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新浪親子首頁推薦!
自從《家庭教育中的八個大于號》系列博文登出后,許多人從“以人為本”這個口號向深層思考了,留言、評論人、紙條、Email、加好友的不斷,《中華家教》雜志的編輯把《從家庭教育中的八個大于號看奧巴馬的心理成長》刊登于2009年第一期,人本教育看來確實是大家關注的話題,那么從哪里開始做一個人本主義的父母呢?我的回答是:向孩子學習如何做父母。我特地請來八歲的天才教育大師林雨陽。
親愛的爸爸媽媽:
您們好!
我是您們的兒子林雨陽。
1我離開溫暖的家參加巨人夏令營活動已經六天了,我非常想念您們!2雖然我沒給爺爺過生日吃蛋糕,但是我過得也很高興,我打了好幾個噴嚏,您們一定很想我。3我上午上乒乓球、下午我又上口才、禮儀、古詩,回家我一定給您們露兩手。4每天我最愛吃肉丸兒,我不在家您們可千萬不要吵架,您們可要高高興興的。5過十天聽了我的介紹您們一定也會為我高興吧,因為我學會自己照顧自己。6以后的幾天我會生活學習得更好!別為我擔心!7在這里我還要感謝營中的親切的老師,更要感謝爸爸媽媽給我這次鍛煉的機會!
8我還有更多的話想對您說,等下次吧!
祝您們
身體健康
孩子的思想都是人本的思想,他不考慮技巧、面子、規范,他總是在無意中把自己最需要的東西表達出來,他說的想的做的都是潛意識的心理沖動,都是自己成長的根本需要。根本需要讓一個人成為人--讓他先成為人,他必然會成為材,如果你想他在幼苗時就成為材,那么他連人都成不了--這就是人本主義。
那么林雨陽告訴了父母什么呢?
林雨陽的信主體部分一共只有八句話,第一句話“我非常想念您們”,這是什么?關系與感受。第二句話講到爺爺,還是關系。第四句話,“我不在家您們可千萬不要吵架,您們可要高高興興的”還是關系,還是感受,而且加了“千萬”兩個字,這是什么樣的心理需求?表達了什么意思?第六七句提到“擔心”與“感謝”這種感受實際上是表達了獨立的需要,而他內心的出發點還是關系,第八句還是關系,這正是家庭教育八個大于號的感受〉道理和最終極的一條:關系〉一切。孩子心理一天到晚想著關系嗎?不,他才不呢,這已經深入到潛意識,關系不好,緊張、焦慮、退縮,談什么吸收談什么學習,他的能量全放在防御上了。關系好,則安全、輕松、綻放,什么東西都能吸收進來,他的能量都用于成長與探索上,父母想要的健康快樂成績能力,他全拿到了!
第三句是寫活動的豐富,表達的是多種興趣需要,同時也是空間的擴展,對應的是學校單調的學習和每天的例行公事,這正是興趣〉知識,空間〉愛心。當你給孩子自由空間時,他就高興得不得了啊,所以才有“感謝爸爸媽媽給我這次鍛煉的機會!”
孩子不是生活在房子里,不是生活在教室里,孩子是在空間中成長的,孩子是在感受中成長的,孩子是在關系中成長的,好的親子關系勝過一堆教育,因為好關系就是好空間好感受。
請相信:給孩子一寸空間,他就會演成一丈舞臺,給孩子一個機會,他就會還你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