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阿里巴巴頻頻上頭條,一個是和工商總局的掐架,另外一個就是股價的重挫,兩天蒸發了310億美刀,而京東的市值基本在340億美金。所以,阿里這次大跌直接蒸發了一個“京東”。
關于阿里的大跌,最主要直接的原因是業績沒達到美國那幫分析師的預期,另外趕上在國內跟工商總局掐架,讓美國那邊的投資人擔心回頭“打假”會影響阿里的業績什么的。總之內外原因的綜合影響下,阿里遭遇到了上市之后最大的一次下跌。
下跌的幅度確實很大,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畢竟本來里面也沒咱中國人多少股份,跌不跌跟咱關系不大),最重要的是,這或許預示著阿里行情的轉折,預示著投資者對于阿里未來缺乏信心。而作為C2B這種新電商模式的開創者,筆者堅定的認為:阿里最大危機來自與其沿用十余年的B2C電商模式的落伍,B2C這一商業勢必遭到市場的淘汰,阿里“跌跌”不休的日子終將開始!
作為平臺,阿里的價值在于一頭鏈接商家,而另一頭鏈接消費者,而目前看來,這兩者對于阿里的需要越來越弱!
商家對阿里需求轉弱
阿里擁有全球最大數量的商家,但同時阿里也擁有全球最大數量的不滿的商家!
目前,800萬淘寶店鋪,能夠賺錢的不足30萬,比例不到4%!6萬天貓賣家,能夠做到保本的不到10%!
虧損的原因來自陳舊的B2C商業模式造成的過度競爭成本和價格折扣(詳見本人之前文章對B2C的詳細論述),而一旦阿里遭遇模式危機,難以想象這超過90%的虧損商戶不會轉投新平臺。商家數量的減少,將會導致競爭不足,將直接表現在競價產品的收入嚴重下滑,而這部分是阿里的主要收入來源!
海量的商家和海量的商品,一直是阿里最大的憑籍,一旦商家大量離開,勢必造成阿里規模和業務的萎縮。那么商家會不會離開呢?答案是肯定的!長期虧損的商家其實一直在做“出淘”的準備,過去如果離開淘寶沒有更好的去處,去京東?其實和淘寶沒有本質的區別。而現在,有往來這樣體恤商家與用戶雙重利益的優秀C2B社交電商平臺,優質品牌廠商有了更好的選擇,“出淘”就不在是難題了。
用戶對阿里需求轉弱
淘寶對用戶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是便宜!淘寶海量的商家供應保證在便宜這個方面絕不會輸給任何人!因此,任何企圖以價格戰戰勝淘寶、戰勝天貓、戰勝阿里的想法都是不現實的。
而淘寶最大的危險在于:用戶已經不再喜歡便宜的東西了!聽上去好似不可思議的事情,然而這可能是個事實。中國社會目前正處于消費上升的初級階段,相比較便宜貨,人們更傾向于花更多一點的錢購買品牌和品質更好的商品,而這一傾向將在未來越發明顯。單純在購物過程中節省下的三瓜兩棗已經不能讓用戶興奮,先抬價再打折也很難再騙到人了。
社會對阿里需求轉弱
阿里在對外宣傳中最常使用的一句話便是:“阿里養活了千萬人”,然而實際并非如此。
相比阿里養活了數千萬人,說數千萬人的低效、低收入的勞動供養了阿里更為確切!打個比方,剛大學的畢業生小A工作之余在淘寶開個淘寶店,每天下班后花4-6個小時來經營,半年后一算,賣了二十件衣服,賺了兩百元錢。A的長時間辛勤的低效勞動并沒有為自己帶來合理的回報,遠不及他將這個時間投入個人學習或其它的方面,但A的勞動卻對阿里產生了供養:他到處宣傳他的淘寶店給阿里帶來了新的客戶,甚至他自己半年在阿里消費數倍于自己的銷售所得。
顯然,沒有阿里小A并不會餓死,而是會將相應的成本投入到其它的事業上,這個收益有可能會更大!
阿里京東們誕生于一個渠道成本畸高,商品信息嚴重不透明的時代。毫無疑問,哪個時代是需要阿里們的。而阿里們也通過擠壓商品渠道中過多的水份獲取商家和用戶快速發展了自身,從客觀上提高了社會效率。但時移世易,如果之前阿里們擠的是渠道的水,那么現在擠的就是企業的血!
社會的進步需要企業的良性發展,需要更好的產品和商品,需要給予更好的品牌溢價的空間,而只會“擠”的阿里們顯然不能滿足這種需要!
綜上所述,和工商總局的嘴炮只是小插曲,短暫的股價下跌也不是大問題,真正可怕的是阿里的商業模式已經不適合未來社會的發展,而歷史告訴我們,任何不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東西都將會最終失敗,這個失敗有時候是沉寂,有時候是消失!
當然,即使未來真有一天,阿里衰退了甚至倒下了,也不是什么大問題。新的,更符合未來社會需要的替代者會出現,從現在看來,從我看來,這個替代者就是往來!
作者:吳岳衡
來源:往來禮尚往來