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高富帥”創業為什么容易失敗
《銷售與市場·評論版》 2013年7月9日 作者:屈紅林
“職業高富帥”很難做到背水一戰。漂亮的學歷和耀眼的資歷往往讓他們“退路”很多,他們總是在用女人找男朋友的心態面對創業和其他替代選擇。
-
我有一位朋友,研究生畢業,曾任某大企業高管,而他的弟弟沒讀完高中,一直靠他的照顧在圈內企業打工,某日,此君在被老板批評后心情郁悶,突然將其弟逐出了朋友的公司,同時撂下一句話:“我就是書讀多了才給人打工,你書讀得那么少,自己該干什么難道還不清楚嗎?”
這位弟弟后來做了一家裝修公司,營業額已近9位數,開的餐廳也生意紅火,幾乎是做什么火什么,而那個高管朋友也經過了數次創業,但均以失敗告終。
環顧四周,類似的案例仿佛是個普遍現象,“職業高富帥”們看似聰明絕頂,要知識有知識,要高度有高度,要行業資源有行業資源,屬于那種創業非常容易成功的人,但命運仿佛不那么眷顧他們。
直到現在,我對這個問題也不得其解,只是與大家分享一些我對“職業高富帥”創業失敗原因的觀察:
“職業高富帥”創業失敗的第一個原因恐怕來自他們很容易把職業的價碼帶到創業過程中。一個職業“絲”的創業項目如果收入5萬元很可能其利潤就接近5萬元,因為他們經常把自己的工資記為零(他們一般在職業市場無人問津,也從來沒嘗過高工資的滋味),而一個過去年薪50萬元的“職業高富帥”首先會把30萬元的年薪記為成本,5萬元的收入意味著25萬元的虧損。他們優先確保高工資的傾向會讓創業成本大幅度增加,從而也造成合伙人關系的復雜化。
“職業高富帥”也很難做到背水一戰。漂亮的學歷和耀眼的資歷往往讓他們“退路”很多,他們總是在用女人找男朋友的心態面對創業和其他替代選擇,總是在被動地期待雇主或創業環境(如其他合伙人)給出更好的條件;而職業“絲”的情況就簡單很多,死亡或者生存是個必須嚴肅對待的問題,他們只能靠戰斗而不是選擇決出勝負,自然會爆發出不同的潛能。
“職業高富帥”創業的另一個普遍弱點是不接“地氣”,難以接近實踐的智慧(street smart)。成長特點和職業經歷往往讓他們把自己當作中心,這種位置感很容易導致在處理客戶、產品或服務及合伙人關系時失去感覺,也容易在與合作伙伴分配利益時過高估計自己的價值,而這些在創業過程中往往產生致命的問題。
或許你會說這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創業成功本來就只屬于少數人,作為一個高智商群體,“職業高富帥”的創業成功率依然高于整體平均值,在技術和資源壟斷領域肯定更高。但我們仍然確信,他們的創業成功率跟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和行業資源相比是不相稱的,我們希望探討這些原因有助于那些準備創業的“職業高富帥”做好自我評估,同時也提醒那些期待和“職業高富帥”合作創業的朋友:專注于創造產品和服務的價值,而不是那些“職業高富帥”的資源。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