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最近,河南南陽一15歲的男孩在課堂猝死,令人唏噓。據悉,該男孩學習很勤奮,頭天晚上寫作業寫到12點多,早上6點20起床,現代社會,不僅上班族壓力大,家長和學校也給孩子施加很多壓力。
11月10日早上,南陽市十三中九年級十二班學生云博,因心臟驟停突然暈倒在早自習的課堂上,待120急救車趕到時已無生命體征。據了解,云博今年15歲,一個學習勤奮努力的男孩,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當天早上7點左右父親將他送到校門口后離開。
上午7:30左右,云博在早讀課堂上突然出現昏迷,被120急救車送往醫院搶救無效死亡。頭天晚上寫作業寫到12點多,早上6點20起床,沒有發現啥異常情況。
而孩子父親的追思文章,更令人悲痛,值得反思……
學生家長的微信截圖
娃啊!爸爸知道你累了,從此從此再也沒有壓力了。
娃啊!爸爸深深懺悔:每天睡眠那么少,還無形中增加你的學習壓力,更不該面對你的累過多鼓勵了做堅強男子漢。
愿天下父母別再給孩子加壓了,還他一個自由輕松的童年!
應試教育致學生壓力大
編者按:“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然而當前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過分側重青少年的學習成績,學生的課業負擔、心理壓力很重,煩悶、苦惱困擾著他們的身心。
近日,團市委、市青年宮對我市不同類型的八所中小學的30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在面對“你每天的課余時間是怎樣安排的包括放學后、星期六和星期日)”問題時,80%以上的中學生、60%以上的小學生反映沒有課余時間。結果顯示:應試教育導致學生課業壓力大,學生娛樂時間寥寥。
學生:玩是太奢侈的享受
“上課、寫作業、復習這三項內容每天循環,成了我們永恒的主題。”“星期六、星期天能有兩三個小時休息時間,聽音樂、看電視、打打球那可是太奢侈的享受了。”面對問卷中你每天的課余時間怎么安排”這個問題,孩子們的回答是,“幾乎沒有休息時間,除了上課就是寫作業”“只有每天吃飯時才可以看電視”“幾乎沒有屬于自己的時間”。
調查顯示,目前我市中學生放學時間(包括晚自習)平均在晚上8點左右,個別學校在9點以后放學,80%的中學生星期六上課或參加學校統一安排的輔導班,一些學校星期日還要上半天課。
在不上課的一天時間里,學生反映寫作業、做卷子至少占用半天時間。而在休息日不上課的20%的中學中,學校留的各科作業、卷子,至少要占用學生一天半左右的時間,有的甚至占滿兩天休息日。在少得可憐的休息時間里,30%的中學生還要參加一個以上的課外輔導班。
相對于中學生,小學生放學時間早一些,每天在下午4點左右,作業量不太大,但5、6年級小學生作業量較大,每天晚上9點以后才能完成。
調查顯示,目前我市參加課外培訓班的小學生占小學生總人數的90%,僅有10%的小學生不參加課外輔導,部分小學生甚至在兩天休息日參加四個以上的培訓班。
“我們學校沒有課余時間,只有課間操的時候我們可以玩一會,有的時候老師還要占用課間十分鐘講題。”采訪中,一位六年級的小學生告訴記者,每周的3節體育課便是他們的娛樂時間,平常并沒有課外活動課。“每天上課我都有犯困的時候,因為晚上寫完作業我都要看課外名著,很晚才睡覺。”該小學生告訴記者,由于沒有課外活動時間,他只能抓晚上時間把所有的作業都寫完,才能讀自己喜歡的課外書。
同樣是六年級的一位小學生告訴記者,即使有課外娛樂時間,他也并不想全放在玩上,“快要升學考試了,我不想把時間全放在玩上,只要一放松我就擔心別人用功學習超過我,成績下降就考不上重點中學了。如果沒有升學的壓力,我想我會痛痛快快地玩一場。”在采訪中,很多學生告訴記者,在有限的娛樂時間里,他們并不能盡興地玩耍,在重點初中、重點高中、重點大學面前,他們只能選擇學習再學習。
老師:課業壓力大影響孩子身心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教育實施的是以追求升學率為目標的應試教育。應試教育的急功近利、以分為本造成青少年課業壓力大、課業負擔重,這些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很多家長、老師忽略了學生自由發展空間,繁重的課業、分數至上的觀念讓許多青少年失去了應該盡情享有的快樂。
采訪中,一位小學校長告訴記者,曾有很多家長向她反映,希望學校推遲放學時間,“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很高,他們總是希望看見孩子的時候孩子都在學習,而大部分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差,家長希望學校推遲放學時間,讓孩子在學校多學點知識,將來考個好成績。”
“應試教育下,孩子不是健全的人。在一種被動的狀態下學習,心情總是壓抑的,不能放開心扉與人交往。”多年從事教育工作的一位班主任說,她的班級目前正面臨著升中學考試,為此,老師加大了作業量,“現在的作業量是以前的2倍。部分中學分快慢班,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進入同學學習好、老師資歷深的班級學習,在這種大背景下,即使老師希望給學生愉悅的環境、自由的空間健康發展,但是以分為本、以升學率為終極目標的應試教育讓老師不由自主地加大學生的課業負擔。盲目追求分數的應試教育讓學生的身心受到嚴重影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不到培養,他們怎能快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