個人似的,這就是感覺統合訓練的目標所在,也是其魅力所以。
1. 提供給兒童感覺信息,幫助開發中樞神經系統
2. 幫助兒童抑制和調節感覺信息。
3. 幫助兒童對感覺刺激做出比較有結構反應,最終目標是達到兒童的綜合能力的提升,如行力能力、組織能力、學習能力、集中注意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