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沒有時間看完本文
點擊上方音頻,輕松聽完今日共讀
替你翻書,伴你共讀。各位讀書有方的共讀書友,大家晚上好,今天起我們將一起回顧瑪麗蓮·弗倫奇的《醒來的女性》全本。
在《醒來的女性》一書中,我們看到了米拉的成長和覺醒,但女性的反抗之路還未曾走完。本書締造了一個男權社會,在不平等的男女關系下,米拉總是要接受“愛我就要聽我的”這樣的無理要求。
第一任丈夫要求她聽話、隨叫隨到、勤快,并且在婚姻里忘掉自己,只為男人服務付出。這種婚姻模式無異于綁架,但不公平的豈止是米拉,每一個目前處于男權社會下的女人,都在面臨這種壓迫。
如果你妥協低頭,把自己的權利交到別人手里,那么早晚你會被這樣無力的婚姻毀掉。
正如文中所說:“殺死一個女人,真的不需要強奸或者殺了她,你只要把她娶回家,讓她在你的辦公室做一份周薪35美元的工作,就能夠完全毀掉她?!?/span>
那么,在這本書中,米拉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究竟告訴了我們什么?
女人的幸福,從來都不是依賴于婚姻
一個女人想要收獲幸福,不可依靠愛情,更不能依賴婚姻。
因為人的感情會變質,你無法保證眼前的男人永遠只愛你一個人。但是你有機會掌控住自己的錢,把控好自己的人生軌跡,在成長路上步步向前,風生水起。
就如米拉,嫁人之后并沒有收獲到幸福,她有丈夫,有孩子,有不愁吃穿的丈夫每個月的固定薪水,但她唯一缺少了自由——掌控自己幸福的自由權。
每次丈夫回家,不是對她發火就是與她做愛,但他從來不問她愿不愿意,而是為了泄欲碰她。在他眼里,妻子就是這樣的,洗衣做飯,相夫教子,甚至還要履行一個妻子的義務,為男性的子孫繁衍操心。
可在這場生命的循環里,女人的價值,僅僅是照顧老公照顧孩子,除了這些什么都沒有了,她們是保姆,是私有財產,唯獨不是一個可以被尊重的個體。
如果婚姻里,沒有平等的尊重,那這場婚姻,還值得女人付出嗎?
米拉離開了愛情,轉身投入校園,去結交更多優質的朋友,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優秀的新女性,這時候的她,才能真正獲得“幸福”。因為她可以壓制住命運這條惡龍了,不管是誰,只要不愿意尊重她,那她同樣有資格和他說拜拜。
一個連命運都不畏懼的人,還怕什么離婚?
女性的覺醒取決于自己的獨立和成熟
有很多女性在愛情里患得患失,總把原因歸結于“安全感”。
沒有安全感,所以依賴糾纏,所以混沌不清,所以就算被劈腿被家暴,也不得不愛下去。都是因為這樣的不安全感,女人就會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
可她們沒有想過,把安全感放在別人身上,這樣的行為本身就不可靠。唯一能給你帶來安全感的人,一定是你自己。
因為當女人把所有的賭注放在同一個人,或者同一件事上的時候,她本身就是不夠自信的,害怕,恐懼才會把希望寄托給別人,等候命運的審判。
可這樣的賭注十賭九輸,因為她喪失了自我。愛的太單一,除了“當保姆”“被照顧”這兩種極端,女人的興趣,愛好,自己的權利,命運,都被架空了。
要么在公寓里等待那個人回來,要么在家庭里累到崩潰。她們沒有勇氣離開,因為不夠成熟覺得失去了這個人就失去了一切。因為沒見過更好的所以誤以為這就是永生。
想要改變局面,只要早點覺醒,成長成熟,一步步打破桎梏。
你可以試著發展自己的興趣,嘗試各種新鮮的事物,可以把經歷分散在事業上,而不是糾結于愛情中。
如果寂寞,學會填補靈魂,如果難過,學會忍耐著往前。總之,別停下來,往前跑、往前沖,就一定能看到自己改變的那一天。
無論多大年紀,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
米拉在將近40歲的時候還在哈佛大學遇到了比她小的男人,墜入愛河。
其實在人生路上,愛情這個東西從來都不分年齡。無論你是妙齡少女還是耄耋老人,在愛面前,都有一樣機會。
唯一的區別是,年輕時候的你追去的愛,和成熟后追求的愛,可能是不一樣的。你的心智更加成熟,對愛情也更包容理智,或許你再也不會輕易為一個人哭了,也明白了言不輕許,諾不輕信的意思。
也許會有人不看好你,嘲笑你臉上的皺紋和干枯的皮膚,但別忘了,值不值得,別人說了不算,愛就在你心里。
就如米拉能遇到愛情一樣,其實她也是在奔跑途中,沒有放棄而已。
走下去,來得及。因為在奔跑途中,每個人都會收獲屬于自己的風景。
愿你,從這本書里真正學會獨立、自信、靠著自己的人格和自我,打破命運,收獲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